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直指人心感受的科幻:讀金寶英《物種源始》

    raw-image


    幾個月前,因緣際會參加了《物種源始》這本科幻小說的部分試閱。選讀〈第一部:物種源始〉與〈第二部:物種源始,之後可能發生的事〉這兩則核心章節的我,幾乎是第一時間被韓國作者金寶英的情節鋪排所吸引,特別以比較誇張的寫法發表了一段試閱心得。竟有幸成功達成了出版社設下的門檻,得以收下贈書。全書讀完以後,比起試閱時更加驚為天人,特別希望有機會可以將這本書介紹給更多人知道。

    有關整本《物種源始》

    讀者可以將《物種源始》分成兩大塊,前五則故事來自2010年於韓國發表過的舊作,雖然寫作距今已有一段時日,但仍有許多值得讀者深究之處。比如在〈虛擬腳本〉這一篇中,遊戲公司的員工在即將終止營業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裏頭,拼命測試碩果僅存的玩家究竟是真人還是人為寫出的虛擬腳本,不由想起過去讀過的《深度思考》與《人性較量》兩本書,前者的作者是敗給超級電腦「深藍」的前世界西洋棋冠軍加里.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後者的作者是在2009年的羅布納獎(Loebner Prize)中,參加圖靈測驗擊敗各方人工智能,獲得「最像人類的人類」(The Most Human Human)稱號的布萊恩.克里斯汀(Brian Christian)。他們都花了一整本書的篇幅才能稍稍闡述「人性」與電腦的優劣與差異,金寶英在〈虛擬腳本〉一書中真是難為那位遊戲公司的員工了。

    而第二大塊則是劇情相連的三篇故事:〈第一部:物種源始〉、〈第二部:物種源始,之後可能發生的事〉與〈第三部:物種源始,不應該發生的事〉。前兩部的寫作時間可以追溯到2005年,但第三部則是近期才寫成的全新作品,金寶英自己在書中表示:

    大家可以把這三部曲視為不相同的故事,甚至可以看做是三個人寫的故事。我希望讀者可以把這三個故事看作隨年齡增長、對同一主題的觀點產生變化的過程。

    問題來了,金寶英是對哪一個主題的觀點產生了變化?

    有關三篇〈物種源始〉

    在〈物種源始〉的背景裡,地球環境與今日大異其趣,氧氣稀少,大氣中更充滿遮蔽日光的「黑雲」,包含植物在內,從陽光獲取能量的有機生命體幾乎絕跡,但卻成了機器人社會祥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這些由引擎與鋼鐵構成的「無機生命」並不知道自己的起源,甚至不知道地球曾經的樣貌,僅在斷簡殘篇中隱隱得知:「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們」。

    第一部的故事滿懷探索的好奇,主角凱頤正在研究機器人信仰中的「創造論」,竟意外的發現挑戰機器人學術定義的有機生命尚苟延殘喘。隨著凱頤與朋友的探索,世界的過去如抽絲剝繭般逐漸呈現在書中,閱讀時頗有推理的快感。

    〈第二部:物種源始,之後可能發生的事〉的情節卻急轉直下,埋藏在機器人迴路中的設定被意外觸發:「第一誡:不可危害神;第二誡:信奉神、服從神;第三誡:自愛」,面對研究室創造出來的遠古之「神」──人類,凱頤與機器人的自由意志將被根植於內心深處的本能徹底顛覆。

    「人類」最終仍逃出了實驗室,躲藏於世界各地。能抵抗人類影響的凱頤成了機器人社會的「防疫」長官,負責清理有機物為機器人社會帶來的恐怖疫情。時隔多年,當又一個成熟的人類個體站在凱頤面前,機器人與人類的故事最終也將邁向終結。

    以機器人來映射人類社會的手法,本就是科幻作品的傳統陣地。典型的核心故事往往有如「皮諾丘」,著重在機器人追尋「人性」的過程,艾西莫夫(Asimov)的《正子人》正是其中經典。但金寶英筆下的機器人在感情、智慧上與今日的智人(Homo Sapiens)幾無差別,雖然仍被程式所限制,但早已跨過自我認知為「人」──在這個例子中,應該是自我認知為智慧生命──的門檻,其嘗試表達的內容與過去的作品截然不同。

    回到前一段金寶英自己的評論,或許關鍵不在〈物種源始〉想談的是究竟是哪一個主題,而是我們在面對各種議題時內心的反應。始於好奇的探索,中間困擾於未知的恐懼,而當有一天我們終於能凝視恐懼本身,才有機會發現那條共存的路。而這只是與各種不同內心issue相處的開始。

    Good enouge for me.

    小結

    從機器人的角度討論人類本質本是科幻小說/電影的傳統陣地,典型的故事往往有如「皮諾丘」,著重在機器人追尋「人性」的過程,艾西莫夫(Asimov)的《正子人》正是其中經典。但金寶英筆下的機器人在感情、智慧上與今日的智人(Homo Sapiens)幾無差別,雖然仍被程式所限制,但早已跨過自我認知為「人」──在這個例子中,應該是自我認知為智慧生命──的門檻,其嘗試表達的內容與過去的作品截然不同。


    本文原刊於:【讀者舉手】直指人心感受的科幻:讀金寶英《物種源始》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