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仿肉是以植物蛋白質製成的,製造過程如下:
其他製作方式:將素肉的蛋白質原料,改為碗豆、糙米、小麥或等食材的植物性蛋白,再添加椰子油、馬鈴薯澱粉製成。
為了模擬真正肉品的口感,Impossible Meats從植物的根部提取血紅素,用以取代動物身上的血紅素。這樣做不僅賦予植物肉一種「肉味」,同時也確保其纖維結構與真正的肉類相似。
人造肉首先不需要透過殺生來獲得肉,減少殺害動物的過程,這樣能減少35%~60%的能源消耗,因為不需要飼養這麼多動物,素食者可以食用的原料,讓他們的食品選擇更加多元,不僅如此還可以減少占用98%的土地,由於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會有氣體排放的現象(打嗝、放屁),這樣的生理現象也會造成溫室氣體,若使用人造肉則可以少生產80%~95%的溫室氣體產生,
目前人造肉的食品安全情況主要考慮以下幾點。首先,人造肉通常是用植物蛋白或細胞培養的方式製成的。製程中需要確保原料乾淨新鮮,避免有害物質污染。其次,生產過程要控制得很嚴格,以確保製造過程不會引入污染或細菌,必須遵循食品安全標準,確保產品符合要求,再者,微生物污染是個問題,需要採取適當的衛生措施,防止細菌或霉菌的生長。最後,產品應有明確的標籤,讓消費者知道產品的來源和成分,監管機構也需監督生產過程,確保符合安全標準,儘管人造肉面臨一些挑戰,但透過嚴格的控制和監管,以及技術的進步,人造肉有望成為一個安全可靠的食品選擇。
自然肉跟人造肉主要就是製造來源的不同,因為原料使用不一樣的製作方式,肉類品質的營養元素也會有所不一,例如:自然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人造肉的營養價值取決於其原料和製造過程。一些人造肉產品可能經過調整以提高營養價值,例如減少飽和脂肪含量。
其次就是對於環境的影響,人造肉的取得來源並不需要透過實體的動物,因此減少了土地的使用和氣體排放的問題,飼料以及人工飼養的時間成本也會降低。
除了對環境的影響,反觀動物本身,因為不需要被屠宰,更符合了動物福利的權利,相對的可以減少對動物的壓力和痛苦。
食安自然肉和人造肉都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自然肉可能存在著細菌污染和其他食品安全風險,而人造肉的生產過程可以更容易地控制食品安全問題。
人造肉在未來有望成為食品行業的一個重要趨勢。隨著對食品可持續性和環保意識的提高,人造肉將成為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替代品。未來,人造肉的生產技術將繼續進步,使其生產成本降低,品質提高,味道更接近自然肉。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公司投入到人造肉的研發和生產中,帶來更多多樣性的產品和選擇。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和動物福利的關注不斷增加,人造肉將成為一種受歡迎的選擇。此外,政府和環保組織可能會通過政策和宣傳來鼓勵人造肉的消費,促進其更廣泛的應用。總的來說,人造肉的未來趨勢是向著更環保、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食品系統發展。
人造肉雖然在這個世代還沒被普及化,但很多大公司以及企業或是投資項目都看準了這個未來趨勢的肉品,在資料上顯示投資最多的產業分為這四大類:
風險投資公司、大型食品和飲料公司、科技公司、私人投資者
許多風險投資公司和大型食品企業都在投資未來肉領域,推動著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科技公司也投資於這個領域,提供技術支持和創新。此外,個人投資者也對未來肉產業感興趣,這使得這個行業充滿了潛力和動力。總的來說,未來肉產業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經驗,推動著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
第一次認識到人造肉的新產業讓人覺得十分驚奇,也讚嘆科技的發達和創新,但是因為技術以及成本高還沒普及化,也因為原料並不是出自於自然動物,會造成某些人的質疑,不論是衛生、品質、是否能夠常食用等等,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明,對於動物福利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不僅可以改善大環境上的問題,這樣的技術在世界上被大家接受和了解是需要時間的,但是這樣的發明解決了很多爭議上的困難,如果有機會我也想要嘗試看看這樣的肉品,是否真的和自然肉有所區別。
一個沒有真肉的世界?培養肉、3D列印肉等著引發下一次的食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