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式離別焦慮|隻身旅外人・散文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為疫情而將近四年都沒有回家的我,終於在九月回了台灣一趟。
久違與家人重逢、與朋友相聚,把西台灣幾乎跑遍就為了與更多人見面。

剛回去的前兩週些許和平,尤如預期,然衝突卻在離開前的最後一段時間接連到來。情緒是各種參雜,有溫暖的對話、心動的時刻,也有沈重的告誡和悲傷的拉扯。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沒有對話才沒有爭執?
返航班機的前幾天,父親排開了時間想一起出門走走。知道他工作繁忙,所以我是盡全力配合,只要是他提出來有空的時間我就排除所有邀約答應他。
那天早上加上母親三個人去吃早午餐,平凡的日光,去了那家點咖啡就送吐司的日本連鎖咖啡店。

父親問我回美國的飛機什麼時候、打算怎麼前往機場。我說週三早上,搭高鐵轉機捷。
他說這樣不會太趕嗎?我說公共運輸已經算非常準時,我也已經預留時間以防誤點。
母親在一旁提出可以提前一天去桃園過夜的想法,我附和這或許是一個選項。
畢竟過慣拮据生活的我,做事情很大一部份是以預算為導向,有時候即使需要多一些時間,若能節省開銷我便不介意。
父親這時說他決定要幫我預約專車從家裡直接到機場,我有些困擾的和他說不需要浪費這個錢,我自己處理即可。他十分堅決的說就這麼決定了,甚至有些情緒高昂的說你怎麼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這麼不懂事。
看著開始有點生氣的他,我有些困惑,心想這有什麼好生氣的?為什麼要生氣?
我說:「爸,你可以幫我出想法、提建議,但是為什麼要生氣?你這樣我也不會開心。」
「我給你的是命令!」他回道,「你以為你能跟我生氣或反駁嗎?」

看了一眼隔壁桌投射過來的眼光,我知道不能跟著激動起來。我忍住想吵起來的情緒再次回道:「我這些年都是這樣過的,你不要擔心讓我自己處理好不好?」
當然,孩子不管到幾歲在父母心中永遠是孩子,何況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我說我都快三十了,他卻說就是到這年紀還讓我不滿意。結論是我沒得選擇。

我不是回來跟爸爸吵架的。事後我跟媽媽說。
所以就照著他的安排吧,反正這次吵架也算有讓爸爸知道我的想法。
媽媽說他是擔心,我說我當然知道。
他說不差多花這三四千元讓我直接坐上車輕鬆一點到機場,但我反而想著自己還能靠勞力省一些錢。

總之那天傍晚吵了第二次也是同樣的結果收場。


除了家人外我也認識了新朋友。
為什麼特別強調新朋友是因為我們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發現能與對方相處的時間不多了。

本來只是因為語言交流而在網路上認識的關係,卻在一些湊合上的時間見面了。
也因此見面前我理所當然不曉得對方實際上是什麼樣性格的人。

見面的時候,我說我兩週後回美國,他說他三週後回韓國。期間他還要去日本旅行一週。直白一點說就是:好像沒什麼時間可以相處見面。
那天他不停說十年後再見吧,也可能不會再見。
我總有些心疼的回他說你怎麼知道,說不定是三年後啊為什麼才第一次見面就開始說這樣感傷的話。
一來一往下來我感受到他不是很擅長面對情緒,並選擇不要和他人建立太多的關係。
隔幾天又見了一次面後,他開始拒絕與我對話。

不管我問他在做什麼、忙不忙,他都一律以再見、加油、保重的態度回答,附上一個揮手道別的貼圖。
我說為什麼總這樣,不講話不是會更難過嗎。

在我回到美國後,他也依舊是迴避各種對話,即使我只是想關心他回韓國的事情。他拒絕說,也拒絕聽我說。

至於嗎?我想。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應對?


回來美國後,我發現自己無法專注於眼前的事情。人雖然已經踩在了美國的土地上,心卻還待在台灣過著顛倒時區。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都讓我不斷反問自己有哪裡做得不對,有哪裡可以再改進。

與紐約的朋友們重逢後,我把這些事情分享給他們。其中主要住在費城,常常往返紐約的導演朋友貞在聽完後,告訴我這些事情讓他想起了幾年前他與自己父親的爭執。

他說當年考上研究所要來美國的時候,父親一路從台灣陪他過來,待在費城數天一起安頓事宜,結果他和父親也在父親回去的前一晚大吵了一架。
理由也很相似,就是很多事情感覺在他離開前會無法及時處理妥當,於是父親開始焦急,在想幫忙的過程中和女兒起了爭執。
他說那次他沒有和爸爸好好道別,他清晨就去趕飛機了。


面對朋友的回饋,我彷彿看見了什麼共同點,連結起了他們的反應。
這或許,是不是一種長大成人的分離焦慮?

想為你做些什麼的擔心、不知道何時會再見面的鬱悶,以及心裡希望你能好好生活這樣的祝福。

複雜的情緒最後混雜成了無法溝通的強烈情感及冷漠對待,只剩單向的發洩或逃避。
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整理跟說出口。
最後演變成是他們表達在意及焦慮的方式。


這些天因為朋友的介紹又認識了一位年紀輕一點的新朋友。朋友在台灣某一間研究所做行政工作,他介紹的新朋友便是今年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其中一名學生。這位年紀小我一些的朋友因為考慮以後想來美國發展,於是安排了一段美國旅行,想到不同城市走走,加強英文兼觀光、了解當地文化。
想著我在紐約或許可以幫忙照顧他一下,於是朋友問我能否在空閒時間陪陪他。


相似的對話再一次發生,我說我只有幾天可以陪你因為下週就要去加拿大駐村一直到十一月底,他感傷的說他正巧紐約只待到十一月,接下來要去西岸了。
他說怎麼辦我們會不會以後都見不到了。
我說你不是可能來美國發展,我也會回台灣啊。
他不捨的說可是不知道是多久以後,他覺得好遠。

我心想這些日子怎麼一個個遇到這樣的人,哭笑不得。

想見面就會見到的,我說。

他說哪有,他很多人久而久之就不見了。
我回他什麼樣的感情都好,你若想見對方,就努力生活,期待下一次見面的安排與可能。
我開玩笑的說像這次回台灣,就有很多朋友為了見我特地從外縣市來。

什麼時候,我們都變得這麼感性?

其實我也不確定跟大家下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我也會感傷跟不捨。但若這樣沈溺於情緒裡,我知道我只會壓垮自己。於是我選擇追隨跟維繫我想要的人事物。我想往能再見一面的可能努力跟期待。


11月前往加拿大 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萊斯布里奇大學演講在校園中看見的學生交換計畫公告欄

11月前往加拿大 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萊斯布里奇大學演講在校園中看見的學生交換計畫公告欄

面對離別都不是容易的。
因為從事藝術工作,我很幸運得以常常拜訪不同城市,遇見各式各樣的人。
但也因此,近在咫尺的離別總是存在於我與一個人新建立的關係中。

這些年我變得很勇於說出自己的思念與感受,我愛你、想你等等字句。對家人、朋友、在意的人。
我想讓重視的人們知道我心裡面一直有他們。

物理性上的分開無可奈何,於是我想,我能補足的是心理上的堅定。
如果我知道對方也是掛念我的,那我會以溫暖去回應、擁抱彼此的情感。


後來,那位回韓國的朋友不知道為什麼偶爾會開始主動聯絡我,偶爾說一下想我。甚至,他也開始會主動與我們的共同好友互動。
面對這樣的轉變,我開玩笑跟身邊的朋友說不知道他是不是撞到頭了。

我不知道彼此能堅持多久,但我很開心自己可以給予他一點轉變,開始接受與信任更多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語落至此,我想著面對更不可能割捨的家人要如何補足我的缺席。我開始思考在海外久留這件事是否需要調整。

習慣生活漂泊的我,也是如此在中間徘徊。
如何找到平衡,好像一直是人生課題。


-

結果韓國朋友在一個月後,又關上了心。
只想跟他說我都會在,等他願意一起信任的那一天。

分享作為表演藝術家旅居美國,以紐約為據點到不同國家交流創作、體驗學習不同文化的即時筆記。有點人文、有點旅遊、有點厭世心理學生看世界的角度。目前從美國東岸、日本東京,到此時此刻2023年三月在冰島駐村一個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長得還算可以,但往下看就不行。」「他又胖又醜⋯⋯我們台中人就只有這種貨色啦!」這種對於他人外在進行批判很合理的價值觀以及崇尚單一甚至扭曲的審美觀什麼時候才可以遏止?我們怎麼練習愛自己,看見美麗這個詞的多元性,不同的外貌、身材、膚色、打扮都有各自的舞台。
在冰島駐村時收到了一則突如其來的展覽邀約,以台灣藍鵲為主角的畫作被詢問是否可以在紐約曼哈頓的學校展出。這次的經驗格外具有意義,因為這幅畫背後有著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
總是被歌頌為自由象徵的美國,在多百年後是否還不搖於人們心中? 作為現居在紐約的半個「移民」,我看著自由女神像含著一絲苦笑。
因為在國外唸書,想念台灣小吃而做起了蘿蔔絲餅。 結果想到了很多過去的小事⋯⋯
那天青色的鳥來訪了。是童話劇本裡的幸福?還是山海經裡的信使?然而對你,對我來說,青鳥到底是什麼?
「你長得還算可以,但往下看就不行。」「他又胖又醜⋯⋯我們台中人就只有這種貨色啦!」這種對於他人外在進行批判很合理的價值觀以及崇尚單一甚至扭曲的審美觀什麼時候才可以遏止?我們怎麼練習愛自己,看見美麗這個詞的多元性,不同的外貌、身材、膚色、打扮都有各自的舞台。
在冰島駐村時收到了一則突如其來的展覽邀約,以台灣藍鵲為主角的畫作被詢問是否可以在紐約曼哈頓的學校展出。這次的經驗格外具有意義,因為這幅畫背後有著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
總是被歌頌為自由象徵的美國,在多百年後是否還不搖於人們心中? 作為現居在紐約的半個「移民」,我看著自由女神像含著一絲苦笑。
因為在國外唸書,想念台灣小吃而做起了蘿蔔絲餅。 結果想到了很多過去的小事⋯⋯
那天青色的鳥來訪了。是童話劇本裡的幸福?還是山海經裡的信使?然而對你,對我來說,青鳥到底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7月16日和孩子們談完,我發現,他很難溝通,無法討論,我的計劃中還是留有要和他協議和約定的部份,實在很不實際,我也在想,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而且很難「完全」改變、整個轉180度,總要拖拖拖,試試試,拖到天荒地老,發生事情了,才會將我打醒。   所以改變原來的計劃,先搬出新店的家,不再管那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又要回台南了,半年來的一次。 很少回台南的我,很玻璃心的我 不太擅長跟家人相處 我討厭感情的任何討論 與其說討厭,某種情況更像逃避 單身一段時間,失敗的感情一段時間,討厭感情一段時間,逃避話題一段時間,至今。 最近好多有感情狀況的人尋求我的建議,我實在無顏給予建議,因為我對這話題過於敏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7月16日和孩子們談完,我發現,他很難溝通,無法討論,我的計劃中還是留有要和他協議和約定的部份,實在很不實際,我也在想,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而且很難「完全」改變、整個轉180度,總要拖拖拖,試試試,拖到天荒地老,發生事情了,才會將我打醒。   所以改變原來的計劃,先搬出新店的家,不再管那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又要回台南了,半年來的一次。 很少回台南的我,很玻璃心的我 不太擅長跟家人相處 我討厭感情的任何討論 與其說討厭,某種情況更像逃避 單身一段時間,失敗的感情一段時間,討厭感情一段時間,逃避話題一段時間,至今。 最近好多有感情狀況的人尋求我的建議,我實在無顏給予建議,因為我對這話題過於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