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標籤——《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活動側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文整理∕范軒昂(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工作者)

raw-image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身為主辦人,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一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的綜合活動區,坐滿了座位。當我認出講者文國士時,招呼他入座時,看到他伸展四肢,彷彿在為自己上台打氣。這讓我更加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多久沒聽過有人細細講述自己的故事了啊?從這一刻起,這個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出書

他談他出書的心情。許多人認為透過出書是一種自我療癒,但他一直很有意識地將出書視為一種社會倡議,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思覺失調和青少年犯罪等議題。他說:「並不是一種勇敢地走出來的概念。」他提到自我療癒的起點來自大學四年的一個互助會團體,「是365天的整整四年」。作為外文系的學生,他從中英文學的作品中理解到文化對人的處境的看法,也起於他自己生命經歷裡對於「家人團圓」的缺憾。現在的他,爸媽都在醫院,曾經如同照顧者的爺爺奶奶也已經過世了,近幾年,他經常一個人吃年夜飯,但他感覺自己更能夠接受內心的脆弱,並且學會擁抱這種脆弱。他認為,當你能夠把情緒看作是老朋友,並且懂得與之共處時,你就不再對低潮採取抵抗態度,而是願意接納它,與之同在,以「慎重而輕盈」的態度陪伴著自己。

    在這場分享會中,我關注的是文國士所描述的童年經歷。他提到的「壓力」是重要的——那就是在上大學之前「不能恨自己的出身」。他描述自己在那段時間對於發生在自身身上的苦難,所缺乏的「解釋」,以及那種不知道可以和誰分享的「恐懼」。

    文國士認為,小時候看到父母進出療養院,讓他對「安定」有著強烈的渴望。他強調,一個孩子是需要這種安定感的,否則可能會造成傷害。他的經驗與我在「子女照顧者」的接觸中所觀察到的經驗是相互呼應的。這種經歷讓人感到「僵住」,不斷徘徊在可能是自己錯做了什麼的感覺中,也在罪惡感和深深的憤怒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噤聲。

陪伴

我很認同文國士的一個觀點,人們常鼓勵照顧者:去做一些平衡身心的事,可以更好的照顧生病家人,這沒有錯,但是可不可以不僅僅是這樣?

    文國士從唱戲的奶奶的回憶與反思裡,看見她能夠多一點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然而面向母親,他卻難以做到。有一年,文國士接父母回家,想過過「團圓」的感覺,更多的是期待著幸福的感覺,他成長的路上,幸福的味道都是「偷聞」的。結果令他意外,是一次零互動的經驗,不同時空說著話。在一次口角中,他將幾十年來壓抑下來的憤怒,宣洩在母親身上,罵完母親之後他深深陷入自責之中:你怎麼會對一個瘋子發瘋。

    在這場分享會前,不少家屬在填寫線上報名表單時提問「如何陪伴」。我也試著在他分享中找出一些金句:例如分辨「是他的需要,還是自己的需要」、「同在就很有力量」、「我們都希望別人好好的,那可能是我們希望他們的好,當他狀況比較不好,他會用比較用壓抑的方式對待自己」、「陪伴,我們都知道就是一種情緒勞動。」在這種勞動中,文國士的體會是,需要全然的接納、愛自己。

     而愛自己、陪伴自己往往是困難的。我們自問。是嗎?

     我感覺,有些道理我們可能已經知道了,但是我們需要反覆練習,例如我如何能夠多照顧自己一些,那是一種反思,整理著自己的體會,也想著所愛之人,他的言行,對他意味著什麼、想著這些事,也許給出來的陪,就多了一種溫柔的質地。

去汙名

我想許多家屬夥伴可能會問:何時該出櫃?雖然文國士在分享會上並未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對此有了一些思考。「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展現脆弱,要保護自己,多顧及自己的需求。」文國士強調道:「沒有人有義務去了解這個議題。」我覺得自己的事情很重要,為什麼你不關心呢?他解釋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每個人都會有刻板印象,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沒有所謂的「應該」。對文國士來說,去柑仔店跟店家說出你的想法,而不是被誤解的觀點,也是一種倡議。如果你打算行動,請說出對「他」--與你想討論的對象--有益的原因。

鑽石

一位照顧生病家人的「父母」家屬夥伴,在聽完分享會後告訴我,他從講者身上看到作為生病當事人子女的受苦經驗,同時也身為陪伴青少年的教師角色。在現場故事的流動中,她覺得彷彿是一顆鑽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一面、一個平面。儘管她與講者身份不同,但此刻因故事而在其中一個平面產生了共感。我想起了文國士最後說得那句話:「量力而為,才有機會細水長流。」我明白,也許他對我們說的是一個卸下勇敢標籤的故事,身而為人,我沒有那麼勇敢。這是真正的我們。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有一個易怒、失控時會吼叫、噴火的恐龍姊姊,家裡的人都怕她,姊姊也痛苦。媽媽總是要我讓著她,但是姊姊的行為讓我受傷,媽媽只無奈地說:「你姊姊就是一隻恐龍,沒辦法。」
我覺得自傷及自殺是一種症狀,有破壞性也有保護性的功能,每一個家庭都有獨特的歷史與關係。在我們家,症狀形成一種危機,要我們所有人停下來面對壓抑的恐懼,並為他人負起責任。 那天從醫院急診室離開後,我在內心暗做了一個決定,回家。那也是我生涯的轉彎,讓我理解:照顧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陪伴,那種非常日常的陪伴。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
與弟弟的共同生活,如今回想起來是既珍貴也是份禮物。 知覺失調症改變了弟弟的人生,也翻轉了我與他的關係與相處方式,因著從旁觀察協助使我發覺家屬的心態對於康復者的穩定性扮演著必要的影響。 弟弟的病症,使我認識許多家屬朋友,學習一起用寬容的心態來看世界,靜待時機的耐心,並持續傾聽與鼓舞。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我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一個精神科的居家護理師。我曾經覺得自己一定沒有辦法成為精神科工作者,因為我媽媽就是這樣了,我一輩子都要照顧她,這樣一來我日日夜夜都跟病人浸泡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兩者要搞在一起,好沒有生活品質喔。
我有一個易怒、失控時會吼叫、噴火的恐龍姊姊,家裡的人都怕她,姊姊也痛苦。媽媽總是要我讓著她,但是姊姊的行為讓我受傷,媽媽只無奈地說:「你姊姊就是一隻恐龍,沒辦法。」
我覺得自傷及自殺是一種症狀,有破壞性也有保護性的功能,每一個家庭都有獨特的歷史與關係。在我們家,症狀形成一種危機,要我們所有人停下來面對壓抑的恐懼,並為他人負起責任。 那天從醫院急診室離開後,我在內心暗做了一個決定,回家。那也是我生涯的轉彎,讓我理解:照顧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陪伴,那種非常日常的陪伴。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
與弟弟的共同生活,如今回想起來是既珍貴也是份禮物。 知覺失調症改變了弟弟的人生,也翻轉了我與他的關係與相處方式,因著從旁觀察協助使我發覺家屬的心態對於康復者的穩定性扮演著必要的影響。 弟弟的病症,使我認識許多家屬朋友,學習一起用寬容的心態來看世界,靜待時機的耐心,並持續傾聽與鼓舞。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我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一個精神科的居家護理師。我曾經覺得自己一定沒有辦法成為精神科工作者,因為我媽媽就是這樣了,我一輩子都要照顧她,這樣一來我日日夜夜都跟病人浸泡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兩者要搞在一起,好沒有生活品質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這個月排滿了行程,分別約了十個朋友相聚,我稍微害怕沒事做的無聊感覺,所以把朋友們約了一輪,在台北的生活,是她們的陪伴讓我繼續下去的,也許她們也不知道她們對我幫助這麼大,就連我自己有時都麻木了,我想主要是這一年吧!少了父親的電話陪伴,真的讓我心裡空了一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陪伴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成長和幸福感。透過分享作者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憂鬱症的理解和助人的心得,讓讀者感受到在黑暗中總有陪伴和希望。同時提到了心理學者的研究,指出幸福感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文章深刻且溫暖,給人帶來正面能量。
Thumbnail
感謝一切,死亡靜心:釋懷遺憾,面對生命。一位參加死亡靜心活動的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過去埋藏在心底的情感障礙,在活動中逐漸打開。透過情感上的釋懷,學員發現即便再小的事情,都不該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故事中的改變也提醒了他人,不要總是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現在就是要面對。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Thumbnail
困難代表了你和對方的落差 在2022年,我加入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並認識了書店老闆。從參加他組織的第一屆讀書會到第二屆讀書會,以及兩次的群山講座與病態性人格講座,這些課程中的作業並不容易,但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業。記得當時在2022年舉辦的《走讀創生讀書會》有六場,由於碰巧遇上台灣疫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2024/04/20 今天參加了一場由東吳大學社工系三位學生以及路易莎咖啡舉辦的攀樹活動。 體驗對象是男性社工師們,主旨是「陪伴」。 從彼此的分享得知社工們面臨著家庭與個案工作的拉扯,在拉近距離與保持距離間的界限拿捏非常不容易,大量的案件也導致身心俱疲,有幾位夥伴甚至昨夜家訪到晚上,還
Thumbnail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以及應對這些困難的心態和方法。作者分享了一個除夕夜與家人團聚用餐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提醒讀者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放鬆、寬容、耐心,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並相信這樣的心境轉變將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這個月排滿了行程,分別約了十個朋友相聚,我稍微害怕沒事做的無聊感覺,所以把朋友們約了一輪,在台北的生活,是她們的陪伴讓我繼續下去的,也許她們也不知道她們對我幫助這麼大,就連我自己有時都麻木了,我想主要是這一年吧!少了父親的電話陪伴,真的讓我心裡空了一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陪伴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成長和幸福感。透過分享作者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憂鬱症的理解和助人的心得,讓讀者感受到在黑暗中總有陪伴和希望。同時提到了心理學者的研究,指出幸福感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文章深刻且溫暖,給人帶來正面能量。
Thumbnail
感謝一切,死亡靜心:釋懷遺憾,面對生命。一位參加死亡靜心活動的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過去埋藏在心底的情感障礙,在活動中逐漸打開。透過情感上的釋懷,學員發現即便再小的事情,都不該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故事中的改變也提醒了他人,不要總是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現在就是要面對。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Thumbnail
困難代表了你和對方的落差 在2022年,我加入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並認識了書店老闆。從參加他組織的第一屆讀書會到第二屆讀書會,以及兩次的群山講座與病態性人格講座,這些課程中的作業並不容易,但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業。記得當時在2022年舉辦的《走讀創生讀書會》有六場,由於碰巧遇上台灣疫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2024/04/20 今天參加了一場由東吳大學社工系三位學生以及路易莎咖啡舉辦的攀樹活動。 體驗對象是男性社工師們,主旨是「陪伴」。 從彼此的分享得知社工們面臨著家庭與個案工作的拉扯,在拉近距離與保持距離間的界限拿捏非常不容易,大量的案件也導致身心俱疲,有幾位夥伴甚至昨夜家訪到晚上,還
Thumbnail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以及應對這些困難的心態和方法。作者分享了一個除夕夜與家人團聚用餐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提醒讀者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放鬆、寬容、耐心,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並相信這樣的心境轉變將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