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愛與現象學:成為一個現象學家式的愛人?】

▋現象學家式的愛人?

YTC:「我是個現象學者,想像一下,一個現象學者會怎麼愛著他的愛人?他會把一切放上括號,解散那些已知的事情。每天早上醒來他看著他的愛人,他永遠在發現,在我現在的情境之中,有什麼新的東西發生?他會試著看見他的愛人,產生了什麼新的變化。他永遠不會說你是什麼,他會說,我最欣賞你的是你如何以某種方式朝向世界,或是你獨特的運動方式,你的becoming。」


我們可以成為現象學家式的愛人嗎?可以怎麼開始?雖然此刻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解答,但也許有幾點事項,可以一起討論,看看他們可不可以作為理解『愛』這個複雜概念的起始點。


1.尊重:

你意識到對方有著他自己理解世界的獨特路徑,你不會說他是什麼?不會把他定型,因為你相信他是持續在改變的。

比起你是什麼,我更喜歡說你在成為什麼的路上。


2.無能為力:

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在關係裡,我們可以觀察對方的改變、他的流動,但不是教育他該怎麼做,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我們都喜歡被鼓勵,被尊重,被以自己本來的模樣愛著。

3.意識到關係總是會造成創傷:

在一段關係裡,有創傷是無可避免的,認真進入一段關係,本來就有可能會受傷。你們課能會吵架,會對彼此生氣,或說出傷人的話,愛你的人同時也可能對你造成很大的創傷。但希望你依然能相信,在情緒過去之後,你們對彼此依然有愛。


但我們也要區分什麼是愛,什麼又是假愛之名的控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看他說什麼,而是看他怎麼做?」


一個人不會口口聲聲說愛你,卻又持續對你造成傷害。不要因為恐懼而害怕遠離不健康的關係。


愛一個人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無力,而非使用愛的語言來控制他人。


4.愛不等於舒適

愛不是純粹的情感,它會與很多事物夾雜出現,愉悅,承諾、悔恨、傷心,就像一個複雜矛盾的混合。


在相處過程裡,阻力會出現,痛苦會發生。不同的價值觀、邏輯、習慣,都會持續的提醒你:「你們是不同的個體,而你正在體驗你從未想過的經驗。」


▋現象學的實踐是小小的位移

現象學的實踐是一點點的位移,你每天接受一點點小小的不舒適,移動你的位置一點點,有一天你就會看見新的事物發生!你會意識到你已經離開你固定的位置。我覺得很接近原子習慣的概念,你每天接受一點點的改變,一年後你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出現。


▋理解與實踐之間有著差距,但我們能怎麼做?


我同意在理解理論與執行之間,有著某種實踐的困難。意識到巨大且難以橫越的鴻溝,會大幅降低一個人實踐的慾望,所以我們很常不願意去做。


成為一個現象學式的愛人,更像一種實踐宣言,上面的實踐行動建議,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完美的。


如果你也想嘗試當個不化約對方存在的愛人,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從小事做起?不要一開始就想著看見愛人的變化,而是從專注的聆聽,凝視對方的眼睛開始~


重點不是我們認同什麼?而是我們能怎麼一起行動?你不一定要一開始就認同這樣的實踐行動,只要嘗試一點點的位移就好,讓原本無法想像的事物,經由時間與行動,發生在你身上~


▋最後引用包曼在《 液態之愛 》裡的這段文字作為總結:


「去愛,意味著向命運開放—命運是最崇高的人類情狀,將恐懼與喜悅揉合為一,難以分離。向命運開放意味著讓自由存在:在他者—那愛戀的對象—身上體現自由。」


一起在彼此身上體現自由,成為一個有愛的他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