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女孩》談先成為有愛的人而非有用的人

從《美國女孩》談先成為有愛的人而非有用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於工作、不了解子女(如討厭番茄醬)的父親。


  老師:「妳到底在氣妳媽什麼?」


  芳儀:「我只是覺得她可以做得更好。」


  老師:「但如果這已經是她的最好了的呢?」


  芳儀對母親的氣,一方面氣因為母親罹癌而必須離開美國、離開可騎馬、有好友、被稱作資優生的美國,回到不再是同一隻馬、以考試成績代表一切(成績好=品德好=模範生=可以當朋友)、少一分打一下的台灣;二方面氣母親罹癌後情緒不穩、動不動有想死的念頭。然而,芳儀所謂的「更好」會不會已經是母親的「最好」?愛,是愛她的優點也愛她的缺點,愛她「如其所是」,讓她成為她自己。若母親已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那就是「最好」;若還沒,則還有「更好」的可能,在罹癌後更有限的人生中,追求更「好」死的可能。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尼采


  相較於國中生的芳儀,母親更像女孩。出國開了眼界,並不表示能夠開人生的眼界;母親宛如女孩般只看到「自己討厭」的世界,而忽視了「自己滿意」的世界。成熟的人生,是「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必在意別人的意見,活出自然、自由、自知(作最壞的打算,勇敢選擇並無悔的承擔結果)的自己。惟有喜歡自己、認識自己(透過他人與自我評價)、懂得與自己的煩惱悲傷共處,才會有相信自己並創造幸福的可能。如同結尾處,芳儀看著因肺炎被隔離的妹妹平安回家,知道幸福不在美國、不在未來,而就在「現在」。


  「他人是我,是另一個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沙特


  家人就是另一個我,接觸、接住、接受我的情緒,與反映、反饋、反彈我情緒的我。片中芳儀的演講有沒有講出來、有沒有被母親聽見都是其次,因為母親早已感受到芳儀對她的情緒,在敵對的關係中,只剩「溝」而沒有「通」。反而是後來越來越了解女兒的父親,在看了講稿後,不管自己過得好不好,都希望幫助女兒過得好、無條件地幫女兒過得好(即便窮到只剩一條內褲)。「家人」是一部份的自己;在愛中的自己。「家」則是培養愛的地方,先成為有愛的人而非有用的人。惟有在愛中(家人、親友),才有「如其所是」、成為自己的可能,沒有愛則無法包容不完美的好。


  在來台大去美國的年代,美國曾經是許多人夢想的天堂。國中時,班上也有一位喝過洋墨水的同學,但可能是他國小高年級就回台灣了,沒有適應不良的感覺。常聽說國外的學生比較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然而,當台灣學生在跟老師頂嘴時也是很勇於表達意見的。我想對於一個不管是「美國」女孩還是什麼國的小孩,只要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人、事、物),都會有適應的問題。然而,之所以讓我們克服適應、克服未知,在於家人、朋友的愛,即便不常見面,依然能夠保有愛;保有不離不棄、一路同行、同甘共苦的感覺。 

2022/3/10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