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259號星球日記:生命的重量

更新於 2024/03/2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週生死學請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戴伸峰教授跟同學分享從犯罪刑法的角度思考生命的重量:「法治社會中的生死」。戴老師從自己走進醫學大樓是法務部和衛福部的交手幽默開場,連續分享好幾個從法律剝奪人民多少權利(財產、自由,特別是生命權:死刑犯)的例子,引領同學思考:同樣在宣告「有多少生命」(「是否有教化可能」vs「還可以活多久」)的高度,來如何思考人能如何活的問題。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這堂課補足了生死學「生」的部分,對年輕學生來說,除了探望生命盡頭的身心靈,也很想知道當下的「生」與「活」,鄭捷的手寫詩集、著

名父親撞死母親該不該判死的案例,從他們專注的眼神,看到想了解生命多樣的渴望。謝謝戴教授遠道而來(我非常清楚中正離這有多遠XD),我們約好未來再見。

#戴伸峰#生死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一篇由德國哲學家費雪(Tobias Fischer)等人寫的〈是典範轉移前的警示嗎?一條連結假設倫理學和個人化醫療研究現況之進路〉(Alarming Symptoms of a Paradigm Shift? An Approach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Hypothe
    上篇我們談到,在醫學哲學的分析下,一般常使用的「遺傳性疾病」概念變得非我們日常想得那麼簡單。以單一基因遺傳的疾病來說,會發現雖然是指稱「單一基因」,但從基因到疾病的生成過程,卻是相當複雜和有許多例外存在。加上,目前許多生醫實作將遺傳疾病的治療願景放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上,但真正進一步去看,
    你有沒有什麼身體狀況是來自於你的家族?也許是父親那邊的血緣關係,或者,來自母親那邊的家族遺傳?無論是哪一邊,一般會以「「遺傳性疾病」(genetic disease)來指稱。「遺傳性疾病」通常指由遺傳一個或多個基因所造成的疾病。這樣的內涵讓人簡單地記憶為:只要跟基因有關疾病,都是遺傳性疾病,因為,人
    筆者第一次有意識地聽到「個人化醫療」(personaized medicine)此名詞,大概是在一次生物學哲學的國際會議上,當時有兩位生物學哲學家和一位醫師共同發表他們對個人化醫療最新的哲學觀點,詳細題目已經不記得了,但大致記得,他們鼓勵美國應該認真發展個人化醫療,此新興的醫療模式可免去公共醫療體系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一篇由德國哲學家費雪(Tobias Fischer)等人寫的〈是典範轉移前的警示嗎?一條連結假設倫理學和個人化醫療研究現況之進路〉(Alarming Symptoms of a Paradigm Shift? An Approach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Hypothe
    上篇我們談到,在醫學哲學的分析下,一般常使用的「遺傳性疾病」概念變得非我們日常想得那麼簡單。以單一基因遺傳的疾病來說,會發現雖然是指稱「單一基因」,但從基因到疾病的生成過程,卻是相當複雜和有許多例外存在。加上,目前許多生醫實作將遺傳疾病的治療願景放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上,但真正進一步去看,
    你有沒有什麼身體狀況是來自於你的家族?也許是父親那邊的血緣關係,或者,來自母親那邊的家族遺傳?無論是哪一邊,一般會以「「遺傳性疾病」(genetic disease)來指稱。「遺傳性疾病」通常指由遺傳一個或多個基因所造成的疾病。這樣的內涵讓人簡單地記憶為:只要跟基因有關疾病,都是遺傳性疾病,因為,人
    筆者第一次有意識地聽到「個人化醫療」(personaized medicine)此名詞,大概是在一次生物學哲學的國際會議上,當時有兩位生物學哲學家和一位醫師共同發表他們對個人化醫療最新的哲學觀點,詳細題目已經不記得了,但大致記得,他們鼓勵美國應該認真發展個人化醫療,此新興的醫療模式可免去公共醫療體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這次分享的是N2的考試流程,我報考的是2023/07場次,因為在考試前有滿多疑惑找不到答案,所以在這邊分享一下實際考過後發現的考試撇步,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從大兒子唐諾德開始,這種名為思覺失調症的疾病彷彿在蓋爾文家族中骨牌蔓延,直到十二個孩子中有六個孩子都出現妄想、暴力、自殘等異常行為。 這是一本關於20世紀思覺失調症的研究演進報告,同時也是一本家庭傳記,主角們或被疾病束縛、或被愛束縛,各有各自創傷的他們,並不一定都能有個好結局。
    Thumbnail
    我們總是期望小孩們一路平安健康的長大。 但對於生病,或重病的小朋友來說,這些病房或許是最後的希望。只盼能從此處重生,繼續過著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時值農曆端午,國曆六月中旬,全台三級警戒已達四個禮拜,也已宣布會再往後延到6/28(一)。
    Thumbnail
     來到了和女性習習相關的婦產,碰巧一開始先從同為高醫體系的小港醫院開始見習。   
    Thumbnail
      進了外科的範疇,總計有四個course。而因為也只有四科可以選,因此並非所有的外科,我們都會去過。依著選科規則之下,來到了外科加護病房、心臟血管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與一般及消化系外科。  
    Thumbnail
      於是時間來到了二月二十一日。   照片已是上學期最後一科離站當天,下班時匆匆拍的了。此時已放完有史以來最短的兩週寒假,並過完農曆新年,輾轉又要開學。
    Thumbnail
      不知不覺,進到見習也過了快三個月,實則換算下來也差不多是見習第一年三分之一的時光。從第一站的家庭醫學科,進到各小科,再回到神經內科、精神科。
    Thumbnail
    疫情全球大流行時代的健康管理法(第13章) 「成功的商務人士為早鳥型,從早上開始就精神奕奕的迎接工作」、「需要創造力的工作要在中午前的大腦黃金時段進行」等類似的文章,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讀過。 實際上呢? 讓我們看看日本醫師兼漫畫家的近藤 慎太郎先生有什麼觀點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這次分享的是N2的考試流程,我報考的是2023/07場次,因為在考試前有滿多疑惑找不到答案,所以在這邊分享一下實際考過後發現的考試撇步,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從大兒子唐諾德開始,這種名為思覺失調症的疾病彷彿在蓋爾文家族中骨牌蔓延,直到十二個孩子中有六個孩子都出現妄想、暴力、自殘等異常行為。 這是一本關於20世紀思覺失調症的研究演進報告,同時也是一本家庭傳記,主角們或被疾病束縛、或被愛束縛,各有各自創傷的他們,並不一定都能有個好結局。
    Thumbnail
    我們總是期望小孩們一路平安健康的長大。 但對於生病,或重病的小朋友來說,這些病房或許是最後的希望。只盼能從此處重生,繼續過著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時值農曆端午,國曆六月中旬,全台三級警戒已達四個禮拜,也已宣布會再往後延到6/28(一)。
    Thumbnail
     來到了和女性習習相關的婦產,碰巧一開始先從同為高醫體系的小港醫院開始見習。   
    Thumbnail
      進了外科的範疇,總計有四個course。而因為也只有四科可以選,因此並非所有的外科,我們都會去過。依著選科規則之下,來到了外科加護病房、心臟血管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與一般及消化系外科。  
    Thumbnail
      於是時間來到了二月二十一日。   照片已是上學期最後一科離站當天,下班時匆匆拍的了。此時已放完有史以來最短的兩週寒假,並過完農曆新年,輾轉又要開學。
    Thumbnail
      不知不覺,進到見習也過了快三個月,實則換算下來也差不多是見習第一年三分之一的時光。從第一站的家庭醫學科,進到各小科,再回到神經內科、精神科。
    Thumbnail
    疫情全球大流行時代的健康管理法(第13章) 「成功的商務人士為早鳥型,從早上開始就精神奕奕的迎接工作」、「需要創造力的工作要在中午前的大腦黃金時段進行」等類似的文章,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讀過。 實際上呢? 讓我們看看日本醫師兼漫畫家的近藤 慎太郎先生有什麼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