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瑜珈老師的必修學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Cliff Booth on Pexels

Photo by Cliff Booth on Pexels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人們改善失眠、調節壓力、減輕焦慮,甚至協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及其他病症的復原,而這些都與神經系統脫不了關係。


不管是動作模式、失眠、壓力或各種心理現象,神經系統幾乎可說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如果我們在練習或教導瑜珈時,除了肌肉力量訓練、筋膜張力調節、優化關節可動範圍外,也能同時針對神經系統進行訓練,將能更有效率地改善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從我十年前開始接受「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相關訓練時發現,幾乎每一個瑜珈療癒取向都把神經系統列為重點學習項目。而當我將神經系統的調節和訓練技巧放入大眾的瑜珈課程後,我收到了許多學員的反饋,在同樣 60-90 分鐘的練習中,他們感受到更多收穫,包括:深度放鬆、情緒釋放、疼痛改善,以及身心轉化等。


可能有些朋友心中會想著,神經科學聽起來很複雜,是不是非常艱深、難懂?但我認為其實不然,只要我們能掌握好學習的原則、重點和範圍,神經科學並不難學習和應用,因為它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因為多年來的各種體會,我也開始將神經科學放入自己的瑜珈師資培訓課程之中。到現在每一年的培訓課程中,我還是將它視為重點學科,並在每一年的課程中盡可能更新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和應用方式。


也許光是看字面的敘述,大家很難真正體會和了解我說的這些不同之處,所以分享兩個「免費」的活動訊息給大家,如果你對相關的課程感到好奇,歡迎你前來參加。


第一個活動是我們瑜珈師資培訓班即將結業學員的實習教學課程,日期在 3/1 及 3/2,共有 7 堂課提供給大家免費參與;另一個活動則是我們 2024 年新一期瑜珈師資培訓課程的說明會。兩個活動都沒有任何資格限制,誠摯歡迎大家前來體驗或來跟我聊聊。


💁‍♀️ 新典範瑜珈第六屆師資培訓結業實習教學課程登記表單:

https://reurl.cc/E4WDg1


💁‍♀️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說明會登記表單:

https://bit.ly/3RGo9eZ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IAYT 瑜珈療癒師 蔡士傑 Janus Tsai
31會員
44內容數
2024/08/23
帶領了「疼痛照護瑜珈」至今已經整整 10 年,這些年來不管是個案也好,接受師資培訓的學員也好,經常是帶著想學習身體及呼吸上的技巧而來。人們總是希望能將疼痛的改善及治療簡單化,但事實上疼痛是複雜的,是同時受到身體、神經系統、認知、情緒、人際關係、環境氛圍…..等所以因素影響的。 如果我們只試圖
Thumbnail
2024/08/23
帶領了「疼痛照護瑜珈」至今已經整整 10 年,這些年來不管是個案也好,接受師資培訓的學員也好,經常是帶著想學習身體及呼吸上的技巧而來。人們總是希望能將疼痛的改善及治療簡單化,但事實上疼痛是複雜的,是同時受到身體、神經系統、認知、情緒、人際關係、環境氛圍…..等所以因素影響的。 如果我們只試圖
Thumbnail
2024/07/23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2024/07/23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2024/07/09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2024/07/09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相信學瑜珈的人,應該都有發現從去年開始,「瑜珈輪師資培訓班」突然興起,而對於這門課程很有興趣的我,也跟上了。看到喜歡的老師有開這門課程時,二話不說就去詢問相關內容,發現原來只要有學過瑜珈的人都可以報名,也因為這樣子我才決定報名!   確實有點不符合期待~   第一天上課時,心裡總覺得不夠踏實
Thumbnail
相信學瑜珈的人,應該都有發現從去年開始,「瑜珈輪師資培訓班」突然興起,而對於這門課程很有興趣的我,也跟上了。看到喜歡的老師有開這門課程時,二話不說就去詢問相關內容,發現原來只要有學過瑜珈的人都可以報名,也因為這樣子我才決定報名!   確實有點不符合期待~   第一天上課時,心裡總覺得不夠踏實
Thumbnail
在不同面向進行了瑜珈課程的批判性檢討,並提出許多對醫學界所引起的提問。練瑜珈不應以盲從流行風潮為目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習瑜珈,過度美化將導致練習對健康有害......
Thumbnail
在不同面向進行了瑜珈課程的批判性檢討,並提出許多對醫學界所引起的提問。練瑜珈不應以盲從流行風潮為目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練習瑜珈,過度美化將導致練習對健康有害......
Thumbnail
七年多前,當我與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在構思《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時,就一直在思索著,在這麼多瑜珈師資培訓的市場中,究竟我們要給予人們什麼?我們是否能給予更多彌補當代「瑜珈迷思」及「不適切觀念」的資源? 身為瑜珈療癒師
Thumbnail
七年多前,當我與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在構思《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時,就一直在思索著,在這麼多瑜珈師資培訓的市場中,究竟我們要給予人們什麼?我們是否能給予更多彌補當代「瑜珈迷思」及「不適切觀念」的資源? 身為瑜珈療癒師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