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死亡與重生的利用

其實他從未離開,只是你今生的每一個瞬間都會與他擦肩而過。他沒有離開,依舊都在,只是化為我們需要的分子與空氣,持續陪伴。最後,我們在未來有一天也必然在該去的地方相遇

書名《#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人不一定要陷在時間的束縛裡

不一定要將自己的靈魂生硬地塞在一個有限的肉體裡,並不一定只能活短短一輩子的時間,我們是無窮盡生命長河之中的旅遊者,耶穌送給世人的忠告,"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 12:2


雖然我們常常將愛與依附和占有 聯繫起來,但更深一層的事實是:失去超越的能量,就意味著喪失愛的能力。超脫(detachment)不是一種冷漠的不感興趣,或缺乏感情。超脫是一種自我解脫感,不受任何界限的約束。

我們的旅行並不是在物質世界中開始或結束。地球是置於永恆掛毯上一顆藍中透綠的美麗寶石。不論我們在這裡喝到多麼純淨的水,或呼吸到充滿生命的空氣,永恆則是我們更為切實的歸宿。

我們在實質上是超越時間的。我們出生在無底的永生池中,時間和空間只是從這個池子冒出來的泡泡。一個氣泡是一瞬間,另一個氣泡是一千年。但永生池本身是純精神的,無論有多少星座或銀河係從中泛起,並像脆弱的泡沫在水面鋪開,卻無增無減任何東西,它的存在是深沉、清晰、永久、不變的。(彼得後書 3:8 主看千年如一日)

想到我們的生命源於這個無限、可更新的永生,令人十分詫異,但生命就是如此,沒有任何其他來源。在愛因斯坦和古代聖賢都看到的那個遠景統一場之中,無限的智能、自由和能量都是與生俱來

當你認識到在永恆流動中自己佔有一席之地時,不朽會突然降臨。了解到這一點,你可以在這裡在此時的每一秒鐘贏回自己的不朽,因為時間是經量化的永恆。大自然在等待著將這份最崇高的禮物贈送給你,滋養我們千百萬年的海洋、空氣和太陽,依舊彈奏著它們的老調,但是我們應該開始學習賦予它新意。


大自然在我們周圍的空間說什麼了?
通過滲透每一個想法之中的信息又說什麼了?
穿流過每一個細胞的是相同的呼吸、相同的無聲低語,
這是生命本身的節奏,用無限溫柔執著地呼喚著我們每一個人。

每一個細胞內都有生命的流動和智能
深層智慧的出現調動自己內在的和平與喜悅
宇宙的呼吸是我的下一次呼吸
宇宙舞蹈的下一個節奏-就是我的下一次心跳


像孩子一樣

對我們來說,意識的最高境界是和諧統一,這樣就消除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區別。在和諧統一之中,你曾認為是"外界事物"的每件事都成為你的一部分。妨礙我們這種體驗的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建立起的虛假自我形象。

找到內心深處你依然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新的模式告訴我們,任何事件都不會消失,它只是從明確的意識退到後面潛意識,回到量子場裡去了。因此,你的童年依然在你的內心,隨時都可以被喚醒並融入你本人的生活。

讓你的心靈回到孩子般的那種天真、無憂無慮的模式裡,你要捕捉那種感覺不是要回到童年,而是一種更為深沉的東西。"如果我們看看孩子,就會發現那種充實內在活力生活愉悅的感覺,而這一切並不是其他因素的結果。

關鍵在於走自己的路,這並不是由於一個人做或是不做某件事,這是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有的,但是後來慢慢地丟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常常會失去內心的喜悅;在我們可能有這樣那樣的歡快和成功,但是它們並不符合我們的心態,

真正的喜悅的心態是一種很基本的價值觀和滿足感


死亡的價值

希望返老還童的願望最終是一種保持青春的深層願望的表示。嬰兒和小孩子沒有這方面問題。將自己盡可能放回到最孩子氣的心態之中,你就為學習打開了渠道。雖然我們認為自己是邁入老年和死亡的"受害者",然而對許多人來說,衰老和死亡是逃避生活中一事無成的唯一出路。其實人們在珍惜某件寶貴的人或事物時,會緊緊擁抱生命的。

數年前,那部名叫《最後出路》(Final Exit)的自殺手冊一夜之間成為暢銷書,其主要讀者群是患有不治之症或處於長期身體和精神痛苦之中的人。對他們來說,大自然的緩慢自殺形式--衰老,死亡似乎來得太慢。

雖然這聽起來讓人傷心,但是痛苦和病懨懨的一生如果沒有任何解脫會更加令人害怕。一位印度大師曾經對他的弟子們說過 : "如果不是因為有死亡,我們都會成為老態龍鍾永遠的俘虜。"。即使沒有老態龍鍾,生活會依然延續下去。

華盛頓州一位退休的農民Redden Couch雷登·庫奇說,"我盼望著死亡,因為我以往所做的所有事情現在都做不動了。我一點兒都不害怕死亡。如果讓我現在就死,那再好不過。我已經隨時都準備好了。"

這段話表達的是無奈、平靜、淡漠、勇氣,還是認命,我們並不知道。事實上,雷登·庫奇是在他100歲生日的時候說的這番話,到了104歲時他還活著。雖然他嘴巴這樣說,但顯然他更深一層的本我有更強的生存意志。所有這些事例都說明,死亡不僅僅有一個價值,不論是積極價值還是消極價值。

死是一種變化的形式,這樣就必須在一個更大的無變化背景下來看待死亡。馬哈利希曾經說過,"人們對死亡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他們將死亡視為一個終止,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開始。"你可以將此視為你的信仰,但對我來說,這卻是一個事實。

在生命的長河當中,毀滅永遠不是最終的結局;創造總是能夠從灰燼中拿出一隻鳳凰。每一個細胞都知道如何分裂為兩個細胞,每一個打碎的原則都能夠重新組合成新的原則,每一個念頭後面都跟隨著一個新的啟示

那麼我們又怎麼能夠在這個整體不間斷的生命之中學會生活呢?


和諧統一

任何人能夠採取的有利於心靈治療的基本態度就是著眼於"真實自我",而不是個人的自我形象。當你認清了"真實自我"後,你便能夠以你的感情、需要和價值作為起點,慢慢去尋找它們的滿足點。這個"真實自我"並不存在於行動之中,但卻可以通過行動而找到。

真實自我像一個沉默的目擊者遠遠地觀望著各種活動並欣賞著事態的發展。戰場上的士兵和尋找刺激的冒險家們常常感到他們成為很平靜、淡漠的觀望者,完全置身於周圍的混亂之外。就我的經歷而言,我感到這種超脫有以下特點:

  • 我帶著身體出現在場。
  • 我的呼吸變得十分細膩,近乎停滯。
  • 精神活動平靜下來。
  • 我感覺到危險;有某種確定的歸屬感。
  • 我感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一個沒有界限的露天空地;意識向四面八方延伸,而不是集中在具體思想之上。
  • 自我接受融入環境。"外界"事物看起來對我很親切,並且是我的延伸。

這種和諧統一的經歷也就是我對愛的定義。對於大多數人,愛是一種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情感;我們有時會很強烈地感受到這種感情,而在其他時候卻又完全感覺不到。不過愛從實質上說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存在的狀態。或者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你與存在接觸的狀態。

一個真正經歷愛的人會感到十分真切和充滿活力,並且除了存在於愛的充實感之中便無他所求。愛所導致的最大行動就是存在,也就是無行動。因此愛是無依附的最高形式,並且最滿意的狀態。

為了讓你的行動計劃取得成功,你必須找到愛的表達渠道。一個讓你可以盡情愛的地方。你越是公開地體驗愛,無論以何種方式,你將越靠近愛的實質。不能流動的愛根本不是愛,這只不過是一種追求和渴望。

幸福是那種湧動的愛,以及活動中的存在,也就是那種探出去碰到自己而又因為高興而曲卷回來的感覺。愛只要尋找自己,並且當愛的"電路"接上之後,幸福便流通起來。

不妨問問自己 : "我在哪裡可以找到幸福?"

然後將在生活中增進愛的經歷記下來。深一層的興奮都存在於生命的核心,並且必須被挖掘出來。愛是一種深而又深的感情。隨著你列出清單,例如 : 記起自己孩子出生時你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一個線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