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設計好味道 》讀書筆記

書籍:設計好味道

作者:梅原真

出版:行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3.19

類別:包裝設計、社會科學

閱讀日期:2022.12.


「設計始於發現價值的本質。」這句話,是貫穿全書所有案例的最佳註解。本書精選二十六個日本地方創生案例,從案例解析設計師梅原真如何發揮設計力,為沒沒無聞的地方開創新機。


本書提到,設計是溝通媒介,不是藝術品。能讓消費者聯想到商品的好滋味,甚至是商品的原料來源、風土故事,讓本質彰顯的設計才是好設計。「設計不是越繁複越好,而是著重如何刪減。設計的目的是緩緩呈現對方心中的光景,而不是得意洋洋地展現自己的作品。」否則儘管包裝華麗花俏,卻脫離了產品,將喧賓奪主,有失設計作為述說商品故事的角色。


梅原真的設計背後都有故事。連結到地方創生課堂上承毅老師曾提過,要說好故事,首先要找出「魅力」。梅原真在書裡不斷強調所謂「負X負=正」。鄉下人常常說自己的故鄉「什麼也沒有」,然而這樣「什麼也沒有」,正是地方的魅力所在。以山本的魚乾為例:「缺乏效率的手釣鰹魚 x 缺乏效率的稻草燻製 = 漁師手釣、漁師稻草燻燒的鰹魚」。不應該一味的學習大都市、學習東京。

我很喜歡梅原真這樣的思考──如果與潮流背道而馳,那就背到底,然後自己創造出新的潮流。更進一步地,有故事的設計,是到現場去。尤其本書裡的案例多為一級產業。回到現場去,才能看見產地的風景、看見生產者在夾縫中生存,卻依舊有所信仰的堅持和固執。「土味」和「打拚精神」,正是地方的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我也在案例中看見「以使用者為本」的思維,有設計思考的概念在裏頭。例如生活捲的命名。


梅原真說:「製造商與零售商總是想給材料取名字。我卻覺得名稱應該是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用於何處而定」。回歸使用經驗,貼近使用者日常的設計,才能讓消費者有所聯想、打動人心。


在認識設計之前,我總以為設計即「為商品製作精緻」。直到閱讀梅原真的書,才更加理解,設計是溝通、是對話、是找出商品的獨特價值。抱持著「尋找商品本質」的態度去設計,在設計前所作的一切田野調查,才讓商品活了過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