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259號星球日記:生命的重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週生死學請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戴伸峰教授跟同學分享從犯罪刑法的角度思考生命的重量:「法治社會中的生死」。戴老師從自己走進醫學大樓是法務部和衛福部的交手幽默開場,連續分享好幾個從法律剝奪人民多少權利(財產、自由,特別是生命權:死刑犯)的例子,引領同學思考:同樣在宣告「有多少生命」(「是否有教化可能」vs「還可以活多久」)的高度,來如何思考人能如何活的問題。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2022年3月25日長庚大學第一醫學大樓


這堂課補足了生死學「生」的部分,對年輕學生來說,除了探望生命盡頭的身心靈,也很想知道當下的「生」與「活」,鄭捷的手寫詩集、著

名父親撞死母親該不該判死的案例,從他們專注的眼神,看到想了解生命多樣的渴望。謝謝戴教授遠道而來(我非常清楚中正離這有多遠XD),我們約好未來再見。

#戴伸峰#生死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一篇由德國哲學家費雪(Tobias Fischer)等人寫的〈是典範轉移前的警示嗎?一條連結假設倫理學和個人化醫療研究現況之進路〉(Alarming Symptoms of a Paradigm Shift? An Approach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Hypothe
上篇我們談到,在醫學哲學的分析下,一般常使用的「遺傳性疾病」概念變得非我們日常想得那麼簡單。以單一基因遺傳的疾病來說,會發現雖然是指稱「單一基因」,但從基因到疾病的生成過程,卻是相當複雜和有許多例外存在。加上,目前許多生醫實作將遺傳疾病的治療願景放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上,但真正進一步去看,
你有沒有什麼身體狀況是來自於你的家族?也許是父親那邊的血緣關係,或者,來自母親那邊的家族遺傳?無論是哪一邊,一般會以「「遺傳性疾病」(genetic disease)來指稱。「遺傳性疾病」通常指由遺傳一個或多個基因所造成的疾病。這樣的內涵讓人簡單地記憶為:只要跟基因有關疾病,都是遺傳性疾病,因為,人
筆者第一次有意識地聽到「個人化醫療」(personaized medicine)此名詞,大概是在一次生物學哲學的國際會議上,當時有兩位生物學哲學家和一位醫師共同發表他們對個人化醫療最新的哲學觀點,詳細題目已經不記得了,但大致記得,他們鼓勵美國應該認真發展個人化醫療,此新興的醫療模式可免去公共醫療體系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誠然「過場是人生最後課題,特殊在於無可逃避、悲喜交集、千變萬化、沒有標準答案。一句沒有標準答案,是我最常在醫師演講與同學回饋裡聽到。然而,我們就在沒有標準答案裡,詢問專家意見,聆聽家人欲求,以及不斷思考我能做什麼的答案。
一篇由德國哲學家費雪(Tobias Fischer)等人寫的〈是典範轉移前的警示嗎?一條連結假設倫理學和個人化醫療研究現況之進路〉(Alarming Symptoms of a Paradigm Shift? An Approach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Hypothe
上篇我們談到,在醫學哲學的分析下,一般常使用的「遺傳性疾病」概念變得非我們日常想得那麼簡單。以單一基因遺傳的疾病來說,會發現雖然是指稱「單一基因」,但從基因到疾病的生成過程,卻是相當複雜和有許多例外存在。加上,目前許多生醫實作將遺傳疾病的治療願景放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上,但真正進一步去看,
你有沒有什麼身體狀況是來自於你的家族?也許是父親那邊的血緣關係,或者,來自母親那邊的家族遺傳?無論是哪一邊,一般會以「「遺傳性疾病」(genetic disease)來指稱。「遺傳性疾病」通常指由遺傳一個或多個基因所造成的疾病。這樣的內涵讓人簡單地記憶為:只要跟基因有關疾病,都是遺傳性疾病,因為,人
筆者第一次有意識地聽到「個人化醫療」(personaized medicine)此名詞,大概是在一次生物學哲學的國際會議上,當時有兩位生物學哲學家和一位醫師共同發表他們對個人化醫療最新的哲學觀點,詳細題目已經不記得了,但大致記得,他們鼓勵美國應該認真發展個人化醫療,此新興的醫療模式可免去公共醫療體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書籍,包含一些問題和心得,下面選取幾個來進行介紹 在這本書中提到死亡,有提到幾個問題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鍘刀鍘不在自己頭上,所以過一天算一天這種事,就從收入滲透到人際觀來了嗎。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這是一個關於死亡和活著的故事 關於我自己的一個,有些奇妙又荒謬的故事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書籍,包含一些問題和心得,下面選取幾個來進行介紹 在這本書中提到死亡,有提到幾個問題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鍘刀鍘不在自己頭上,所以過一天算一天這種事,就從收入滲透到人際觀來了嗎。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這是一個關於死亡和活著的故事 關於我自己的一個,有些奇妙又荒謬的故事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