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看多了會發現一件事,似乎觀眾更喜歡悲劇,但卻喜歡圓滿的結局。聽起來似乎很弔詭,但事實上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人生的本質是苦,人容易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經歷,投射在悲劇的身上。因此,會將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情緒放大,感同身受人物所遭遇的事件,進而同理其行為的合理性。
喜劇則無法產生此種效果,因為並不是多數人的共同體驗,畢竟人生的喜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而且大多是短暫而不長久的。
既然喜歡悲劇,但卻又希望圓滿的結局,似乎反映出人們對於缺憾滿足的期待,冀望於結局的完美,來彌補開局的缺失。然而結局美好在現實人生中幾乎是不存在的,畢竟人生不是戲劇,無法隨編劇隨意安排想要的結果,一切都無法掌控。
歷史上能夠流傳永遠以及感動人心的,很大部分也都是悲劇居多,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鐵達尼號等,除了以悲劇收場外,更訴說著一項道理-愛情總是最能觸動人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追求長久不變的感情,是人的目標及理想,但極少人能夠成功,所以才會讓人嚮往。
喜劇不是不好,但就是缺少了共情的那一塊,所以在藝術成就上,無法像悲劇有戲劇張力,引發人的共鳴,所以在表現層面上無法贏過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