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別樣的京都迷

    嚴格講,我不是資深的京都迷,三十餘年來,我到京都旅行的次數,不到十次,而且範圍不大,走訪古舊書店為主,市內觀光次之。所以,每次朋友談起探幽京都的風景名勝時,我多半接不上話,主動變成聆聽者,從他們的旅途見聞中,重繪或想像我不曾見過的京都之美。畢竟,我不曾到訪不曾親臨其地,有朋友願意用精確的口語,為我點評古都的山川水色,我本身就是實質的受益者。

     

    今天正午左右,中央社東京特派記者楊明珠小姐捎來了一張如詩似畫的照片。當下,我為其美麗的圖景驚艷不已,以為是某個畫家的代表作,結果不是。這位經常深入災區採訪的東京特派員知道我重視來源出處的習慣,隨即來訊補充說明:拍攝地點在京都府廳舊本館。正如上述,我走訪京都的經驗很有限,自然不知道「京都府廳舊本館」所在地,就此而言,我算是京都的門外漢。

     

    必須說,楊特派員攝影拍照很專業,尤其選題取角方面上,有獨特的美感,否則同樣到舊本館的遊客,依序參觀了館內的設備,來到那扇窗前的時候,他們未必會用這角度取景吧。在我看來,這個審美觀的呈現似乎亦可比擬為日文譯者。同一段句型和修辭,有的譯者敢於畫龍點睛努力譯得生動躍然紙上,有的譯者則為固守原文而採逐句貼譯的方式,並認為變通達意即如同背叛原著一樣。而其結果就是顧此失彼,有時連「時態」都沒恰當的呈現出來,讓讀者讀來昏昏欲睡。


    我心想,下次我若前往京都旅遊,會提醒自己,舊書少買一點,多探訪歷史文物古蹟,這樣我的精神與實體的比重會更平衡,直到升級為別樣的有深度的京都迷。到那時候,我不需要奮力甩落它,就能擺脫門外漢這個沉重而無用的包袱了。(2024年3月26日)

     

    延伸閱讀:

    光井 涉《日本の歴史的建造物》(中公新書,2021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