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緣分作為理由|隻身旅外人・散文集


因為多年來一直是獨自在不同國家生活,因此我面對與他人來來去去的關係變得愈來愈淡薄。
也不是現在不會再哭哭啼啼,只是哭的時機變成只有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
每次面對離別的場合,我總是會默默看著對方想,這是否會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親眼見到他。

小時候我是祖父母帶大的,一直到我要開始上幼稚園的那年為止。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離開祖父母家時,我一直跪坐在車子後座直盯著站在門口揮手的祖父母直到車子轉彎,最後才坐回位子上,只是默默掉著眼淚。

學生時期和大部分的人一樣,高中、大學⋯⋯最遠也不過是在不同縣市住下。加上開通的高鐵、更多條的捷運,在台灣幾乎是通行無阻。


第一次長期離開台灣在異地獨自生活是大學畢業後隔年,我報名了韓國首爾大學的語言學校,是將近三個月的夏季班。

除了韓國人之外,也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
當時的我貌似還沒像現在這樣多愁善感,或許是因為正值剛離開大學的無慮年紀。
以後再見!我會再來韓國的!
這樣的話很輕易的可以說出口。
不然通訊軟體也可以保持聯絡啊。我是這麼想的。

然而,難以保持聯絡的理由太多了。

在年紀逐漸增加之後,大家各自的生活也愈來愈忙碌。進修、工作、感情,有些人也開始有自己的家庭。不著邊際的對話常常會被向後推去,最後下放置深處。
不說別人,我也是如此。

我逐漸得出一個自己處事的結論:沒什麼要事或可能見面的機會,沒特別需要聯絡。

不是感情變淡了,而是不想一次次重複見不到面的酸楚。


那年在韓國學韓文時,我遇到了一位改變我許多的人。
也是第一位讓我了解「啊⋯⋯我們確實不該再保持聯絡了。」的人。

在回台灣前的最後兩週,某天我走錯間店,誤打誤撞遇見了一位店員。
我們交換了聯絡方式,甚至在當天就說好了週末要約時間見面。
他對我非常好。見面的時候、沒見面用訊息聊天的時候、還有分別之後。

當時的我已經確定要前往美國讀研究所,時間非常急迫,回台灣停留十天左右處理簽證、面試、打包⋯⋯之後就要立刻飛美國開學。

所以最後在韓國的那兩週裡我們只見面了兩次。
我們可以是朋友吧。是對待我很好的哥哥。我這樣想著。
因此即使有時差,我也還是會主動聊天,想跟他分享美國的人事物。

不管我是在韓國的白天還是凌晨傳訊息給他,他幾乎、總是能立刻回覆我,始終如初。
但字字句句變成了「你做得很好」、「努力學習,專心你的生活」、「要向前看變得更好」⋯⋯最後是「我很好所以不要擔心」。

幾次後我理解了。各方面都是。

於是我帶著感謝他和這段經驗的心生活著。


這麼多年後我也就愈來愈習慣這樣的事情了。

每次把這樣的事情講給長輩聽,得到的答覆總是:「或許就是沒有緣分吧。」
這也逐漸變成了我給這樣關係的結論,感激這些經驗。雖然有時會帶有一絲遺憾。


因為藝術職涯的關係,在冰島、加拿大駐村的時候也是。生活不甚優渥,要去其他地方一趟已經有其艱難程度,更別說是再造訪同一個地方第二次。

面對和當地朋友道別的時刻,我已經能有些許餘裕去面對。
可以帶著微笑祝福彼此、擁抱、握手、拍拍肩膀合照後,揮手轉身。

但不是當天上飛機前,就是前一晚躺在床上時會掉眼淚。

什麼時候可能會再回來呢?這樣子想。
明明一個人能有很多年,可以切成很多個月,為什麼這麼難呢?
一個月,就足以把一個地方的人事物烙印在心底。


新生活、新工作、新習慣、新決定⋯⋯都可能認識新的人、新的團體、新的文化、新的環境。
卻不一定知道在這些人裡面誰是過客,誰又會闖入你的人生、是深又或是淺。

大多人每天碰面卻從沒講過幾句話,有些人卻只見幾次面便留在腦海一生。

緣分這個詞,真是給了藉口折磨人。


-

最近因為工作,新認識了許多人,然而有幾個都準備要離開紐約或公司。
謝謝緣分,讓我有理由繼續練習面對人與人關係的改變。

幾首適合這篇文章的歌曲:
阿桑——葉子
莫文蔚——陰天
梁靜茹——愛情之所以為愛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