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評論慶系列之二─創作養成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朱德庸〈here+there〉

朱德庸〈here+there〉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因此,數學的答案是一番兩瞪眼的,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一個「過程」。當我有了一個建築設計的答案,我會有股很想趕快展示出來、做出來的衝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帶有一種實驗性、冒險性的衝動。不管是透過模型、圖面或文字,我只想趕快將腦海中的想法實踐出來,讓大家理解我鋪的「梗」。而當作品展示在評圖場上,我則欲將「建築設計的答案」大膽的分享給台下的老師或同學。並經由評圖的對話,讓「答案」越趨清晰、成熟。建築設計的答案是不斷改變的、是實踐的、是帶得走的累積「過程」。但這個「過程」,這個建築系最有趣的過程,如何在出社會後持續保有、持續創作呢?


  對於建築人或任何喜愛創作的人而言,最理想的工作莫過於靠創作養活自己。然而,現實則是,我們多數在還沒有能力單靠創作養活自己時,就已失去了創作精進的能力與熱情。查《教育部國語辭典》,創作:「特指不事模仿、出於己意的創造。」創作是自由的,自己做主的,這恰恰也是創作有趣吸引人卻又困難的地方。在創作前我不知道,唯有在創作時我才知道答案,因為創作是一個「過程」。


  在上一篇《百大評論計畫之200篇評論的誕生》我寫到:「相較於需要長時間施工、考量成本、工期與業主意見的建築,評論是更即時、更自由、更有無遠弗屆影響力的工具。」對一位有志成為專業評論者的我而言,當然希望能夠謹靠創作為生,不必為五斗米折腰。但是訓練一位創作者不能只讓他去做他有興趣的事情,或者說他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因為這個世界是複雜的,我們同時有很多身分,而且事情總是結構性、脈絡性的。我們不知道今天的挫折會不會成為明天的養分。於是,村田沙耶香一邊在便利商店打工,一邊完成了《便利店人間》並獲得了日本芥川賞。林立青一邊在工地當工地主任,一邊寫了《做工的人》。博恩一邊講脫口秀,一邊當了網紅。正因為創作的核心是「過程」,所以重要的不是什麼時候開始,而是是否持續實踐。


  創作的過程多數時候是孤獨、痛苦的。可能想了、做了10個方案最後只有一個會被實踐。一鳴驚人、一出手就上Youtube發燒的不是沒有,如2018年蜂蜜檸檬的吳蕚洋。但那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甚至能否稱得上創作式的「成功」;一種持續跌倒又站起來的成功都還有待觀察。


  以我創作一篇評論為例,文字創作與建築設計創作相同的是,都是從「爛梗」開始,都是先有一個想法,再改了又改的逐漸發展、深化。一般可以簡單分為「靈光一閃式」的評論與「反芻式」的評論。前者如看到某則新聞而突然文思泉湧、不吐不快,便會一氣呵成的將想法快速寫出來並投稿(如:《反對放寬建築博士學位》、《前瞻計畫在於前瞻人才的培育》等)。後者則如書評、影評,需要在一段閱讀的過程中一邊思考一邊提問,閱讀完後再迅速整理想法,並從提問中反芻答案。我的習慣是,直接在書上畫重點,寫問題、先提出可能的答案。閱讀完、整理完重點筆記後再詳細閱讀一遍,最後,一邊去蕪存菁的擷取真正有興趣的重點,一邊釐清核心問題,以小問題分析核心問題的方式,慢慢串連各小問題的答案,再不斷問與答的反芻、創作過程中,藉由文字的實踐逐漸從不知道走向知道。


  其實兩種評論方式是相輔相成的,若沒有平時閱讀與反芻的習慣,習慣持續培養對時事議題敏感度,便不容易在不疑處有疑。如同平時未確實做好防災演練,未培養危機意識,當災害一發生,便不容易察覺、排除危機。


  不斷找到創作的題材是持續燃燒創作的可能。身為一位還沒放棄的創作者,除了持續敞開心胸學習不同的知識、資訊之外,生活上、工作上的刺激也是創作的養份來源。重點是你在不疑處看見了什麼?而疑,好奇的疑、預知詳情的疑、便是持續創作循環的來源。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你所看見的,如同我們明明知道《三國演義》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卻能夠透過他人不同的詮釋,不斷看見新的《三國演義》。


  創作是條孤獨又痛苦的路,很多時過程是他人沒有辦法體會的。但相反的,所有過程都是成就自己的過程,這是為什麼創作者沒有辦法停止創作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癮」;一個如同挖礦般的癮。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鏟「又」會挖到什麼樣的寶藏。

2019/9/2

avatar-img
49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歡慶第200篇評論的誕生,特別規劃了「百大評論計畫」成果展三部曲,即日起陸續刊出。百大評論計畫の大數據:1.時間:2016年1月30日~2019年7月28日。2.第1篇評論〈關於藝術治療〉,第200篇評論〈台灣文學不必復興,因為一直都在〉。3.200篇評論,歷時1,276天,平均6.38天一篇評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幾經溺斃,終於上岸,成為了林建業、陳其寬與修澤蘭建築師中央大學的學弟(當年的中央大學建築系後來成了今天的南京大學建築系與東南大學建築系)。有關哲學研究所在職班的生態,可詳筆者先前拙著〈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的生態─從擔任班代談起〉(下方連結)。本篇除了分享畢業的喜悅,身為本班(105年入學)
  3年,1095天,結束了每天從中壢到桃園上班來回25公里的通勤生活,還記得3年前的7月,隻身從台中到中壢找房、找工作。為什麼選擇桃園?桃園,大學單車環島時經過、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待過青埔的工地、住過大竹(蘆竹)的宿舍,但會選桃園純粹只是因為中央大學在桃園。   當初因為想念哲學研究所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歡慶第200篇評論的誕生,特別規劃了「百大評論計畫」成果展三部曲,即日起陸續刊出。百大評論計畫の大數據:1.時間:2016年1月30日~2019年7月28日。2.第1篇評論〈關於藝術治療〉,第200篇評論〈台灣文學不必復興,因為一直都在〉。3.200篇評論,歷時1,276天,平均6.38天一篇評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幾經溺斃,終於上岸,成為了林建業、陳其寬與修澤蘭建築師中央大學的學弟(當年的中央大學建築系後來成了今天的南京大學建築系與東南大學建築系)。有關哲學研究所在職班的生態,可詳筆者先前拙著〈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的生態─從擔任班代談起〉(下方連結)。本篇除了分享畢業的喜悅,身為本班(105年入學)
  3年,1095天,結束了每天從中壢到桃園上班來回25公里的通勤生活,還記得3年前的7月,隻身從台中到中壢找房、找工作。為什麼選擇桃園?桃園,大學單車環島時經過、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待過青埔的工地、住過大竹(蘆竹)的宿舍,但會選桃園純粹只是因為中央大學在桃園。   當初因為想念哲學研究所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avatar-avatar
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
發佈於格友大廳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avatar-avatar
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
發佈於格友大廳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準備迎接今年底即將來臨的建築師考試?想在真正的考場上獲得無比的自信?邀請參加第五屆真實的建築師考試模擬考,精確的題目設計,百分百實戰演練,專業監考團隊,建研所 室,懂考試!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我認為設計不是一段時間就能生成的,因為它是一種生活了。或許, 應該讓它成為一種生活中思考的習慣,那也就不用這麼累得花時間不停的折磨精神。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準備迎接今年底即將來臨的建築師考試?想在真正的考場上獲得無比的自信?邀請參加第五屆真實的建築師考試模擬考,精確的題目設計,百分百實戰演練,專業監考團隊,建研所 室,懂考試!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我認為設計不是一段時間就能生成的,因為它是一種生活了。或許, 應該讓它成為一種生活中思考的習慣,那也就不用這麼累得花時間不停的折磨精神。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