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整合式瑜珈睡眠?

什麼是整合式瑜珈睡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很多人看到「瑜珈睡眠」(Yoga Nidra) 時,第一個聯想常會認為這是一個針對睡眠問題的改善方法,雖然它確實能有助於睡眠障礙的改善,但瑜珈睡眠的功效卻不僅於此,尤其是「整合式瑜珈睡眠」(Integrative Yoga Nidra)


那究竟什麼是整合式瑜珈睡眠?它又能產生什麼效益呢?整合式瑜珈睡眠其實由印度傳統的練習方式,導入心理學及身心學等概念和方法而成。你可以將它視為是一種放鬆練習,也可以將它視為是改善疼痛及創傷的輔助療法,另外它也能為我們帶來對生活的深入洞察,成為改變人生的轉化器。


整合式瑜珈睡眠著重的是讓「感覺」、「呼吸」、「情緒」、「念頭」及「真實自我」能在身體上真實「體現」(embodiment),使身心能夠完整連結,不被慣性的思考、行為模式及社會價值觀所箝制,以化解由內外在壓力所帶來痛苦。而這些痛苦便是常以不同形式呈現的身心狀況,如失眠、疼痛、情緒困擾、麻木感、緊繃感、生活失去意義……等。


我曾經在多次帶領整合式瑜珈睡眠的過程中,見證了人們真實地看見自己埋藏在心裡深處的內在渴望,而這些內在渴望有時甚至是連當事人在過去都不自知的。我也見過人們透過這樣的練習過程,開始轉變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為自己開創了嶄新不同的生活,當然這也包括上述那些痛苦的改善及身心層面上的復原。


整合式瑜珈睡眠在國外經常被當作一種輔助療法來運用,尤其是在美國國防部及協助退伍軍人改善創傷症狀的機構和醫院中。以下幾篇研究指出了這樣的方式能對許多族群產生幫助:Pritchard, M. 等學者則在 2009年的研究中發現,整合式瑜珈睡眠能顯著減輕多發性硬化症和癌症患者的整體壓力感;Stankovic, L. 在 2011 年研究則顯示,整合式瑜珈睡眠能改善戰爭相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的憤怒、焦慮及情緒反應,並增加放鬆、平靜、自我覺察和自我效能感;Thomas H. Nassif 等研究者在 2015 年的研究中發現,整合式瑜珈睡眠對曾受腦部外傷退伍軍人的疼痛強度、活動限制、生活品質有顯著的改善效果。


對我而言,整合式瑜珈睡眠是我在運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協助他人時,一項深具意義且能提供幫助的方法。如果你對這樣的方法感興趣,歡迎你來參加我將在 7 月帶領的《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如果你對睡眠議題感到興趣,也歡迎你來參加 5/18(六)由 睡眠管理職人-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主講的《身體喜歡你這樣睡》新書分享會!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早鳥優惠 4/19 截止)

https://reurl.cc/pryem4


🧘‍♀️《身體喜歡你這樣睡》新書分享會

https://reurl.cc/g4KqXV

avatar-img
C-IAYT 瑜珈療癒師 蔡士傑 Janus Tsai
30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瑜珈對於自我的療癒力,從某個角度而言,是讓自己看見內心的恐懼,進而放下綑綁及耗竭身心的執念。 在印度學校待了幾週後,我逐漸熟悉了學院裡的每個人,也越來越能享受這種自由、無所為而為的瑜珈練習。打從我剛到學校的前幾天,就對長住於學校中練習的學長、姐們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停留時間多為一年至二、三年,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瑜珈對於自我的療癒力,從某個角度而言,是讓自己看見內心的恐懼,進而放下綑綁及耗竭身心的執念。 在印度學校待了幾週後,我逐漸熟悉了學院裡的每個人,也越來越能享受這種自由、無所為而為的瑜珈練習。打從我剛到學校的前幾天,就對長住於學校中練習的學長、姐們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停留時間多為一年至二、三年,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