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老師,你能做的其實還有更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Yan Krukau on Pexels

Photo by Yan Krukau on Pexels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做些什麼來幫助疼痛者。其中包含了更新引導語言、提升課堂中的安全感、給予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讓學員練習自我賦權,以及增進自我覺察、調節和洞察力。


瑜珈老師在帶領動作練習時,其實很容易落入封閉式語言的陷阱中,例如:「練習較久的同學請練習 A 動作;新同學請練習 B 動作。」這段話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它傳達的卻是你只有 A 和 B 兩種選擇,同時把學員粗略地一分為二。這樣的語言既無法給予學員足夠的選擇權,也難以提升學員自我賦權和洞察能力,甚至可能對安全感建立產生阻礙。


其實有很多瑜珈課學員是為了改善身體疼痛和內在壓力而來到教室的。如果瑜珈老師只是一味地指導動作,不僅難以長期穩定地改善身心壓力,更可能讓學員錯失自我成長的機會。因為要讓一個人真正地成長,我們需要提供很多安全空間,以及讓他們去摸索嘗試的機會。如果這時候我們限縮了他們的選擇權,甚至是傳遞出具威脅性的語言(例如:如果不這樣做,你就會受傷之類的言語。),都可能讓我們的好意產生反向的效果。


「引導語言」一向是我認為最具挑戰的一個部分,因為不適宜的語言很容易產生諸多的不良妨礙;而理想的語言,則能夠創造上述的種種助益,讓學員能擁有自我的洞察和掌控力。我想這也是為何「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的相關訓練,會格外強調及重視引導語言的原因了。


一位練習者曾分享過以下這段話:「我們需要在生理、情緒和認知上有安心的感覺,你(瑜珈老師)可以提供我們安全感。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有力量、有彈性、有適應力,是個有能力的人。你可以告訴我們這件事,甚至是讓我們看見這件事。我們需要被聽見、被相信和被理解。你可以傾聽我們,傾聽就跟你的指導同等重要。傾聽我們,就如同我們會向你學習一樣。我們需要被理解,也需要理解很多事情,你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它們。」


身為瑜珈分享者的我們,也許可以再反思更多,再做出更多能協助他人的行動!


【相關課程】

🧘‍♀️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
https://reurl.cc/VNOvOy

🧘‍♀️ Pain Care Aware《疼痛照護瑜珈》師資培訓 Level 1 基礎課程
https://reurl.cc/j3px2D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最後 3 個名額)
https://reurl.cc/pryem4


【相關閱讀】

📖 筋膜 × 瑜伽訓練全書
https://reurl.cc/x7928E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reurl.cc/edaQgx


#瑜珈療癒 #瑜珈療癒師 #瑜伽 #瑜珈 #復原力 #療癒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身心療癒 #身心照護 #身心健康 #全人健康 #YogaTherapy #CIAYT #YogaTherapist #Yoga #Resilience #Healing #Health #MentalHealth #HealthCare #Wellnes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瑜珈對於自我的療癒力,從某個角度而言,是讓自己看見內心的恐懼,進而放下綑綁及耗竭身心的執念。 在印度學校待了幾週後,我逐漸熟悉了學院裡的每個人,也越來越能享受這種自由、無所為而為的瑜珈練習。打從我剛到學校的前幾天,就對長住於學校中練習的學長、姐們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停留時間多為一年至二、三年,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你過去的新年願望是否成功達成了呢? 每到新的一年,我們總是會對自己有一些新的期許,只是舊有的習慣經常難以改變,導致許多人往往無法成功養成新習慣。我過去在健身房工作時,幾乎每一年都會聽見部分相同的會員說:「我今年要開始好好地規律運動。」然而,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他們的新年
也許你曾經從瑜珈老師、朋友或網路媒體上聽聞過「瑜珈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這樣的說法,甚至是指出特定體式(如扭轉)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說法,不過瑜珈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 「扭轉體式」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是許多瑜珈練習者堅信不疑的「傳言」。我之所以說它是一種傳言,是因為目前幾乎找不到特定的科學研究
你是否感到每天醒來後依然感到疲倦,感覺不到精力的恢復及活力?或許你需要的是開始進行「社交休息」! 社交休息能協助我們放鬆與恢復活力,提供歸屬感與和睦感,預防心臟病與癌症,並帶給你樂趣、目標及愛。
瑜珈對於自我的療癒力,從某個角度而言,是讓自己看見內心的恐懼,進而放下綑綁及耗竭身心的執念。 在印度學校待了幾週後,我逐漸熟悉了學院裡的每個人,也越來越能享受這種自由、無所為而為的瑜珈練習。打從我剛到學校的前幾天,就對長住於學校中練習的學長、姐們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停留時間多為一年至二、三年,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你過去的新年願望是否成功達成了呢? 每到新的一年,我們總是會對自己有一些新的期許,只是舊有的習慣經常難以改變,導致許多人往往無法成功養成新習慣。我過去在健身房工作時,幾乎每一年都會聽見部分相同的會員說:「我今年要開始好好地規律運動。」然而,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他們的新年
也許你曾經從瑜珈老師、朋友或網路媒體上聽聞過「瑜珈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這樣的說法,甚至是指出特定體式(如扭轉)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說法,不過瑜珈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 「扭轉體式」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是許多瑜珈練習者堅信不疑的「傳言」。我之所以說它是一種傳言,是因為目前幾乎找不到特定的科學研究
你是否感到每天醒來後依然感到疲倦,感覺不到精力的恢復及活力?或許你需要的是開始進行「社交休息」! 社交休息能協助我們放鬆與恢復活力,提供歸屬感與和睦感,預防心臟病與癌症,並帶給你樂趣、目標及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隨著健康與健身產業興起,開設瑜珈教室成為許多瑜珈教室的目標。然而,營運一家瑜珈教室不只是租個空間、擺上瑜珈墊就好,實際上包含場地租金、裝潢、設備、人事費用,甚至系統管理與行銷推廣等隱藏成本。 本篇將全面解析開設瑜珈教室的成本,並提供試算公式,幫助你在創業前做好財務規劃。
Thumbnail
「瑜珈最重要的是呼吸!」F老師這麼說,但當我站上講台,示範、口述、調整學生時,才發現——不讓呼吸亂掉根本是傳說。當年有感於在教學現場「邊喘邊教」,今日只好更深入探索如何好好「呼吸」。
Thumbnail
即將畢業卻選擇休學、創業、學習瑜珈,我分享了自己勇敢的決定背後,細心傾聽內心聲音的過程。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我選擇暫時放下學業,專注於事業,並學習瑜珈,找回學習的樂趣和內心的平靜。這些看似冒險的選擇,並非憑藉勇氣,而是源於對自身需求和真心的覺察。讓我們一同反思與實踐,在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
Thumbnail
「阿育吠陀」是什麼?大家或許多少有聽過這個名詞,但又不知道其究竟意味著什麼?阿育吠陀在印度是一種醫學體系,同時也傳遞出了該體系背後的一套生活理念。 「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Āyur指生命,Veda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取自維基百科)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這兩日比較忙碌,但還是有堅持下來繼續做瑜珈,希望哪天變成柔軟度超好的人,物理上,至於社會學的部分就留待時間磨練。 目前程度還停留在小小伸展,不過是更加瞭解自己身體的一段小時光。 執行自己的儀式感,點開影片,在輕柔和緩音樂中,進行睡前瑜珈來段身心對話,聽身體告訴你自己哪裡緊繃、哪裡痠痛,又或者是做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隨著健康與健身產業興起,開設瑜珈教室成為許多瑜珈教室的目標。然而,營運一家瑜珈教室不只是租個空間、擺上瑜珈墊就好,實際上包含場地租金、裝潢、設備、人事費用,甚至系統管理與行銷推廣等隱藏成本。 本篇將全面解析開設瑜珈教室的成本,並提供試算公式,幫助你在創業前做好財務規劃。
Thumbnail
「瑜珈最重要的是呼吸!」F老師這麼說,但當我站上講台,示範、口述、調整學生時,才發現——不讓呼吸亂掉根本是傳說。當年有感於在教學現場「邊喘邊教」,今日只好更深入探索如何好好「呼吸」。
Thumbnail
即將畢業卻選擇休學、創業、學習瑜珈,我分享了自己勇敢的決定背後,細心傾聽內心聲音的過程。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我選擇暫時放下學業,專注於事業,並學習瑜珈,找回學習的樂趣和內心的平靜。這些看似冒險的選擇,並非憑藉勇氣,而是源於對自身需求和真心的覺察。讓我們一同反思與實踐,在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
Thumbnail
「阿育吠陀」是什麼?大家或許多少有聽過這個名詞,但又不知道其究竟意味著什麼?阿育吠陀在印度是一種醫學體系,同時也傳遞出了該體系背後的一套生活理念。 「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Āyur指生命,Veda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取自維基百科)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這兩日比較忙碌,但還是有堅持下來繼續做瑜珈,希望哪天變成柔軟度超好的人,物理上,至於社會學的部分就留待時間磨練。 目前程度還停留在小小伸展,不過是更加瞭解自己身體的一段小時光。 執行自己的儀式感,點開影片,在輕柔和緩音樂中,進行睡前瑜珈來段身心對話,聽身體告訴你自己哪裡緊繃、哪裡痠痛,又或者是做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