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浩斯到柯比意,繪本裡的現代設計與建築(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學校短暫綻放於兩場世界大戰之間,一方面適應時代改變,一方面創造出獨特的教學方式,包浩斯的設計風格簡約明瞭,並從人的需求出發,追求實用和美學的結合,強調功能和形式的統一。



先端來這本有關包浩斯的Graphic Novel,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包浩斯從成立到解散的短短14年歷程,主角並不聚焦在大師們如Paul Klee、Kandinsky、Mies van der Rohe等人物身上,而是由迴盪於空氣中的「包浩斯精神」以獨白形式講述自己的故事,並描繪了這段歷史上三段重要時刻:由威馬共和開始,至面對校內的派別矛盾,以至遷校至德紹,新校園更成為包浩斯最著名的建築,也是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作。無疑包浩斯的設計思潮是劃時代的,小如一粒字體、一件家具、一場舞劇甚至是建築風格,每件設計背後也在回應社會需要,學生接受了手工藝、繪畫、建築和設計的訓練,追求技術以外亦鼓勵以實驗精神來創造美學與實用兼備的作品。可以想像這所學校擺脫舊有的形式以及束縛,培育了一批得意門生,只是最後一段歲月遇上納粹上台,學校在承受右翼政治的影響下被迫關閉,而二戰爆發又已是後話。


故事尾聲「獨白」再度響起,包浩斯雖「早逝」卻活在每一代人心裡,最後一張圖出現了許多受包浩斯風格影響的物品,Tolomeo的桌燈、Nesting Table子母茶几、女設計師Alma Buscher的積木玩具、David Bowie那件Ziggy Stardust標誌衣服Vinyl Jumpsuit、還有字體設計、地鐵標誌和iPhone等,這些都只是包浩斯設計對後世影響的冰山一角,如果沒有包浩斯的存在,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也不會是如斯模樣吧。


書的蝴蝶頁以穿著幾何立體戲服的小舞者圖案作結,那正是別具玩味的Bauhaus Ballet,包浩斯誕生在動蘯的年代,卻成就了一代偉大思潮,不論時局如何風雨飄遙,藝術家/學生/創作人在那裡點燃各種想法,創作經歷百年仍被大眾記著的設計,存活得短暫又如何?這14年跳脫而精彩。



既然提起Bauhaus Ballet,便不能不提這部同名立體書,Bauhaus Ballet也稱為Triadic Ballet,是包浩斯發展的一種現代舞蹈形式,它不像傳統戲劇或舞蹈般從文學與童話中獲得靈感,相反它沒有真正的情節,舞者身穿由Oskar Schlemmer設計的幾何服裝,舞蹈因為受到笨重、有如雕塑般的服裝所限制,於是編舞動作更強調機械式的節奏和數學軌跡般律動,不但探索身體變化的輪廓,跟空間、音樂之間的關係,成功將視覺藝術和舞蹈元素融合,Triadic Ballet這種舞蹈形式在100年前可謂相當前衛。


讓孩子接觸這部立體書,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去了解包浩斯,再多的理論還不如用作品說明,書裡甚至沒有太多話,只需用手去感受,當擺弄小紙人的裙,可看圖案產生的視覺效果,拉開書頁則看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Bauhaus Ballet 的厲害之處是百年前的設計與想法放在今天仍不過時,將幾何形狀變成服裝搬上舞台,這創作過程同樣充滿趣味。


Oskar Schlemmer 所設計的戲服,照片攝於柏林Metropol Theater,1926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Oskar Schlemmer 所設計的戲服,照片攝於柏林Metropol Theater,1926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Triadic Ballet設計草圖 (圖片來源:ISAL Online)

Triadic Ballet設計草圖 (圖片來源:ISAL Online)


閱讀相關文章:

從包浩斯到柯比意,大人孩子一起讀現代設計跟現代建築(下)

延伸閱讀:

1970年由Bavaria Atelier GmbH 重現作品,配上Erich Ferstl 的音樂,製作成30分鐘彩色電影

Bauhaus Ballet 立體書,影片出處 :ZKM | Karlsruh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繪本原力的沙龍
23會員
57內容數
繪本原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28
維多利亞時期兒童文學插畫界有三大巨匠:分別是Walter Crane、Randolph Caldecott以及Kate Greenaway。這一篇我們將聚焦於Walter Crane的藝術生涯和貢獻。
Thumbnail
2024/10/28
維多利亞時期兒童文學插畫界有三大巨匠:分別是Walter Crane、Randolph Caldecott以及Kate Greenaway。這一篇我們將聚焦於Walter Crane的藝術生涯和貢獻。
Thumbnail
2024/10/17
1846年,愛德華·利爾出版了《荒誕書》,這本作品成為荒誕文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種通過刻意偏離本意,甚至以生造詞彙來製造滑稽效果。這本書源於利爾早年在諾斯利莊園工作時,為娛樂德比伯爵的孩子們而創作的附有插圖的詼諧韻文和故事。《荒誕書》直到創作15年後才正式結集出版。
Thumbnail
2024/10/17
1846年,愛德華·利爾出版了《荒誕書》,這本作品成為荒誕文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種通過刻意偏離本意,甚至以生造詞彙來製造滑稽效果。這本書源於利爾早年在諾斯利莊園工作時,為娛樂德比伯爵的孩子們而創作的附有插圖的詼諧韻文和故事。《荒誕書》直到創作15年後才正式結集出版。
Thumbnail
2024/10/06
最近因為讀了《六便士之歌》(Songs for sixpence - story of John Newbery)而重新回顧了兒童文學之父 約翰· 紐伯瑞(John Newbery)的一生。
Thumbnail
2024/10/06
最近因為讀了《六便士之歌》(Songs for sixpence - story of John Newbery)而重新回顧了兒童文學之父 約翰· 紐伯瑞(John Newbery)的一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前言   本文一方面,藉由本學期(112上),中央哲學研究所陸敬忠老師開設的課程-「西方哲學專題Ⅱ:體系性方法學」,思考何謂體系性哲學;另一方面,藉由介紹德國有機建築集大成者-旅德華裔建築師李承寬(1914-2003)之兩本著作;成大建築系孫全文老師的《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2008
Thumbnail
前言   本文一方面,藉由本學期(112上),中央哲學研究所陸敬忠老師開設的課程-「西方哲學專題Ⅱ:體系性方法學」,思考何謂體系性哲學;另一方面,藉由介紹德國有機建築集大成者-旅德華裔建築師李承寬(1914-2003)之兩本著作;成大建築系孫全文老師的《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2008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本課程由北京大學藝術史教授朱青生主講。試圖通過認識西方藝術史,來找出建立世界藝術史的可能。在談世界藝術史之前,必須先釐清,何謂以西方為標準的藝術、藝術史?又藝術與藝術史、西方藝術與中國藝術是何種關係?   世界最早成立的美術學院,起源於1562年的佛羅倫斯,當時的美術學院並非研究藝
Thumbnail
  本課程由北京大學藝術史教授朱青生主講。試圖通過認識西方藝術史,來找出建立世界藝術史的可能。在談世界藝術史之前,必須先釐清,何謂以西方為標準的藝術、藝術史?又藝術與藝術史、西方藝術與中國藝術是何種關係?   世界最早成立的美術學院,起源於1562年的佛羅倫斯,當時的美術學院並非研究藝
Thumbnail
  本書為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應任職於巴黎建築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的建築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之邀所撰,為作者閱讀空間的紀錄。此閱讀空間非一般認
Thumbnail
  本書為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應任職於巴黎建築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的建築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之邀所撰,為作者閱讀空間的紀錄。此閱讀空間非一般認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