安妮·艾諾的日常凡人書寫,碰撞出的街頭無名路人攝影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緣起】

作為個人第十篇安妮·艾諾之文章,期待於中文世界,提供第一時間之即時探討,作為洪席耶提出「感性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之一種實踐-以民間自發話語,對抗菁英語言結構。

raw-image

【全文分享】


法國左派媒體〈解放報〉(Libération),今天(三月二日),以頭版標題,內文四個整版之規模,報導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跨界參與的藝術展覽-〈外界:安妮·艾諾與攝影〉(Extérieurs : Annie Ernaux et la photographie),於知名的【歐洲攝影之家】(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二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二十六日展出。

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安妮·艾諾即與策展人Lou Stoppard,共同策畫這個展覽,兩人選擇【歐洲攝影之家】所收藏的,29位攝影師,150張攝影作品,並搭配安妮·艾諾1993年的文學作品-《外部的日記》(Journal du dehors),作為一種書寫日常凡人生活,和攝影街頭無名路人,兩種藝術的碎片碰撞。

選擇《外部的日記》的日常文字,對照攝影藝術,絕非偶然。

《外部的日記》是在女作家萬念俱灰時,一種生活紀錄;當時,她的父親剛去世,母親得了阿茲海默症,同時,正歷經離婚,女作家需要將眼光,轉向外部,透一口氣,從客觀觀察外界,企圖找到內心的一絲寧靜。

《外部的日記》的冷調客觀書寫,卻像是冷靜的照相機視窗,以影像「表現生命的悲劇性」。

死去的,將死的,會死去的,人們影像。

外界,作為文學與攝影的一種共振。

安妮·艾諾認為,攝影再如何客觀紀錄,終究是一種「情感的啟動」,「宛如一個石頭投入水中,所造成的漣漪」。

街頭攝影如同日記書寫,「給予一種存在」,就算時間一去不復返,韶光荏苒,藝術或能「捉住那個時刻」,「給過去一種現實」,「拯救時光陷於虛無」。

攝影與寫作,或許,都在拯救時光、抓住真實。

就像在《外部的日記》,女作家寫下她的書寫動機:「我追尋一種如攝影般的真實寫作,其中,遭遇的存在事物,能夠保存其混濁不清、其神秘難解。」

於是乎,安妮·艾諾追求的真實書寫,展現的碎裂生活片段,似能夠與拍攝街頭、無名路人的攝影片段,兩種異質藝術,能夠碰撞交會,能夠關照大都會的小人物,展現他們社會的階級掙扎,他們心理的孤立孤獨,他們生理的即將死亡,他們抓住或抓不住的,浮光流影。


raw-image



【研討分享】

個人有幸撰寫10篇安妮·艾諾的文章,提出關鍵字-「階級」、「底層」,於第一時間,無償推廣分享:

1,其諾貝爾得獎演說,即時翻譯。

2,諾貝爾得獎演說,引發法國三大報激烈辯論,作為文壇重大事件,第一手分析論述。3,回應諾貝爾獎演說,法國文學研究刊物,中文世界第一篇書評介紹(如以下連結之第二本書評)。

文化界的生態,大家一起努力!


raw-image


    avatar-img
    324會員
    221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有幸在2024年元旦,提出個人對法國出版市場,連續第三年之年度觀察。於此分析為三個方向,作為長期的無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剛剛路過書店,發現不出所料,今年龔固爾獎的得主,高佔法國文學書排行榜第一名,已超過三個月,有望成為今年純文學書銷售第一,總體書市(包括漫畫),全法第三。 有幸連續三年,撰寫法國純文學書市,榜首之書評,不僅可窺見法國出版產業的趨勢,更嘗試探索文壇當今的中流砥柱。 我們可以從這三年的發展
    有幸於龔固爾文學獎頒發的三週內,提出一篇 7500 字的書評! 作為第三年的龔固爾獎報告,第十一本法國最新書評,嘗試實踐洪席耶(J. Rancière)的「感知能力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歡迎分享,敬請指教!
    所有法國作家趨之若鶩的龔固爾文學獎,獎金驚人地只有象徵性的十歐元,大約三百台幣。然而所有出版社看重的,卻是得獎後的銷量,通常為倍數增加,預計通常可看上五十萬本的成績,對嚴肅文學書來講,是個奇蹟數字。
    眾所矚目的法國鞏固爾文學獎(le Goncourt),於今天(11月7日)揭曉,在此有幸於第三年來,於第一時間作出分享實踐。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有幸在2024年元旦,提出個人對法國出版市場,連續第三年之年度觀察。於此分析為三個方向,作為長期的無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剛剛路過書店,發現不出所料,今年龔固爾獎的得主,高佔法國文學書排行榜第一名,已超過三個月,有望成為今年純文學書銷售第一,總體書市(包括漫畫),全法第三。 有幸連續三年,撰寫法國純文學書市,榜首之書評,不僅可窺見法國出版產業的趨勢,更嘗試探索文壇當今的中流砥柱。 我們可以從這三年的發展
    有幸於龔固爾文學獎頒發的三週內,提出一篇 7500 字的書評! 作為第三年的龔固爾獎報告,第十一本法國最新書評,嘗試實踐洪席耶(J. Rancière)的「感知能力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歡迎分享,敬請指教!
    所有法國作家趨之若鶩的龔固爾文學獎,獎金驚人地只有象徵性的十歐元,大約三百台幣。然而所有出版社看重的,卻是得獎後的銷量,通常為倍數增加,預計通常可看上五十萬本的成績,對嚴肅文學書來講,是個奇蹟數字。
    眾所矚目的法國鞏固爾文學獎(le Goncourt),於今天(11月7日)揭曉,在此有幸於第三年來,於第一時間作出分享實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將個人存在過的世界梳理,總是一件太遲的事。吊詭在於,如果沒有後見之明的眼光,也無法將事物安頓。安頓不僅是空間的歸位,也是時間的。必須以遲來者的姿態,接收來自於過去投向未來的眼光,才能明白當年眼底所見到的可能風景。這樣的程序,我喜歡以一個平凡的詞彙命名:認識。 認識永遠是重新認識,是真正的認識。總在
    Thumbnail
    橫波流盼初相識 掐字藏情傳心詩 十二節序匆匆過 執筆畫眉語樂事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這世上,有沒有一份愛是,在刻版印像之下,我們能認識彼此真實的樣子,去守護兩人與生俱來的差異,成為豐富彼此生活的可能?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打開了這本來自作家安妮·艾諾的作品...... 本文在撰寫有提到一些劇情內容,介意的格友先別點開。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將個人存在過的世界梳理,總是一件太遲的事。吊詭在於,如果沒有後見之明的眼光,也無法將事物安頓。安頓不僅是空間的歸位,也是時間的。必須以遲來者的姿態,接收來自於過去投向未來的眼光,才能明白當年眼底所見到的可能風景。這樣的程序,我喜歡以一個平凡的詞彙命名:認識。 認識永遠是重新認識,是真正的認識。總在
    Thumbnail
    橫波流盼初相識 掐字藏情傳心詩 十二節序匆匆過 執筆畫眉語樂事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這世上,有沒有一份愛是,在刻版印像之下,我們能認識彼此真實的樣子,去守護兩人與生俱來的差異,成為豐富彼此生活的可能?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打開了這本來自作家安妮·艾諾的作品...... 本文在撰寫有提到一些劇情內容,介意的格友先別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