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戰爭使人絕望,可被慾望支配的人性更令人畏懼|影評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三年,德國與法國的塹壕戰陷入膠著,在愛國主義的鼓吹下,包括男主角保羅在內,一批批滿腔熱血的新兵被送到西方戰線支援作戰。


| 被戰爭摧殘的靈魂 |

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德國雖在一戰前期節節勝利,但在瑪恩河戰役、英國加入法國盟軍後,使德法在西方戰線形成僵持戰。對德國而言,唯有替這場戰役劃下句點方能結束百姓和士兵們的折磨;但比起被慘烈犧牲的數百萬士兵,指揮官更在乎那片最終還是不屬於德國的土地,更精闢的說—是他身為指揮官的尊嚴和面子。電影裡最大的轉折莫過於在德國準備迎接停戰的時刻,指揮官卻把所有人再次推向煉獄。


眼見同胞一個個在戰場上戰死,保羅卻連為他們駐足默哀的時間都沒有,耳旁的戰火硝煙時刻警告著他,在壕溝的每分每秒都在和時間賽跑。戰火吞噬的不只是德國一戰的勝利、士兵們的性命,還有保羅內心對人性的相信。凱特的死壓倒了他最後的意志,倒數的十五分鐘裡,他像是沒有靈魂的人,拖著殘喘的軀殼在戰場上殺謬。


短短兩小時的篇幅,憑藉 Felix Kammerer 細膩精湛的表情演繹和 James Friend 沈浸式的鏡頭語言,搭配低沈配樂中的銅管所巧妙堆砌出的緊張壓迫之氛圍,真實重現戰爭的駭人縮影。從滿載雀躍和期待、到空洞無望的眼神,保羅臉上的笑容隨著燃燒遺體的灰燼一起消逝在死寂的空氣中。保羅的眼神從充滿遲疑與恐懼,變成空洞且虛無,他亦淪為一個殺人如麻的魁儡;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


「我兒子戰死在戰場上,但他一點也不覺得光榮。」

戰爭是人性貪婪的代價,只不過被政府包裝成愛國精神的象徵;那些「為國家貢獻」和「爭取榮譽」的洗腦說詞,不過是政客為奪權勢的偽裝。那些洗過一遍又一遍的軍服,重新被士兵穿上,軍綠大衣下囚禁一個個完好的靈魂,換來一副副殘缺的身軀。軍裝上被洗去的血漬像是被遺忘在戰場上的數萬靈魂,還來不及悼念,就交接到下個人手中。在從軍時士兵們以為勝券在握,個個講著自己光榮返鄉後的心願,內心的慷慨激昂卻被戰火燒盡,而那份對祖國懷抱的希望亦被戰場上的槍林彈雨打的支離破碎。


《西線無戰事》是少數以德國視角切入的戰爭片,少了一層英雄情節的濾鏡,寫實的鏡頭刻畫著那些血腥慘烈的屠戮、敵方士兵相互廝殺的場面,透過畫面就能感受到瀰漫在空氣中的絕望和悲憤。該片的暗藍色調沈穩而寂靜,卻也在一戰的陰霾下顯得冷清且毫無生機。


|究竟為何而戰|

有一顆特寫鏡頭,是當男主角得知長官宣布他們將繼續奮戰到十一點的時候,沾滿泥濘的臉龐徹底失去希望,那雙湛藍雙眼望去只剩無盡的無奈與等待。士兵們奮力在戰場上作戰的同時,另一邊的德國高層在停戰和不存在的勝利之間猶疑,而這條副線的發展襯托出戰爭的可笑和愛國主義背後的謊言。他們為何而戰—是國家的榮耀還是政府高層的尊嚴?官員眼中前進的那幾百公尺背後的代價是幾百萬條無辜犧牲的生命,士兵身上背負的何止是對家和愛人的思念,最沈重枷鎖終究是將領們的自尊

raw-image

“All that’s left separating us from an armistice is false pride.”

「阻止我們停戰的是無謂的自尊。」


|人類與自然的抗衡|

《西線無戰事》除了描摹出地獄般殘酷的壕溝場景外,也加入許多大自然的鏡頭與戰爭之殘酷做出鮮明對比。行駛的戰車在入夜的森林裡只是幾盞移動的車燈;硝煙四起的前線戰區在停戰後只留下無限寧靜;戰場上士兵的竭力吶喊轉瞬消散在山林間。那幾幀穿插在戰爭之間的自然畫面透過影像的矛盾語言,暗諷人類社會的貪婪無道;人為了私慾相互廝殺、比較,然而在這一切喧囂下,四季照舊更迭、萬物照常運作、溪水照樣流動。幽靜的自然空間與野蠻的人間煉獄形成強烈反差,在畫面襯托下,被戰火蹂躪的戰場和壕溝顯得格外陰沈。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的肆意掠奪,實際上是多麼渺小,當鏡頭放遠捕捉自然界的平靜,才看清楚人類偽善面孔下的醜惡心理。

圖片來源:Vanity Fair

圖片來源:Vanity Fair

戰爭沒帶走一點塵土,只奪去無數嚮往自由的生命。


|離家最遙遠的距離|

圖片來源:Variety

圖片來源:Variety

“A man is born alone, he lives alone, and dies alone.”

剩下十五分鐘,保羅離回家只剩十五分鐘。他滿懷熱血的來到前線,千瘡百孔的迎接一切的落幕。可悲的是,保羅就像他的同胞們一樣,再也回不了家。在停戰哨聲響起的前一刻,刺刀狠狠地刺穿保羅的心臟。無望之際,他拖著沈重的身軀,蹣跚的走向光亮,迎向那他曾經渴望卻再也無法擁有的和平。十一點前的那一分鐘,是保羅離家最遙遠的距離,而他的結局呼應了指揮官的那句話「人獨自出生,孤單的活著,亦獨自死去」。

最終,他沒能成為說故事的人,而是成了故事裡的人。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那天的戰報僅記載著:西線無戰事。


內容總結
西線無戰事
5
/5
avatar-img
7會員
13內容數
狗有狗窩,豬有豬窩,電影迷有電影窩!撰寫觀影心得、主觀影劇分析,圖文整合於 IG,短評與淺見散落於 Threads 和 Letterbo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窩電影 WUO MOVIE 的其他內容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5/5滯留生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4/5夢想集中營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4/5怪物
如果這一世成為前世,下一世的我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明明是彼此最特別的存在,卻沒有理由再爲對方停駐;明明還是深愛著對方,這份情感卻只能永遠塵封在心底—我沒有身份對你說「我很想你」,你也沒有立場對我說「我還愛你」。
5/5之前的我們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4/5誰是被害者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5/5滯留生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4/5夢想集中營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4/5怪物
如果這一世成為前世,下一世的我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明明是彼此最特別的存在,卻沒有理由再爲對方停駐;明明還是深愛著對方,這份情感卻只能永遠塵封在心底—我沒有身份對你說「我很想你」,你也沒有立場對我說「我還愛你」。
5/5之前的我們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4/5誰是被害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浪子娇娘作孽缘,枭雄受辱怒冲冠。 陈兵百万危城下,不报家仇誓不还。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的行為差異。從日常生活的接觸和交流中,作者發現人們對於戰爭的態度多樣且變化莫測。文章也引用了聖經中的相關經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對於尊嚴、勇氣、正義和愛的追求。最後,文章指出了歷史中的不義之戰必將失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事實。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浪子娇娘作孽缘,枭雄受辱怒冲冠。 陈兵百万危城下,不报家仇誓不还。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的行為差異。從日常生活的接觸和交流中,作者發現人們對於戰爭的態度多樣且變化莫測。文章也引用了聖經中的相關經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對於尊嚴、勇氣、正義和愛的追求。最後,文章指出了歷史中的不義之戰必將失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事實。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