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結緣品

結緣,串成人與人的連結

結緣品,不僅是出現在佛寺或廟宇。在大家的日常中也會經常出現,只不過我們會把它當作一種交際、一種人情世故的禮物。兩者的不同點在於目的性

前者的目的,為眾生。後者的目的,為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

 

結緣,不求回報的施與

結緣品是不求回報,只求建立良善的連結,即便只有一面之緣,有些甚至連面都沒見過。佛寺與廟宇就是如此,把結緣品放在大家都可以隨意拿取的地方,只要你需要,每個人都可以索取,你的身份與角色在這裡大家都是一樣的。

會提供結緣品的人,大多是佛寺與廟宇裡的師父或信眾,無償供應。他們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他們的善舉可以幫助到別人,在別人心靈需要尋找寄託的時候,若是由他們的結緣品發揮一點點作用,縱使只有小小的機率,使一個原本萬念俱灰的人燃起一些生命的火苗,那也值得。


廣結善緣,創造善的循環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在大雨滂沱的大馬路上,一位媽媽開車載著小孩,停在她們前方的人群中有一位學生騎著腳踏車淋著雨等紅燈。當下這位媽媽按了喇叭,示意讓學生過來車邊,她隨手遞了件雨衣給這位學生,學生頻頻鞠躬道謝。

車上的小孩問了媽媽:「他會還我們雨衣嗎?」

媽媽告訴小孩:「不用還,因為他比我們還需要這件雨衣。」


這位媽媽的善舉讓很多人感動,也對小孩做了最好的身教。她的小孩若是長期在這樣的教養下長大,從小就在潛意識建立了善根,長大後,他自然也會覺得施與不一定要求回報。然而,這位孩子長大後的善行,便是由一位善良的母親在身教的示範下,除了幫助這位學生之外,也讓她的孩子在長大後去幫助更多的人。


假設,這位學生日後將雨衣再次的施與,去幫助第二個人,然後不斷的循環下去。又或者學生在免於變成落湯雞甚至感冒時,可以順利的去完成一件可以幫助別人的事,這些都是一種善的循環。


小木魚


 

近日,收到了一位有點熟又不是很熟的超商店員送我一個可愛的小木魚,看的出來他是隨緣贈與,在送我之前他並未預設這個東西要送給誰。

我姑且把它當作一份結緣品,因為他的善意,不僅讓我玩的開心,我的朋友及同事們也覺得有趣。收到這份小禮後,不禁反思,我有什麼結緣品送給大家呢? 可能是我的文章,或是我的塔羅及催眠服務吧!因為目前為止,收費標準還真是沒標準,只能說比照佛教的精神,一切隨喜。當初學這些完全是自己的興趣所致,再加上可以助己助人,從來也沒想過會因為這些技能可以讓自己致富,只希望個案經過我的占卜或催眠引導後,對生命有多一層領悟、多一點彈性、多一點喜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