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島與寫作二─如歌行板》談─詩人之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來瘂弦筆名的由來,是因為當時在台南成大還是軍營的時候,一整個師部都在一起生活,瘂弦偶然發現一處「半地下室」的空間;很適合獨處的空間,於是時常會在裡頭拉拉二胡,發出啞啞啞的聲音,瘂弦之名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以為只是出了個遠門,卻從此與父母天人永隔的背景下,找到了一個心靈得以獨處停泊之處。


裡面有一段話我印象很深刻,當瘂弦對女兒說:「他的一生與做為一位詩人都是失敗的。」女兒說:「失敗的人生才像個詩人的人生。」我想問的是,什麼是詩人?詩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哪些「人生體悟」。什麼又是「現代」的詩人,在網路資訊爆炸,似乎不再有時間停留在詩裡字裡行間的現代,文字是否還有力量呢?


沒有經歷過低潮或是失敗的詩人所創作出來的詩,會是一首好詩嗎?或許不好的部分是因為,他沒有辦法深刻描繪出他感知之外的經驗。詩,一種介於物質與精神之間的工具,利用可視的語言,試著精準的說出內心的「感觸」。林懷民有回在《幼獅文藝》投稿,詩裡頭有一句是「屍白的沙灘」,瘂弦說可否改為「蒼白的沙灘」,林懷民說不行,因為他的「屍白」是要描繪在戰亂之中,屍橫遍野的情狀,而此創作是他當下的感受。在那個戒嚴的時代,林捍衛了詩人的尊嚴,而詩,在易讀性與接受性之外,最重要的,是讓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能夠盡情的抒發內心的感觸。然後,當內心感觸被以詩的形態保留之後,後人在閱讀時,才多多少少能夠稍稍的碰觸到詩人當下的感知。而這最是詩美的地方,它成載著時間與作者當下的人格。


我認為「詩」選擇用「文字」做為載體,某部分是因為當時文字是最容易取得的工具,只需一張紙和一支筆,就能夠坐在案牘前,盡情的挖掘內心的感受。在網路尚未發達、文字傳播還不若現今「即時」時,做為文字「書寫時代」最後的見證者,最相信文字力量的黃金年代。我有時候會覺得,生在那個時代多好,在那個談個戀愛見第一次面,都要先通信個兩三年的時代,對比現今即時表達、即興反映的時代,會不會在「文字」對於「表達」情感方面,有更深的底蘊,在書寫當下的思考、在寄出信想著有沒有寫錯字或不通順的地方、在等待、在收到信後拆開信封閱讀文字的當下,這之間,時間性創造了某種「模糊」「曖昧」「想像」的空間。這種方式,對比現今即時的訊息,是否更值得回憶,或者說更認識一個人呢?


片中瘂弦保留了好幾箱的書信,而在網路時代的資訊有可能被保留嗎?文字書寫的力量在當今又該以何種方式傳達呢?在這個文字與影像轉換的過程,我始終相信,文字的精準,更能掌握及保留下時間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跡。影像的模糊在於傳達的即時卻不準確;文字模糊則是,傳達的延遲或者說思考的延遲,但卻精準的表達。不管科技如何演進,人的問題,終究是必須自己尋找答案的,也許科技滿足了我們一時的好奇,但是我想這個時代的問題是,我們花費太多時間在外在的物質世界,而少有孤獨內省的時間。孤獨,讓人學會自足,而這是在龐然訊息的時代、飄渺空虛感下,我認為多數人所欠缺的。


現在還有「詩人」這個行業嗎?什麼是當代的詩人呢?純創作的詩人我想這個時代沒有,或者說這個時代撐不起這樣的人,我也認為詩人不應該只創作詩,如果說詩是一種表達的工具,那麼也許好的詩人,是不斷擴充「自我知識」,不斷擴大對任何感知的範圍,瘂弦說:「一日詩人,一世詩人。」我最早在國小的時候就開始寫詩了,還不是現代詩,而是講究對稱、平仄的古詩,寫什麼我已經忘了,後來斷斷續續的在國中的作文寫一點,國文老師還說,寫詩是一種偷懶的行為。在高中參加了文學營,為了交作業寫了一篇新詩,在大學第一次參加新詩《宿舍生活》徵文比賽新詩組,意外得到佳作。在2011年的《五虎崗文學獎》新詩組入圍,那時候參加決審,被評審說為什麼要中排,不方便閱讀。當時關於寫詩的知識我是沒有的,只是單純的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最後評審說:「有潛力,多寫。」


雖然我沒有經歷70、80年代人間副刊與聯合副刊的熱潮,但要說我能寫些什麼、或想寫什麼,或多或少都有受到聯合副刊的影響,還記得高中下課晚自習之前第一件事是跑到圖書館看報,然後永遠從副刊開始看,當然現在的副刊已不若當時的副刊,在不能談政治、不能談社會議題的戒嚴時代,相對不痛不癢的文學,成為少數能夠自由表達的管道,


我不會自稱我是詩人,我總覺得真正的詩人,本身必須生活的像首詩,然後才去寫詩。這裡的生活指的是,我們有沒有用心過生活,有沒有每天觀察、思考然後成長了些什麼,所以「一日詩人,一世詩人」的原因在於,你已經開了詩的那扇窗,你已經從內心挖掘了某些東西,這個時代很缺詩人,因為我們不再掌握文字的精準度,不在掌握文字的精準度是否表示我們不再內省自我呢?林懷民選擇用舞蹈表達、蔣勳選擇用書法表達、建築師選擇用建築表達,做為一種表達工具或許沒有好壞之別,但是前提是,不是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不是有什麼感覺就表達什麼感覺,而是經過背後的思考,時間的精練之後,留下,認為應該被保留的東西。

2016/3/26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悉達塔最終沒有衣缽他的法,不,一個真正追尋者,真正找到什麼的人不可能依循任何法。然而找到的人,他就能接納任何、任何的法、任何的道路、任何的目標,沒有什麼能使他和其餘千百人分開來,那些活在永恆的人,那些呼吸著神性的人。」 流浪者之歌,描述得是一位出世轉入世,最後找到自己信仰的故事。我最大的
卡拉馬助夫兄弟的長兄─米卡,被控殺了自己的父親,據旁人的證詞,在其父親費道爾身亡之前,米卡曾數度告訴他人要殺了父親,(為了感情的事兒,這裡就不多提了)事實卻是,殺了父親的兇手是費道爾的私生子,後來為卡拉馬助夫家的廚師─司米爾加可夫。 從事發之後、米卡的懺悔、司米爾加可夫的自白和自殺,到法院
新年快樂,這個春節去了一趟俄國;1880年的俄國;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俄國。 冬天,是適合窩在家裡閱讀經典文學的時刻,尤其是閱讀北方國家的俄國文學,彷彿正親臨在那寧靜雪白的銀色世界,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只有俄國人才寫得出如此饒富哲學的小說吧。在長年的冬季裡,能夠從觀察外在的世界進而省思內在心裡的世
「悉達塔最終沒有衣缽他的法,不,一個真正追尋者,真正找到什麼的人不可能依循任何法。然而找到的人,他就能接納任何、任何的法、任何的道路、任何的目標,沒有什麼能使他和其餘千百人分開來,那些活在永恆的人,那些呼吸著神性的人。」 流浪者之歌,描述得是一位出世轉入世,最後找到自己信仰的故事。我最大的
卡拉馬助夫兄弟的長兄─米卡,被控殺了自己的父親,據旁人的證詞,在其父親費道爾身亡之前,米卡曾數度告訴他人要殺了父親,(為了感情的事兒,這裡就不多提了)事實卻是,殺了父親的兇手是費道爾的私生子,後來為卡拉馬助夫家的廚師─司米爾加可夫。 從事發之後、米卡的懺悔、司米爾加可夫的自白和自殺,到法院
新年快樂,這個春節去了一趟俄國;1880年的俄國;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俄國。 冬天,是適合窩在家裡閱讀經典文學的時刻,尤其是閱讀北方國家的俄國文學,彷彿正親臨在那寧靜雪白的銀色世界,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只有俄國人才寫得出如此饒富哲學的小說吧。在長年的冬季裡,能夠從觀察外在的世界進而省思內在心裡的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我相信是對環境議題不遺餘力的諸多前輩們才促使這篇詩的誕生,在此對他們獻上最大的敬意。
Thumbnail
剛開始寫詞時 聽說 寫歌詞尾字要押韻 而那時剛好加入詩社 正在學寫詩 詩人很喜歡把詩壇形容成江湖 所以就寫了這首 "華山論劍"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跨過換日線的時區 等你,回應,輕輕一聲 「晚安,好夢。」 在早安時分並行跨出 嶄新一天的溫柔
Thumbnail
24年前周杰倫橫空出現,創出獨特的周氏曲風。當時我在想如果周杰倫生於香港,他的發展會是如何?廿年後,林家謙正正回答了我這個問題。他們二人有不少相似之處﹕ 唱腔不是字正腔圓,有些人覺得似唸經,但我則覺得是將歌詞的音樂感最大化。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主編者: 賀新輝 出版社:地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2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我相信是對環境議題不遺餘力的諸多前輩們才促使這篇詩的誕生,在此對他們獻上最大的敬意。
Thumbnail
剛開始寫詞時 聽說 寫歌詞尾字要押韻 而那時剛好加入詩社 正在學寫詩 詩人很喜歡把詩壇形容成江湖 所以就寫了這首 "華山論劍"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跨過換日線的時區 等你,回應,輕輕一聲 「晚安,好夢。」 在早安時分並行跨出 嶄新一天的溫柔
Thumbnail
24年前周杰倫橫空出現,創出獨特的周氏曲風。當時我在想如果周杰倫生於香港,他的發展會是如何?廿年後,林家謙正正回答了我這個問題。他們二人有不少相似之處﹕ 唱腔不是字正腔圓,有些人覺得似唸經,但我則覺得是將歌詞的音樂感最大化。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主編者: 賀新輝 出版社:地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