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259號星球日記:成年禮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年下學期都有一屆剛完成解剖課的學生來上生死學,從完成自大體老師身上學習知識,之後包括一連串生命儀式:縫合大體老師、告別式、到追思大會,乃至到大體老師家屬家訪,與家屬延續與大體老師的關係。無論在心理或社會層面上,都經歷了對自己和他人死亡命運的思考。從透過局外人(屍體)與自己內心的世界隔離(防衛之心),到感受未來要成為醫生必定得承擔的責任與壓力,這中間需要更強大的心靈,有力量照顧未來的病人。

「湯明哲校長表示,今年追思會共緬懷紀念84位器官捐贈者與25位大體老師,這109位來自各行各業及不同年齡層的大愛捐贈者,在人生謝幕之際經家屬成全完成大願,器捐者幫助病危患者重獲新生,延續精采生命;大體老師引領醫學生們學習醫學知識與技能,感受生命重量,對社會的貢獻不言而喻。」(文字內容來自「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臉書貼文)

「湯明哲校長表示,今年追思會共緬懷紀念84位器官捐贈者與25位大體老師,這109位來自各行各業及不同年齡層的大愛捐贈者,在人生謝幕之際經家屬成全完成大願,器捐者幫助病危患者重獲新生,延續精采生命;大體老師引領醫學生們學習醫學知識與技能,感受生命重量,對社會的貢獻不言而喻。」(文字內容來自「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臉書貼文)

「今年由肺臟受贈者饒明沁女士,代表受贈者向器官捐贈者家屬獻花表達感謝,由捐贈者潘育奎先生的女兒,潘貝丞同學代表收下。」「饒女士是在定期健檢發現有肺氣腫,醫師研判是幼時重病痊癒後所埋下的病癥,中年後氣喘頻率增加,嚴重時背製氧機也僅能走20步,無法再參與熱愛的戶外活動,只能等待換肺,直到2022年獲得大愛移植後,饒女士才重拾健康。她很感謝長庚肺臟移植團隊當時24小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如今她每天早上已能在住家附近走1個多小時、約3公里的山路,順便清掃路上落葉,能夠工作跟運動讓她覺得非常幸福,更要為感恩捐贈者的大愛,繼續延續生命的精彩而努力。饒女士是在定期健檢發現有肺氣腫,醫師研判是幼時重病痊癒後所埋下的病癥,中年後氣喘頻率增加,嚴重時背製氧機也僅能走20步,無法再參與熱愛的戶外活動,只能等待換肺,直到2022年獲得大愛移植後,饒女士才重拾健康。她很感謝長庚肺臟移植團隊當時24小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如今她每天早上已能在住家附近走1個多小時、約3公里的山路,順便清掃路上落葉,能夠工作跟運動讓她覺得非常幸福,更要為感恩捐贈者的大愛,繼續延續生命的精彩而努力。」(文字內容來自「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臉書貼文)

「今年由肺臟受贈者饒明沁女士,代表受贈者向器官捐贈者家屬獻花表達感謝,由捐贈者潘育奎先生的女兒,潘貝丞同學代表收下。」「饒女士是在定期健檢發現有肺氣腫,醫師研判是幼時重病痊癒後所埋下的病癥,中年後氣喘頻率增加,嚴重時背製氧機也僅能走20步,無法再參與熱愛的戶外活動,只能等待換肺,直到2022年獲得大愛移植後,饒女士才重拾健康。她很感謝長庚肺臟移植團隊當時24小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如今她每天早上已能在住家附近走1個多小時、約3公里的山路,順便清掃路上落葉,能夠工作跟運動讓她覺得非常幸福,更要為感恩捐贈者的大愛,繼續延續生命的精彩而努力。饒女士是在定期健檢發現有肺氣腫,醫師研判是幼時重病痊癒後所埋下的病癥,中年後氣喘頻率增加,嚴重時背製氧機也僅能走20步,無法再參與熱愛的戶外活動,只能等待換肺,直到2022年獲得大愛移植後,饒女士才重拾健康。她很感謝長庚肺臟移植團隊當時24小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如今她每天早上已能在住家附近走1個多小時、約3公里的山路,順便清掃路上落葉,能夠工作跟運動讓她覺得非常幸福,更要為感恩捐贈者的大愛,繼續延續生命的精彩而努力。」(文字內容來自「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臉書貼文)


由於這學期上大三「生死學」的同學是我進長庚任教第一年的學生,過去兩年因為疫情或校外開會,沒有參加追思大會,今年很自然地,我與解剖科徐淑媛老師聯絡問:「今年我想要參加,可以嗎?」徐老師在生死學課程負責「對大體老師與遺體修復的生死關壞」主題之「大體解剖中的生死對話」課程,解剖實驗室內外,都深受學生愛戴,也受我敬愛,徐老師溫款回說:當然可以。

到了會場,第一時間沒有看見徐老師,倒是看到常一起開會(也是解剖科)的宋欣錦老師,她貼心地帶我到教師區,剛好是弦樂團後面,我覺得很好。典禮上陸續聽到幾位長官致詞,包括大四「醫療人文與臨床倫理」一起上課的江仰仁醫師(他負責「器官移植與資源分配倫理議題」主題之「台灣器官捐贈移植的歷史與制度回顧兼談捐贈移植倫理議題」),現任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他提到從年輕踏入器官移植生涯到今天站在這裡的心情。倫理議題之外,顯露溫暖至性的一面。

讓我非常感動的是器官受贈者饒女士的談話,她優雅小心地上台,拿出一張念稿,慢慢說出受贈前後的身心變化,沒有很華麗的文字,但真得聽到受贈者的心情,她感恩但鎮定的語調,尤其是健康地站在面前,送一束花給捐贈者家屬女兒,真的看到人間大愛展現,淚水超過所有文字。

最後,司儀請醫學系學生及老師站立,向大體老師與器官捐贈家屬敬禮、致謝,禮送他們完成步出會場,我和學生,前排長官、白袍醫師、還有穿西裝的工作人員(應該也是學生),深深地鞠躬,幾分鐘,真的是深重的感謝。

生命的成年禮,也是我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普羅米修斯的肝受傷、然後再生,聯想到今日再生醫學所帶來的希望,或反過來,從今日再生醫學所有的知識與技術,想到普羅米修斯因盜用火所受到的懲罰與痛苦,都暗示人一邊有能力的同時,應該要想著什麼,才是善用,謹慎用,不是濫用,或任己念用,而不致不知不覺或一轉眼間,與普羅米修斯也在高加索山上一角。
    對年輕學生來說,除了探望生命盡頭的身心靈,也很想知道當下的「生」與「活」,鄭捷的手寫詩集、著名父親撞死母親該不該判死的案例,從他們專注的眼神,看到想了解生命多樣的渴望。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一篇由德國哲學家費雪(Tobias Fischer)等人寫的〈是典範轉移前的警示嗎?一條連結假設倫理學和個人化醫療研究現況之進路〉(Alarming Symptoms of a Paradigm Shift? An Approach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Hypothe
    上篇我們談到,在醫學哲學的分析下,一般常使用的「遺傳性疾病」概念變得非我們日常想得那麼簡單。以單一基因遺傳的疾病來說,會發現雖然是指稱「單一基因」,但從基因到疾病的生成過程,卻是相當複雜和有許多例外存在。加上,目前許多生醫實作將遺傳疾病的治療願景放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上,但真正進一步去看,
    從普羅米修斯的肝受傷、然後再生,聯想到今日再生醫學所帶來的希望,或反過來,從今日再生醫學所有的知識與技術,想到普羅米修斯因盜用火所受到的懲罰與痛苦,都暗示人一邊有能力的同時,應該要想著什麼,才是善用,謹慎用,不是濫用,或任己念用,而不致不知不覺或一轉眼間,與普羅米修斯也在高加索山上一角。
    對年輕學生來說,除了探望生命盡頭的身心靈,也很想知道當下的「生」與「活」,鄭捷的手寫詩集、著名父親撞死母親該不該判死的案例,從他們專注的眼神,看到想了解生命多樣的渴望。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一篇由德國哲學家費雪(Tobias Fischer)等人寫的〈是典範轉移前的警示嗎?一條連結假設倫理學和個人化醫療研究現況之進路〉(Alarming Symptoms of a Paradigm Shift? An Approach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Hypothe
    上篇我們談到,在醫學哲學的分析下,一般常使用的「遺傳性疾病」概念變得非我們日常想得那麼簡單。以單一基因遺傳的疾病來說,會發現雖然是指稱「單一基因」,但從基因到疾病的生成過程,卻是相當複雜和有許多例外存在。加上,目前許多生醫實作將遺傳疾病的治療願景放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上,但真正進一步去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0727 陪你走一段 - 謝謝大體老師 有幾次特別的臨終關懷,與中陰引導經驗。 第一次,在士林的新光醫院。 個案癌末,應家屬請求,前往臨終關懷。 我教導家屬持念「藥師經」( 當時,我正修持此本尊 )。 基於緣分,我每天在個案病床前,修法、持經迴向。
    Thumbnail
    人一出生,就開始走向死亡,從小由父母或長輩扶育長大,會歷經求學、唸書的過程,在學校會認識同學,開始和一二位建立深厚的友誼,離開學校後,出社會開始工作賺錢,這時候的工作職場不同學校般單純,職場上沒有人是要對你好的,對你好的人當然是要珍惜這緣份,好好感謝與回饋。 2024年5月下旬開刀,爾後休養一個月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的經驗,包括學習節奏、技能種類、門診學習以及經驗心得。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遇到的挑戰和心態調整也得到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分享醫學生在一般外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包括在實習中學到的技能和遇到的挑戰。
    Thumbnail
    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0 #老年生活 看到國小同學賴群組的訊息,一位同學生病住院治療,孩子都不在身邊,在外工作,家中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只好請看護照顧。同學們也都將近70高齡,單獨生活已是正常,父母大多不在,孩子也長大成人,自立工作生活。 晚年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不像
    Thumbnail
    20240727 陪你走一段 - 謝謝大體老師 有幾次特別的臨終關懷,與中陰引導經驗。 第一次,在士林的新光醫院。 個案癌末,應家屬請求,前往臨終關懷。 我教導家屬持念「藥師經」( 當時,我正修持此本尊 )。 基於緣分,我每天在個案病床前,修法、持經迴向。
    Thumbnail
    人一出生,就開始走向死亡,從小由父母或長輩扶育長大,會歷經求學、唸書的過程,在學校會認識同學,開始和一二位建立深厚的友誼,離開學校後,出社會開始工作賺錢,這時候的工作職場不同學校般單純,職場上沒有人是要對你好的,對你好的人當然是要珍惜這緣份,好好感謝與回饋。 2024年5月下旬開刀,爾後休養一個月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的經驗,包括學習節奏、技能種類、門診學習以及經驗心得。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遇到的挑戰和心態調整也得到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分享醫學生在一般外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包括在實習中學到的技能和遇到的挑戰。
    Thumbnail
    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0 #老年生活 看到國小同學賴群組的訊息,一位同學生病住院治療,孩子都不在身邊,在外工作,家中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只好請看護照顧。同學們也都將近70高齡,單獨生活已是正常,父母大多不在,孩子也長大成人,自立工作生活。 晚年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