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惰性

2024/02/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Tobi on Pexels

Photo by Tobi on Pexels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們會產生惰性,可能跟不喜歡改變有關,因為我們的大腦其中一個特性是讓我們建立習慣,然後依循習慣來過生活,以減少大腦的資源消耗。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大腦並不會分辨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壞習慣。

雖然一早我帶著懶散的身心進到健身房,但開始運動後我慢慢感受到活力,後來還因為突破了自己之前的訓練強度,而感到興奮、雀躍和成就感。我心想,如果今天我選擇待在家裡,可能就無法感受到這樣的生命力和喜悅了。

類似的狀態,我也常在培訓班的學員身上看見,畢竟培訓代表著需要學習很多新的事物,也需要進行很多的改變。正如前面所說的,我們的大腦並不習慣一下子進行這麼多變動,所以惰性和逃避也會時常出現,甚至有人在過程中會開始尋找合理化的理由(這也是大腦擅長的),告訴自己不改變也不會怎麼樣,何況自己都已經這樣活了幾十年了,不改變也能繼續生活下去。

不過我覺得這有點可惜,因為很多人當初來參加培訓的初衷,就是想要改變,不管是身體、心理或生活層面。面對這種狀況,我最常詢問的一件事是:「如果繼續這樣的生活,你真的能坦然接受和快樂嗎?」但幾乎沒有人能肯定地回答。

我認為面對惰性或想逃避的事件,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動,就像我今天早上讓自己踏入健身房一樣。沒有行動,我們只會不斷感受到那些禁錮我們身心的不適感受;但如果行動了,我們就會有機會創造不同的狀態,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及不同的心情。

我過去在學習「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時,幾乎是要翻轉自己過去所有的思考和生活模式,老師們總是鼓勵著我,只要練習、練習、再練習,你就能逐漸熟悉,並建立起另一種習慣和生活。不過現在我想,也許鼓勵人們行動、行動、再行動,能更直接地傳達這樣的意涵,也更能協助人們看見不同的視野。

其實惰性和逃避並沒有錯,也沒有不好,只是我們要學習如何把它們放在適合的時刻,也要學習不被它們淹沒了自己想要改變的生存本能!


【相關活動】

🧘‍♀️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說明會
https://reurl.cc/OG4x8g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
https://reurl.cc/j3D171


【相關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