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當生命陷落時」有感

    這本書已陪伴我多年了,但還是不時從書架中拿出來讀一讀,那是一個叮嚀,也是一個祝福。在生命最晦澀的時候,它就像一盞精神生活明燈,引領我越過無數的障礙,逐漸認清生命的本質,及坦然面對真實的生活。

    生命是一個艱辛的歷程,它既須具備活下去的能耐,又需要清明的智慧。而生活的智慧就是:凡是看清楚,面對真實去生活,不被虛假所困。看清本末,知道回歸生活,珍惜生命,而不縱慾、追逐和佔有。這本書啟發我們,看清生活與生命的真實。

    我們往往抱著既有的成見來看待生活,用虛妄不實的野心忖度世事。錯誤與偏見蒙住了雙眼,於是看錯了人生的方向,陷入生活的僵局,喜樂和幸福漸漸被痛苦吞噬。

    這本書作者是西藏金剛乘比丘尼丘卓對弟子的開示記錄。作者是一名美國人,在出家前人生閱歷豐富,她結過婚,育有二子,後來因先生外遇而離異,三十五歲開始走上藏密修行之路。她將藏密大手印直下覷透的立斷智慧,融合西方心理學對內在現象的詮釋技法,幫助讀者面對現代生活的嚴峻現實─包括恐懼、絕望、憤怒、還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覺,並能以慈悲又充滿著幽默的無求之智,勇敢面對生命陷落時的悲苦與困窘。

    由於作者前段人生歷練所獲深刻之體悟,看待事物有嶄新的方式,論點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頂之效。又如山澗一般,明澈而令人神清氣爽,撫慰了現代人一顆慌亂的心。

    十年前曾紀錄從這本書受到至深的

    二則啟示:

    一、 親近恐懼

    書的起始即點明:精神旅程首先必須面對「普世性的恐懼」。我們習慣性地回頭就跑,只要看到一點恐懼的跡象便驚愕不安。大部分的人所提供的解決之道,都是化解、安撫、吃藥、消遣─總之就是要擺脫它。而作者卻提醒我們當感覺恐懼快冒出來時,不妨檢查一下自己─就算我們是走投無路;甚麼都瓦解了,再也沒有逃避的可能了。但勇氣就是從其中誕生的。所以勇者並非無懼,而只是願意親近恐懼、揭露恐懼、探索恐懼,在這探索的過程將會發現恐懼根本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也就是靜觀事物的崩解而絲毫不逃避當下,如此自我訓練將產生比較開闊和寬大的心胸。


    二、 對自己慈悲

    慈悲以往總被視為一種善待其他眾生的理想態度,作者卻認為慈悲乃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慣性模式、不再帶上人格面具、不再自欺、不需要奮力掙脫痛苦,也不需要變成更好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完全放棄內心的掌控慾望,並瓦解所有概念和理想的一種開放胸襟。


    其實慈悲並不只是用來對待他人的,同時也要用來對待自己。以慈悲心和人相處是一種挑戰。發自內心的交流以及把自己的心開放給他人─包括至親與街上無家可歸的人,意味著不把別人排除在外,亦不把自己排除於外。接受自己的每一部分,不論喜歡或不喜歡都接受。


    願意感受自己所經歷的狀況,開始和自己認為不值得存在的那一個部分建立起慈悲關係。隨時對自己快樂或痛苦的感受,保持覺醒和開放,並且不隨意評斷。因為無論對或錯,都有太多的可能性,我們不妨活在比較溫柔而不確定的地方。只要慈悲地觸及自己的感受,我們的保護殼就會開始融化,不會再卡在現實的桎梏裡。一旦學會對自己慈悲,那麼慈悲的圈子─對人、對事以及對待的方式,就會跟著擴大了。和人交談時,我們會開始看到別人真正的面貌,聽見他們心中的話語,同理寬容與人相待。

    時至今日方知冥冥中已不斷自我練習如何面對生命陷落時;雖然當年並未意識到彼時是自己幸福的巔峰。

    近年迭遭生命橫逆,幸而書中「親近恐懼」及「對自己慈悲」觀念植入我心,讓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向前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重整人生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