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千冊震盪!| 書海奇觀



    作家邱振瑞即將推出大作,厚度近八百頁,論述日文書籍高達一千冊。相傳有家出版社聞風未必喪膽,有意簽下這本奇書。過了幾天,也聽說作者願意聽其言,觀其行。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千 夜 SENTAS SENYA-SENSATSU 千」的圖像


    振瑞看中我的設計力,願意讓我設計這本妙書,在此誠心致謝。其實,這是妙招,畢竟作家為另一位作家設計書封,必然有一段好故事可以鋪陳。


    這幾年,出版社熱衷於企劃閱讀和寫作的書籍,霎時之間掀起一股熱潮。每逢北上,總是嗅到這股潮流,但是否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同,從而叫好又叫座,則是未定之天。套一句老毛的話,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寫書出書,妙處在於上市前難免樂觀有餘。但有時事與願違,賣相不如預期,淪為行為經濟學所謂的「確認偏誤」。記得曾花費一年,翻譯波特萊爾《惡之華》,誤以為能夠大賣,但結果不如預期。當時,有點失望,甚至懊惱。過了好幾個月,有一天夜幕低垂之際,恍神之際,拿起鋼筆和稿紙,忽然寫出生平第一首詩歌。之後,斷斷續續在臉書貼了一百多首詩歌。如今總結起來,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從而衍生翻譯的慰藉


    但進一步推敲,赫然發現,原來翻譯的過程,有一半牽涉到創作。換言之,波特萊爾不懂中文,但我運用中文詩句,幫他寫作詩歌。


    有些作家雄心壯志,無法滿足於翻譯,進而了解何時該邁入下一個階段。正所謂「靈山只在寸心間,何往他處去尋求。」


    依個人淺見,寫作之妙在於三個層面。首先,務必要向同行作家學習,但有時候會陷入閉門造車,坐井觀天。此時不妨找上同時寫作的好友相互討論。最後,則要寫出來說出來。


    這幾年來,我時常和好友邱振瑞討論寫作,如此積極互動,我們戲稱為「寫作會議」。他妙手綻放譯作接近七十冊,堆積起來,跟我身高雷同。他曾擔任前衛出版總編輯,深知寫作生態,聊天談話中,無形中獲益良多。


    記得新春過後,我跟他談起「憂鬱」這個主題,他立馬幫我企劃一部「憂鬱物語」,一聽之後,覺得機會難得,心動不如行動。如今寫下半本內容,部分在臉書連載,應該是對他最好的回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