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根據「效用」做出決策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行銷領域中,了解消費者是如何作出購買決策的,可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只有深入理解消費者的內心世界,企業才能提出更貼近他們需求的產品及服務。在William Poundstone所著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探討決定人們如何作出選擇的關鍵概念:「效用」。

什麼是「效用」?這個詞彙可以追溯至18世紀瑞士數學家Daniel Bernoulli的理論,他指出金錢的價值是相對的,對不同的人而言,相同金額代表的意義大不相同。就像送一個5歲小孩100美元,在他眼中可能就是天文數字,但富有的人來說卻只是小錢。為了預測個人對金錢的處理方式,就需要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就像調整匯率時會考慮通膨影響一樣。

「效用」可以想像成每個人對事物的「內心定價」。我可能覺得那盞二手檯燈值50美元,但你可能認為它一文不值。重點是,人們會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不一定是金錢的最大獲利。所以贏家,是在離世前累積最多「效用」的那個人。

經濟學家之所以接受Bernoulli的效用觀點,一方面是因為它印證了一個明顯事實:人的心理狀態會影響經濟決策;另一方面,「效用」這個概念讓他們可以專注於精確的數學模型,不必深究金錢在心理層面的影響。

Bernoulli的「效用」理論對行為經濟學影響深遠,麻省理工學院的Paul Samuelson教授將其發展為「顯示性偏好」理論,該理論闡述要了解「效用」的唯一方式,就是觀察人們的實際選擇行為。一個人在兩個選項之間選擇A或B,就是在根據內心的「效用」定價來作出判斷。這種觀點自然成為了許多經濟理論的基石,從需求曲線(demand curve) 到Nash均衡(Nash equilibrium)等。

那究竟人們是如何對不確定的結果賦予「效用」,做出選擇的呢?書中提到John von Neumann和Oskar Morgenstern這兩位重要學者,他們的理論指出,每個可能的結果都會被賦予一個主觀價格或「效用」,並乘上其發生的機率,最終求出期望效用的加總值,作為是否進行某項行為的依據。例如我們選擇A方案會有80%轉100元,有20%的機會損失100元,則這一個方案的「效用」為:100 * 80%+(-100)* 20%=60。根據效用值,我們可以對不同方案進行比較。

這個「期望效用模型」就成了戰後經濟學主流信奉的理論基礎,人們無論是在決定午餐吃什麼,或是投資哪檔股票,都被假設是透過這套心理數學來做出理性的決策。然而,部分經濟學家對此卻存有質疑。

著名學者Herbert Simon在書評中就直指Von Neumann的理論過於理想化:「任何成熟有智商的人,怎麼可能會滿意這個新古典主義的理論,真令人難以理解。」Simon認為,個體無法達到如此高度的理性,現實生活中的人遠比模型預期的來得「有限理性」。我們往往缺乏資訊、時間和能力去深思,只能依賴捷徑和直覺做出符合情境但未必最佳的選擇。

Simon所闡述的「有限理性」觀點,為行為經濟學奠定了重要基礎。它提醒我們,要了解人們如何作出選擇,不能僅止於理論模型的假設,還需結合實證研究,觀察人們在各種情境下的真實行為表現。舉例來說,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發現人們會受情境框架、風險態度等因素影響做出與理性期望不符的決策,這就是著名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的出發點,透實證研究對於真實解析人類行為抉擇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經濟理論常將人類理性化,但實際上我們都是「有限理性」的,因此在制定行銷策略時,應深入觀察並了解消費者種種複雜而且常違反理性假設的行為取向。只有對人性有透徹體認,企業才能做出貼近消費者的產品定價與策略運作。

avatar-img
19會員
4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對錢的價值感知有些莫名其妙?比如得到100元會很開心,但得到200元的喜悅卻遠不及前者的兩倍。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人類對金錢的主觀感受,並不是線性遞增的,而是呈現出一種「功率曲線」模式。也就是說,要讓金錢帶來的滿
高明的定價需要了解價格與人類感知之間的複雜關係,同時要感知消費者對價格變動的心理反應。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透過Stanley Smith Stevens的「功率曲線理論」的介紹,來認識人類的感知如何形成,在某些情況下,雙倍的投入並不會產生雙倍的感
1992年有位79歲的老太太在新墨西哥州一家麥當勞點了杯熱咖啡,不料滾燙的咖啡濺到她腿上,造成第三級燙傷。她隨後控告麥當勞,最終獲賠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金。這件案件至今仍為人詬病,質疑賠償金額是否過高誇張,然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卻從另一個角
很多人買東西時,你有沒有去懷疑過,所付出的價格是否「合理」?大多數的人總覺得商家賣給消費者的價錢就是「合理價格」,彷彿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定價標準。但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就探索了
瞭解顧客如何感知價值並根據這些感知來設定價格,是當前商業實務中的一個核心議題。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強調,顧客的購買決策大多基於他們對產品或服務價值的主觀評估,這不僅影響了他們是否購買,還影響了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而網路時代的興起,讓我們有更多的工具可以了解顧客的回饋。 利用社群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中,他具體介紹了如何在呈現價格的同時,透過資訊的展示來增加產品的吸引力。這裡有兩個特別的例子:美容院和燒肉店,這兩個例子展示了即使在相同價格的情況下,如何透過增加有價值的資訊來吸引顧客。 如果有兩家美容院,剪髮的服務都設定為900元,但是這裡的關鍵在於如何展示這個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對錢的價值感知有些莫名其妙?比如得到100元會很開心,但得到200元的喜悅卻遠不及前者的兩倍。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人類對金錢的主觀感受,並不是線性遞增的,而是呈現出一種「功率曲線」模式。也就是說,要讓金錢帶來的滿
高明的定價需要了解價格與人類感知之間的複雜關係,同時要感知消費者對價格變動的心理反應。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透過Stanley Smith Stevens的「功率曲線理論」的介紹,來認識人類的感知如何形成,在某些情況下,雙倍的投入並不會產生雙倍的感
1992年有位79歲的老太太在新墨西哥州一家麥當勞點了杯熱咖啡,不料滾燙的咖啡濺到她腿上,造成第三級燙傷。她隨後控告麥當勞,最終獲賠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金。這件案件至今仍為人詬病,質疑賠償金額是否過高誇張,然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卻從另一個角
很多人買東西時,你有沒有去懷疑過,所付出的價格是否「合理」?大多數的人總覺得商家賣給消費者的價錢就是「合理價格」,彷彿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定價標準。但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就探索了
瞭解顧客如何感知價值並根據這些感知來設定價格,是當前商業實務中的一個核心議題。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強調,顧客的購買決策大多基於他們對產品或服務價值的主觀評估,這不僅影響了他們是否購買,還影響了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而網路時代的興起,讓我們有更多的工具可以了解顧客的回饋。 利用社群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中,他具體介紹了如何在呈現價格的同時,透過資訊的展示來增加產品的吸引力。這裡有兩個特別的例子:美容院和燒肉店,這兩個例子展示了即使在相同價格的情況下,如何透過增加有價值的資訊來吸引顧客。 如果有兩家美容院,剪髮的服務都設定為900元,但是這裡的關鍵在於如何展示這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心理定價策略不僅僅是定價,還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本文介紹了尾數定價、製造稀缺感、錨定效應、從眾心理和營造奢華感等5個心理定價策略,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定價策略的資訊,不妨關注本篇文章。
Thumbnail
提供價值高於價格的產品或服務,讓客戶感到物超所值,可以增加成交機會。除了提高價值、降低價格之外,提供一個折衷模式:由降低價格過渡到提高價值。另外也談到,客戶轉移服務的成本、削價競爭、對產品類別、行業差異的額外考量。
Thumbnail
商業的基本邏輯是相通的,但各種不同的要素產生了千變萬化的組合,也足以造成新創 企業99%的失敗以及1%的成功。 想想看,提高價值、降低價格以及彈性調整價格哪種適合你呢? 為了讓受眾感到物超所值,可以怎麼做呢?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人們普遍用價格,也就是金錢能購買到的絕對金額,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但根據正常的財務觀念與經濟學的概念,價值的決定其實還包括了獲得此事或物的「效率」。本文介紹了在培養孩子金錢價值觀的觀念時,除了需要考慮實質上與心理上的獲得外,還需要思考獲得的價值是否值得的方法。
Thumbnail
偏向樂觀時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悲觀時則只能接受較低的本益比,所謂物美價廉,其中的計算價格的合理本益比隨時會改變,只有納入風險、考量安全邊際之後的價格,才可能會是物美價廉
Thumbnail
很多人把商業上的價值跟自己的價值劃上等號,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盲點 如果是商業上的價值很好衡量,就是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你提供的「價值」付出多高的費用,這個「價值」就會轉換成為「價格」 越多人願意付費或者他們願意付出的費用越高,這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就越高
一、書名:《金錢心理學》 作者:Dan Ariely&Jeff Kreisler 二、節選 1. 相對性導致我們用與實際價格無關的方式評估價格,例如優惠折扣、綁售等。優惠讓行動更快速,比較容易選擇思考較不謹慎,有時增加選項只是相對性誘餌,面對便宜和最貴的選項,是把我們導向中間選項的路標。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幾種與訂價策略和心理因素有關的方法,包括認知價值訂價法、超值訂價法、習慣訂價法、競爭價格訂價法等。
Thumbnail
心理定價策略不僅僅是定價,還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本文介紹了尾數定價、製造稀缺感、錨定效應、從眾心理和營造奢華感等5個心理定價策略,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定價策略的資訊,不妨關注本篇文章。
Thumbnail
提供價值高於價格的產品或服務,讓客戶感到物超所值,可以增加成交機會。除了提高價值、降低價格之外,提供一個折衷模式:由降低價格過渡到提高價值。另外也談到,客戶轉移服務的成本、削價競爭、對產品類別、行業差異的額外考量。
Thumbnail
商業的基本邏輯是相通的,但各種不同的要素產生了千變萬化的組合,也足以造成新創 企業99%的失敗以及1%的成功。 想想看,提高價值、降低價格以及彈性調整價格哪種適合你呢? 為了讓受眾感到物超所值,可以怎麼做呢?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人們普遍用價格,也就是金錢能購買到的絕對金額,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但根據正常的財務觀念與經濟學的概念,價值的決定其實還包括了獲得此事或物的「效率」。本文介紹了在培養孩子金錢價值觀的觀念時,除了需要考慮實質上與心理上的獲得外,還需要思考獲得的價值是否值得的方法。
Thumbnail
偏向樂觀時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悲觀時則只能接受較低的本益比,所謂物美價廉,其中的計算價格的合理本益比隨時會改變,只有納入風險、考量安全邊際之後的價格,才可能會是物美價廉
Thumbnail
很多人把商業上的價值跟自己的價值劃上等號,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盲點 如果是商業上的價值很好衡量,就是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你提供的「價值」付出多高的費用,這個「價值」就會轉換成為「價格」 越多人願意付費或者他們願意付出的費用越高,這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就越高
一、書名:《金錢心理學》 作者:Dan Ariely&Jeff Kreisler 二、節選 1. 相對性導致我們用與實際價格無關的方式評估價格,例如優惠折扣、綁售等。優惠讓行動更快速,比較容易選擇思考較不謹慎,有時增加選項只是相對性誘餌,面對便宜和最貴的選項,是把我們導向中間選項的路標。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幾種與訂價策略和心理因素有關的方法,包括認知價值訂價法、超值訂價法、習慣訂價法、競爭價格訂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