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德國第二個月,我的室友告訴我有一間餐館缺人,主要工作是負責點菜跟送菜,問我願不願意去支援,我的第一反應是既興奮又驚喜,告訴她我也想要在德國嘗試打工,但接下來室友說的話讓我感覺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室友:「老闆只會說德語跟越南語,完全不懂英語。」我一聽到馬上瞪大雙眼,說:「可是我不懂德語,這樣要怎麼跟老闆溝通呢?」
出國前,交換計畫的負責人笑說,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學生都問能不能在當地國家打工,他當時以日本為例,表示需額外申請才能打工,且一周工時最多是28小時。我後來自己在德國做mini job時,發現德國規定國際學生每年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20天,每天8小時,或者是240個半天,也就是每天4小時,最低時薪為12歐。我最近查詢2024年1月開始,最低時薪為12.41歐。
剛到Jena一個月時,我用床單包裝的紙板空白面寫了一個願望清單,其中之一即是在德國打工。我將紙板放在案前,好讓自己每天都會看到。沒想到一個月後,工作機會以奇妙的方式從天而降。當時語言中心的德語課採遠距教學,由於覺得無法跟真人互動在學習上的效果有限,在我得知室友科系是德語教學碩士,且在當地生活、工作超過6年,我決定付一點學費跟他學德語,獲得更多實際練習會話的機會。我記得在學完基本會話與數字後,她告訴我有一間餐館現在臨時缺人,主要工作是負責點菜跟送菜,問我願不願意去支援,我的第一反應是既興奮又緊張,告訴她我也想要在德國嘗試打工,問題是我不懂德語,室友:「點餐只要會數字就可以,你的數字已經學完了,你可以做到的。」我心想,難道你是餐館的職前訓練嗎?🤣🤣接下來室友說的話讓我覺得這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室友:「老闆只會說德語跟越南語,完全不懂英語。」我一聽到馬上瞪大雙眼,說:「可是我不懂德語,這樣要怎麼跟老闆溝通呢?」室友:「不要擔心,有翻譯軟體,你沒問題的。我剛到德國的時候,也很多詞都不會說。」
餐館有9張桌子,大約可容納30多人,11:00一到先清理桌面,12:00進入用餐高峰時間,有內用、外帶、電話預訂外帶的客人會交錯出現。最忙碌的時候,我曾經遺忘不在視線範圍的客人點餐,還是別的客人提醒,老闆娘嚇了一跳,匆忙叫我的名字,我馬上跑過去點餐。餐館的顧客族群多是當地居民或工作者,年齡分布超廣,從30到70歲都有,來這裡吃飯就跟回家一樣熟悉自在,很多人看到老闆娘也會主動聊天。可能是因為顧客年齡與地區的關係,比較少顧客說英語,當他們說一些數字以外的德語,我聽不懂而脫口用英文回應時,他們會用德文再說一次,這時我就得請老闆娘出來。比較特別的是,有次來了一個亞洲臉孔的年輕人,當我又下意識使用英語時,他用英語回說:「太好了,可以說英文。」
作為一個外籍勞工,我在打工的短短10天內像個嬰兒一樣學德語,當客人重複他要的東西時,我會跟著他的視線、或用手比劃的方向,了解那個詞是什麼,有時實在不理解,客人大多表現都很耐心。有次一個客人說要點某個東西,我完全聽不懂,直到他耐著性子說了4次冰箱(Kühlschrank),我才明白是冰箱裡的啤酒。老闆夫婦也很願意教人,甚至會在我去廚房拿餐點時,細心告訴我左邊這盤是先生(Herr)的,右邊是女士(Frau)的。
當我與其他國際學生聚會時,其中一個話題便是如何在德國找工作,這些學生通常預計在德國求學超過一年,或者是希望在這裡落地生根。根據這些朋友的經驗,有人是透過學校在系所找到工作,也有人在連鎖速食店做了好幾年以支付生活費,這不乏是透過學校系統或商家招聘得到的機會。若想更了解Jena當地的就業機會,也可以參加學校5月辦的Job Fair,雖然規模很小,我在沒有跟廠商互動下,邊走邊看,大概1分鐘就走完一圈,但現場有提供免費照相服務,對於撰寫德是履歷還是很有幫助。此外,若有進入特定社群團體,不同國家的社群規模或許也跟找到工作的機率有關。我曾受邀參與越南人在Jena一年兩度的聚會,才知道除了越式餐館多,Jena的越南人社群也很有組織性,其成員除了學生還有在當地工作的人,分布於不同科系或公司 (Jena的光學產業很著名,例如Zeiss企業) 的社群人脈可能有助於找到工作。我在聚會中就遇到正在從事生化研究的越南人,從台灣著名產業(TSMC)聊到讀德語論文是不是會比較慢(因為德文詞彙很長),透過他又認識在同單位工作的印度人,簡言之,透過這種聚會比較能跨出學生圈,更容易結識不同背景的人。
我的Mentor在見面之初就告訴我:「想在德國工作,一定要學會德語。」現在回憶這一切,如果不是透過對的人居中牽線,我大概很難有這樣的機會。雖然缺乏特殊專長(如光學、機械領域)和語言優勢(德語),相對只能找到依賴勞力的工作,但在餐館工作的視角讓我對德國人的日常有稍微多一點點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