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2)

極化政治,就是透過極度簡化,讓每一個自以為是高學歷的人,輕視其他產業,輕視其他文化,輕視所有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在美國極化的基礎走社會、種族、文化,在日本種族文化行不通,從階級下手,在台灣則是文憑主義。所以,下一篇開始,筆者要慢慢講,現代製造業為何跟課本講的有點不一樣,量變如何產生質變,後半部會從製造業的狀況談到全球政治,以及全球化困境。

現代製造業難道跟以前製造業不同?呃,沒有不同,製造的最基本邏輯,原物料送加工變成品,當然不會變。

問題在於現代材料科學的複雜化,我們就先從最基本的鋼鐵開始,國中課本有說,鐵根據碳含量,可以分為生鐵、鋼鐵、熟鐵。而鋼鐵可以依據添加的其他元素,變成不鏽鋼等各種材料。

聽來很簡單,筆者以前上課的時候,有額外放產業補充影片,學生看完後的想法是「好複雜我想下課」。

現代科技專業複雜,引領產業分工精細形成「生態鏈」

問題在於現代材料科學,讓各種產品要能出現,使用的材料愈趨複雜,複雜的原物料品項,讓加工業變得更龐大,也讓現代生活更加舒適。不然大家想一下,所有的鐵製品,全部都來自同一配比,到底會怎樣。

從國中基礎開始,上一篇的圖要改一下。 

……對,只是稍微把國中內容,畫成關係圖就是這樣了。有人問過,為何要畫這種圖,不是讀成分表就可以?是,成分表一張,各種比例與對應的鋼材都有,確實一目了然。

但你可以從成分表中,得到一個立體的產業結構圖?不行的,除非你自己就有業界相關經驗。沒有相關業界經驗,但有其他製造業經歷,從這種相關圖,就可以得到一個概括性的理解。

從這些國中內容的擴充,要理解複雜性會比較快。

所以開始吧,我們先從最左邊的鐵礦、煤礦開始談,煤鐵是很基本的,每一款模擬遊戲都是如此,煤加上鐵會變成鋼,實際上是這樣嗎?不是,鐵礦、煤礦的品質,對煉鋼有很大的影響。

以鐵礦石為例子,真正有工業價值的是磁鐵礦、菱鐵礦、赤鐵礦、褐鐵礦,而這些礦石,根據其中含鐵的比例,與其他雜質的含量,可以分為富礦(50%以上),以及貧礦(40%以下),除了礦石含量以外,還要看礦石粒徑,以及運輸成本。

指揮幾個村民去挖礦?遊戲沒教你挖出來怎麼用

總之,這是一門專業,非常專的專業,或者說上圖每一項都是專業。不是我們網路翻兩下就能成專家,保持謙遜的第一步,不是信任專家,是先承認自己不懂,下一步才是找專家,不然你很可能因為不想承認自己其實不懂,先射箭再畫靶,找貼近你想法的專家去相信。

舉例,你直接找鐵礦石產量,維基百科中文資料停在2015,中國為世界產量最大國,但換成英文頁面,時間為2023,最大國變成澳洲。當然若你查生鐵,以及其他語言頁面,會發現更多有趣的訊息(這年頭點其他語言再G翻譯不難,不要找藉口)。現在世界上富礦產出最多的國家,是澳洲跟巴西,然後應該很多台灣人不曉得,印度的鐵礦產量也很大。

但這只是產量,要計算價格,得要看含鐵量、雜質、粒徑,以及運輸、儲存價格,連商業競爭也考慮進去,我們還得要查查回收再製,在某些價位下,某些國家法規規定後,再製的價錢可能還比較低。

所以,我們把上圖中的原物料鐵礦石,拉出去擴張一下,會變成下圖:

嗯,筆者知道你想說什麼,把鐵礦石到鋼材加工的過程,稍微拉出去解釋一下,就會讓人頭大了,這有經過筆者學生親身體驗,箭頭的增加確定會引發頭痛暈眩等副作用。

為何這麼煩?因為遊戲的鐵礦挖出來可以直接用,現實的鐵礦不行。首先我們要先把鐵礦石破碎,好挑出裡頭屬於金屬的成分,而鐵礦石有分強磁性跟弱磁性,所以透過磁鐵的磁選,不同密度的浮選,挑出鐵含量高的礦石,再送進高爐冶煉。冶煉出來的稱為生鐵,後續進行其他加工,才能變成鋼鐵,而不同加工過程的鋼材,才能再下一步,加工成為各種產品。

產業鏈非一體成形,相關產業思維可能天差地遠

是的,上圖的每一個白色格子,都還可以額外拉出好幾個流程,詳情可以找中鋼的同學,要一份完整的煉鋼表。如果是有熟悉業務的那最好,從全球原物料產區可以一路觀察到煉鋼,能快速獲取概念。

你會問筆者,幹嘛講把製造業的邏輯講的這麼複雜,有必要嗎?

不,這是理解的第一步,因為製造業的根本,是機器、是人力。每一個額外拉出的格子,都會用到不同機器,而操作的人力,會依據每道流程不同,需要不同的專家,或是長期從業的有經驗人員。

雖然這些格子,依照產業內容不同,有可能幾道流程合併成一家工廠,或是位在同一個區域。但實際上,這就是同類型工作的不同專業,實務上更可能是好幾家工廠,有不一樣的股東、老闆、經營者。

這代表管理風格可能不同,關注的點也不一樣,大家的利益也都不同。

當我們因為某因素,聽到鋼鐵成本上漲,要把產業都當成一個整體,利益全部一致,其實不大對。

筆者的重點,是要從這些例子,讓讀者慢慢打開思路,了解現代製造業之所以複雜,是因為涉及的人,遠遠比想像的多,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