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記得回來,我的神明──喜歡張國榮的 2500 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阿飛正傳》電影劇照/IMDb

《阿飛正傳》電影劇照/IMDb

因為張國榮,我開始迷戀《2046》的一切,儘管他壓根不在這部電影裡。

我喜歡的是周慕雲入住舊夢不死的 2046 號房未果,將就住進隔壁,卻常聽見 2046 房傳來咿咿啊啊的聲音。後來,他才發現那是一個女子在說日語,內容泰半是「好啊,我明白了,真的,當然,我跟你去,一起走吧⋯⋯」說久了,像壞掉的答錄機。直到故事全貌浮現,我們才知道女子的日本愛人曾在臨走前問過:妳,願不願意和我一起走?

那時她的沒有回答,成為咽喉上一道深邃的疤,讓她餘生苦練發聲的方法。

王家衛的電影常被群嘲,或許因為多數人都不是這麼理解世界的。人們願意假設語言和時間都是線性的,這句話說出口,上句話就過去;明天到了,昨天就退後一點。但「遺憾」這東西線性不來──沒有什麼真的會過去。記憶比你想像的更加危險,曾發生過或差一點發生的每句話、每段情節都能任由我們編纂、搓揉、扭曲、循環反覆⋯⋯終此一生。

喜歡一位死掉的明星,就像擁有一間無限熱愛,卻永遠無法住進的 2046 號房。

《2046》電影劇照/IMDb

《2046》電影劇照/IMDb

要陳述我後半生的世界觀,無法不提到(我並未經歷過的)那一年。

告別樂壇後,張國榮全心投入電影拍攝,憑《阿飛正傳》、《縱橫四海》、《家有囍事》《霸王別姬》、《東邪西毒》等作,再度登上演藝事業另一巔峰。眾人或許不曾想到,有天他會不再婉拒遞到面前的麥克風。1995 年,張國榮帶著新專輯《寵愛》加盟滾石唱片,正式宣佈復出歌壇,碟裡不僅有我們熟知的〈追〉、〈今生今世〉、〈當愛已成往事〉,還有三首他親自為電影《夜半歌聲》作的曲,有別以往,揉雜了西洋詠嘆調的風格。

他在電影中飾演宋丹平,一位在保守年代將西方戲劇引進小鎮的歌劇藝術家,迷妹成群卻只鍾情富家千金杜雲嫣。這對鴛鴦不出意料地染上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劇性:宋丹平在劇院大火後毀容失蹤,杜雲嫣嫁予他人卻長年發著瘋病。宋丹平不忍,使計收了一位青年為徒,想藉他的歌喉為深愛的女子上演一場重逢大戲,陰錯陽差,竟也真的讓杜雲嫣有了活下去的力氣。

那實在不能說是一部多好看的電影,我卻曾在某年四月的中環電影院,見到隔壁女孩摀著嘴無聲哭泣的樣子。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與這部電影的共情,是明白就算永遠這樣下去也沒關係──不小心成為杜雲嫣的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宋丹平。

《夜半歌聲》電影劇照/IMDb

《夜半歌聲》電影劇照/IMDb

宋丹平為愛張揚一齣團圓的戲,張國榮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為我們排演著離別。總有些預言般的靈光像晴天裡的雷──例如曾在告別演唱會上讓他哭得很慘的一首〈風繼續吹〉,改編自山口百惠引退時的主題曲〈さよならの向う側〉,粵語歌詞已算離情依依,日文歌詞更像鋪陳了這陣風將去向哪裡:「幾億光年遠的星星,也有一定的壽命,教會我這件事的人是你;一季綻放的花朵,其實有無限的生命,告訴我這件事的也是你⋯⋯」

不同人作的詞曲,因為他的詮釋,有了讓人捨不得細想的百轉千迴:

「讓我做隻路過蜻蜓/留下能被懷念過程」
「如離別你亦長處心靈上/寧願有遺憾/亦願和你遠亦近」
「完全明白我這決定叫你太失望/唯求明白這個決定我也有苦況」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會想起我」
「你注意過我已經稱賀/世界太闊/你的哭笑不只為我」
「 活在你心內/分開也像同渡過」

有時慶幸他還是個電影演員,讓我們能在黑暗的腔室裡忘情目送他的背影走遠。

《流星語》(1999)
▲:那時我每晚睡不著,睜眼望著天,開始喜歡上流星。
△:真的?流星真的好美,不過美得好短暫。
▲:看你怎麼看呀,可能因為它短暫,你才會覺得它美、它燦爛。
《阿飛正傳》(1990)
△:決定好了?
▲:講過這麼多次,是時候要去一次啦。
△:你自己保重。她知不知道你走?
▲:她知不知道我都要走啦。
《大三元》(1996)
△:小心啊。
▲:妳還想著我做過的事?
△:我看得出你這幾天不開心,我覺得好失敗,阻止不了你現在要做的事。
▲:我一直想跟妳講⋯⋯
△:你別講。要記住,你有話要跟我說,你就一定會回來。
△:記得回來,你是我最重要的人。
《阿飛正傳》電影劇照/IMDb

《阿飛正傳》電影劇照/IMDb

離世二十多年,張國榮與哥迷之間的精神連結未曾遞減,其中必然有再也無從仰望萬世巨星的黯然,更多的卻是雙方在音畫的罅隙間,帶著漫長時間差的共情。

感謝所有的歌曲與影像。當他對著台下低眉撒嬌「你們會不會好快就不記得我了?」我們會像安撫要糖吃的孩子一樣,在空氣中將他抱緊。有時,也會輪到他扮演給糖的那一方。電影《異度空間》中,作為心理醫生的他把不二家牛奶糖送給病患當藥吃,還俏皮地留下紙條:小心副作用。再然後,據說粉絲們送了無數的不二家牛奶糖到他家門口,就在他抑鬱症離世以後。

去年我在香港榮迷籌辦的紀念展上,聽一位資深粉絲說到哽咽:「哥哥對待任何年紀、任何階層的粉絲都是一視同仁的好。只要他見過你、和你聊過天,之後每一次再見,他都會記得你叫什麼名字。對,他就是這麼溫柔的一個人。」那份溫柔還有,他會在拍《霸王別姬》的虞姬刎頸戲時,特別支開所有來探班的粉絲──明明那只是戲,他都不忍心。喜歡張國榮這件事,很常讓人覺得痛苦之中有感激。

因為不曉得我們會不會很快就忘了他,那時的他總一遍遍地問,而我們卻因為無法向他證明一份永恆的悼念,而有揮之不去的心疼。無法交會的寵愛,使我偶爾像個獨自在 2046 號房裡反覆踏步的女子,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發聲的練習,讓我有機會透過再一次的角色扮演,倒果為因,藉著喜歡的電影台詞,在註定錯過回答時機的此刻,仍然不斷地對他說:

要記得回來。你是我最重要的人。

《異度空間》電影劇照/IMDb

《異度空間》電影劇照/IMDb

劇照來源:IMDb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為你鍾情:張國榮紀念專題

《釀電影》為你鍾情:張國榮紀念專題

每年四月,全世界的哥迷都會想起那年令人心傷的愚人節。《釀電影》多年下來有許多關於哥哥的文章,《春光乍洩》的不羈、《霸王別姬》的迷離⋯⋯,還有更多值得一看的作品,在此整理成專題與讀者們分享。

《釀電影》為你鍾情:張國榮紀念專題請由此去!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垃圾場的決戰》開始的第一顆球,便是烏野與音駒長長的、你來我往的扣球與接球,這是貫徹彼此的信念──飛吧!接起來吧!這不是充滿恐懼的決戰,而是將充滿興奮與激勵的,一場屬於排球的盛大祭典————一同向上看天空吧!看那顆勾起飽滿弧線的排球,就在那裡,如此美好,如此有趣。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垃圾場的決戰》開始的第一顆球,便是烏野與音駒長長的、你來我往的扣球與接球,這是貫徹彼此的信念──飛吧!接起來吧!這不是充滿恐懼的決戰,而是將充滿興奮與激勵的,一場屬於排球的盛大祭典————一同向上看天空吧!看那顆勾起飽滿弧線的排球,就在那裡,如此美好,如此有趣。
作者︰程諾 一、導言 導演李相日早於《惡人》與《怒》中,已顯露對社會邊緣者的關注,2022 年推出的《流浪之月》,同樣離不開相關內容。這部電影,改編自凪良汐同名小說。一直以來,凪良汐以筆觸細腻見稱,並喜以男性同性愛為題。她於 2019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的月》(註1),看似敘述不一樣的故事,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着歌名想到了哥哥張國榮的《我》 當中的歌詞:「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在2000年熱情演唱會尾場演唱《我》前,哥哥說了一番話:「人最緊要嘅就係,你懂得點樣去愛人之外,最緊要嘅係你識得去欣賞你自己」。 甚麼是不一樣呢?相信在很多人眼中所有非主流選擇的都是答案,亦即是潮流主宰着這
Thumbnail
上月,張敬軒Live at Alberose小型音樂會,除了演繹新專輯《The Brightest Darkness》的數首新歌,更驚喜地帶來上張專輯的side track -《形影不離》的首次live,回憶起雙方從形影不離到迫不得已移形換影的撕裂、分離逐步呈現,張敬軒一直以來都是個很會說故事的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錯過了哥哥風華絕代的那些年,錯過了曾經說過不變的香港,我才真正走上與 Leslie 道別、卻也與他同行的日子──當年情常在心,紅塵夢醒無憾──是每一次看見星河、憶起往事,都能想起當年的哥哥的臉,縱使我們從來都不曾共同歌唱過。
Thumbnail
#淚之女王/#눈물의여왕/#QueenofTears 第11話 龍頭里的*#張國榮、#張曼玉😱 #阿飛正傳/#DaysofBeingWild #金永敏/#김영민 #金正蘭/#김정난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人生起伏曲折 確實無法預料 痛苦折磨一番後 海闊天空更顯得明媚 平常心多麼太陽雨 回憶才能輕易吞嚥 想法如地貌快速變化 感受不必太放大鏡
遇上張國榮的近十年之間,我時常幻想,如果我從未遇見過張國榮的話,人生會是怎樣。但我發覺我完全想像不到。這個人的意象幾乎涵蓋了我的所有難以抑制的憧憬,刻骨銘心的仰慕,以及求之不得的惘然。 彷如林夕所說:如果將人生一路以來經歷的比喻為一個餅的話,你就正是這個餅的起源。
Thumbnail
看着歌名想到了哥哥張國榮的《我》 當中的歌詞:「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在2000年熱情演唱會尾場演唱《我》前,哥哥說了一番話:「人最緊要嘅就係,你懂得點樣去愛人之外,最緊要嘅係你識得去欣賞你自己」。 甚麼是不一樣呢?相信在很多人眼中所有非主流選擇的都是答案,亦即是潮流主宰着這
Thumbnail
上月,張敬軒Live at Alberose小型音樂會,除了演繹新專輯《The Brightest Darkness》的數首新歌,更驚喜地帶來上張專輯的side track -《形影不離》的首次live,回憶起雙方從形影不離到迫不得已移形換影的撕裂、分離逐步呈現,張敬軒一直以來都是個很會說故事的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錯過了哥哥風華絕代的那些年,錯過了曾經說過不變的香港,我才真正走上與 Leslie 道別、卻也與他同行的日子──當年情常在心,紅塵夢醒無憾──是每一次看見星河、憶起往事,都能想起當年的哥哥的臉,縱使我們從來都不曾共同歌唱過。
Thumbnail
#淚之女王/#눈물의여왕/#QueenofTears 第11話 龍頭里的*#張國榮、#張曼玉😱 #阿飛正傳/#DaysofBeingWild #金永敏/#김영민 #金正蘭/#김정난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人生起伏曲折 確實無法預料 痛苦折磨一番後 海闊天空更顯得明媚 平常心多麼太陽雨 回憶才能輕易吞嚥 想法如地貌快速變化 感受不必太放大鏡
遇上張國榮的近十年之間,我時常幻想,如果我從未遇見過張國榮的話,人生會是怎樣。但我發覺我完全想像不到。這個人的意象幾乎涵蓋了我的所有難以抑制的憧憬,刻骨銘心的仰慕,以及求之不得的惘然。 彷如林夕所說:如果將人生一路以來經歷的比喻為一個餅的話,你就正是這個餅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