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8、1624、2024的聯想

1598、1624、2024的聯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不是夢到了大樂透-- 如果有人因而去買,而且中獎,請我吃飯啊!我是講三個年份。


1598年,湯顯祖牡丹亭完稿。


1624年,是此間一齣樣板歌仔戲的劇名與年代。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套一句對岸的話,造成了現象級的轟動。在台灣的迴響不說了,最特別的,是這股和煦春風吹到香港,飄進大陸,所向披靡,從此港陸年輕一代開始欣賞昆劇,而如白先勇先生等推手,在大陸高校與媒體巡迴宣講昆劇之美的場合,滿室生輝,至今不輟。是以,青春版牡丹亭問世廿週年的2024年,原班人馬還能跨海來台再續前緣,竟照樣座無虛席。


同樣在2024年,文化部召集多家歌仔戲團與豫劇團--是真的,王海玲有參演,但不是本工,而是插科打諢的角色--傾力製作的歌仔戲<1624>堂皇開鑼,甚且佔用公眾資源的公視頻道實況播出。這部宣揚大航海時代台灣主體性的大戲,其用心若何,路人皆知,毋庸贅言。


我只知道: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沒有,到現在2024年也沒有像<1624>拿到8000萬元文化部補助款。但我確定:青春版牡丹亭,點燃了年輕世代對昆曲、對藝術、對文化傳統,對幾乎被忘卻的優雅美好世界的渴慕。沒有這點幽光,漫說上昆今年不可能一口氣三天連演55折全本牡丹亭,蘇州的觀光熱潮或恐也得減色幾分。飲水思源,台灣豈無微功?這又豈是當今狂擲補助的在朝者樂於、敢於想望的?

raw-image


二十年後,2044年,還會有多少人記得有一齣<1624>?這我不敢說。但我絕對確定:2044年,1598年著成的牡丹亭還是會伴著我,我的下一代、下二代「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不禁想起杜甫的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avatar-img
Kang-Ywe Lyau的沙龍
23會員
123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ang-Ywe Lya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市面上鸛鵝成列的台灣OO史書冊中,陳明惠教授的這本書之鶴立雞群,不僅在其縱貫廿年,涵括137名女性藝術家作品,特別之處在其「體例」:這本書不是以編年時序分章節,不是以媒材、宗派來歸類藝術家,也不是以地域為準據,乃是依據全球女性主義思潮的演進趨勢,歸納出議題與風格的經緯來鋪排綱目。
全球藝術市場近幾年的好光景,終於在2023年譜出休止符。但所謂「出人頭地,也不過就是被人教訓的過程」到底我們能從去年的凋敝學到甚麼教訓,來迎接詭譎的今年呢?
ArtReview雜誌今晨公佈2023年全球藝壇百大影響力人物(Power 100)有史以來頭一回前10名都是藝術家,且16名新進榜的個人與團體中有11名是藝術家。不但如此,筆者統計:上榜藝術家中只有4個名次下滑,其他34個排名大都攀升。再在顯示:藝術家反攻奪回藝術生態圈的首要發動機地位了!
曾幾何時,此間大大小小,尤其是官方的藝文展覽,開幕記者會少不得都有表演。要是表演本身就是展覽的一部份,那是理所當然;表演藝術家也有作品參展,勉強也扯得上關係;但往往這些節目都是主辦單位安排些與展覽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來歌舞一番,甚至還有跑出來跳加官的。整個情境,不啻滑稽劇(Farce)。
「北宋書畫精華展」堪稱一期一會,首要原因是合璧展出北宋大師李公麟唯二的傳世真跡--國立東京博物院藏《五馬圖》、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孝經圖贊》。李公麟不僅是中國藝術史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這兩幅圖,特別是《五馬圖》尤為生氣凜然的聖品。
正如同我曾在財訊說的:一年一度的國際藝博,不管賣不賣得動,總是該推出代理藝術家代表性的大作。這就零售業常喜歡講的:店有店格。優質且穩定的店格,終究會提高優質客戶的長期忠誠度。
在市面上鸛鵝成列的台灣OO史書冊中,陳明惠教授的這本書之鶴立雞群,不僅在其縱貫廿年,涵括137名女性藝術家作品,特別之處在其「體例」:這本書不是以編年時序分章節,不是以媒材、宗派來歸類藝術家,也不是以地域為準據,乃是依據全球女性主義思潮的演進趨勢,歸納出議題與風格的經緯來鋪排綱目。
全球藝術市場近幾年的好光景,終於在2023年譜出休止符。但所謂「出人頭地,也不過就是被人教訓的過程」到底我們能從去年的凋敝學到甚麼教訓,來迎接詭譎的今年呢?
ArtReview雜誌今晨公佈2023年全球藝壇百大影響力人物(Power 100)有史以來頭一回前10名都是藝術家,且16名新進榜的個人與團體中有11名是藝術家。不但如此,筆者統計:上榜藝術家中只有4個名次下滑,其他34個排名大都攀升。再在顯示:藝術家反攻奪回藝術生態圈的首要發動機地位了!
曾幾何時,此間大大小小,尤其是官方的藝文展覽,開幕記者會少不得都有表演。要是表演本身就是展覽的一部份,那是理所當然;表演藝術家也有作品參展,勉強也扯得上關係;但往往這些節目都是主辦單位安排些與展覽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來歌舞一番,甚至還有跑出來跳加官的。整個情境,不啻滑稽劇(Farce)。
「北宋書畫精華展」堪稱一期一會,首要原因是合璧展出北宋大師李公麟唯二的傳世真跡--國立東京博物院藏《五馬圖》、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孝經圖贊》。李公麟不僅是中國藝術史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這兩幅圖,特別是《五馬圖》尤為生氣凜然的聖品。
正如同我曾在財訊說的:一年一度的國際藝博,不管賣不賣得動,總是該推出代理藝術家代表性的大作。這就零售業常喜歡講的:店有店格。優質且穩定的店格,終究會提高優質客戶的長期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