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記錄所聞)家長說:我的孩子是自由的

我們的文藝營,是滿懷熱情的學生們自己主動辦理的。昨日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他說他想幫他的女兒繳報名費,但有一些細節想確認。我只是個聯絡窗口,詳情都要還要跟主辦的同學確認後才能回覆。但竟也無意間和這位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媽媽:「我基本上都是尊重小孩子啦,像他們在做什麼,我其實也都不清楚,像這個活動的報名費,也是昨天才告訴我,今天就是繳費截止日,我想說有些細節我也不明白,還是要打電話來問一下。」

我:「媽媽您真好,給小孩這麼大的自主權」

媽媽:「我就想說學測結束,讓他去玩一下也好,不然我們的小孩也不可能去讀國文系」

好,以下重點來了,我其實很想糾正他我們是中文系,不是國文系,但就算我說了,他也不會刻在腦上,於是作罷。

我:「媽媽,為什麼你不會想讓你的小孩讀中文系呢?」

媽媽:「國文系一聽就不知道畢業後能從事什麼職業啊,但是我也不會想讓他去讀法律系」

我:「為什麼連法律系都不願意讓他去讀?」此時我心裡OS,這媽媽果然也是嘴上讓小孩自由,其實限制還滿多的。

媽媽:「我因為工作的關係,身旁很多法律系畢業的同事,他們系不好讀,而且很封閉,我女兒個性活潑外向,不適合」

我:「這樣啊,那你女兒是否可以試試行銷、企管之類的系所呢?」

媽媽:「我女兒說他討厭會計,所以管院的科系應該不會考慮。」

(這裡終於開始出現女兒的想法)

我:「那您女兒自己是否有想讀什麼系呢?」

媽媽:「她說想讀歷史系,但我也不知道歷史系畢業後的可以做什麼工作,所以就跟他說,讓他去讀外交系之類的。」

我:「很多學生在實際就讀後,會發現跟自己想像落差很大,然後就適應不了而讀不下去的情形。」

媽媽:「對啊,所以我想說你們學校也滿不錯的,而且北部的營隊又都很搶手報不進去,就答應他,讓他去玩一下,順便感受一下大學的氛圍。」

現在的家長都知道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但又因為自己曾吃過苦,所以才會有這樣充滿矛盾的對話。

現在很流行「不分系」這種東西,就是要給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系所(或是很多系所都想讀)的孩子一個新的選擇吧?

記錄一下,提醒自己不要過分的把自己的擔憂加在孩子的身上,而讓他們失去了勇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思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氣時、迷惘時、失意時我都需要思考,思考讓我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更踏實。 碎唸是生命中很重要的,難過時、沮喪時、開心時,我都需要碎唸,碎唸讓我活著的每一秒都更穩定。思考後的碎念,豐富了我的人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