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盧與瑞秋】:超越性別的深刻愛情

raw-image


盧·里德(Lou Reed)這個名字與搖滾樂的黃金時代密不可分,無論是作為地下絲絨的靈魂人物,又或是離開樂團後的漫長個人職業生涯,他對音樂的貢獻都是不可否認的。

從60年代開始,盧讓社會大眾意識到LGBTQ+的生活,特別是跨性別者,麥可·史戴普(Michael Stipe)稱他為 "20世紀的第一位酷兒偶像",像〈 Candy Says 〉、〈 Walk on the Wild Side 〉和〈 Halloween Parade 〉等歌曲皆以坦率且具深度的內容超越了性別二元論,然而,他不僅記錄了LGBTQ+的生活,也親身經歷了這些日常,除了安迪·沃荷的工廠明星 — 坎蒂·達琳(Candy Darling)外,他與瑞秋·亨佛瑞斯(Rachel Humphreys)的戀情同樣值得回顧。



1974 年,在混亂不堪、近乎烏托邦的紐約,盧在 82 號俱樂部邂逅了變裝皇后瑞秋。當時前者的事業岌岌可危,他的作品幾乎沒有獲得任何成功或認可,這種狀況將他推向了酗酒和吸毒的深淵,在接受雜誌採訪時,盧回憶起自己被瑞秋散發的魅力所吸引:「那是在格林威治村的一家深夜俱樂部,我像往常一樣嗑藥熬夜了好幾天,一切都處於超現實、光芒四射的恍惚狀態,我走進去一看…瑞秋化著令人驚艷的妝容,穿著吸睛的禮服,很明顯,和在場的其他人相比,她就像來自另外一個世界。」

「最後我開口搭訕,她便和我一起回家了,我唱了好幾個小時的歌曲,瑞秋只是坐在那裡看著我,什麼也沒說,當時我和另外一個女孩住在一起,一名個性有點瘋狂的金髮女郎,我有點想嘗試三人同居的生活,但這對她來說太沈重了,瑞秋就這樣留了下來,而金髮女郎則搬了出去。」

「瑞秋對我是誰、我從事什麼工作完全不感興趣。沒有什麼能打動她。他幾乎沒聽過我的音樂,聽了也不太喜歡,但她知道如何幫助我,以前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瑞秋是個與眾不同的人。」



在1975 年的專輯《 Coney Island Baby 》中,瑞秋充當了繆斯女神的角色,在同名歌曲的最後一段,盧這樣唱道:"我想把這首歌送給盧和瑞秋,以及192學校的所有孩子們,我發誓願意為了妳放棄一切" ,此舉便直接公開了這段關係,兩人的照片還出現在 1977 年的合輯《 Walk on the Wild Side 》的專輯封面上。

因此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從未聽說瑞秋談起過他們的戀情?她對盧的感覺如何?她幸福嗎?她痛苦嗎?她有參與專輯的創作嗎?事實上,關於她在與盧交往之前和之後的生活,並沒有留下太多現成資料,對此有兩派說法,一是據說盧極盡全力保護她,避免絕大多數媒體大肆渲染這段跨性別戀情;另一說法則是跨性別族群在當時還未完全被社會接受,因此媒體刻意對此選擇漠視。

但仔細回顧會發現他們幾乎形影不離,1975年,他們被拍到與安迪·沃荷在艾利斯·庫柏(Alice Cooper)的派對上閒聊,她在新聞出版中被稱為盧的 "常伴",但每個人都知道她的身份遠不僅如此。



那年夏天,當盧在澳大利亞巡演時,瑞秋無法拿到簽證,但盧非常想念她,以至於他們睡覺時把電話放在耳邊不掛斷,以便能聽到彼此的呼吸聲,在紐西蘭待了一周後,盧取消了剩下的巡演只為盡快回到她身邊。後來,他們搬到了克里斯托弗街53號,正好位在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上方,LGBTQ+解放運動在那裡燃起,因此瑞秋和盧也成為了場景中的才子佳人。

瑞秋之後在盧的巡演中擔任他的髮型設計,有時也會在演出時上台,1976 年,她還被任命為巡演經理。據當年巡演團隊的一位成員回憶,盧和瑞秋經常會破壞他們的酒店房間:「他們太他媽瘋狂了,會把地毯從地板上撕下來,把牆紙從牆上撕下來......聲音震耳欲聾。」



1977 年,兩人公開舉行了交往三週年派對,一些圈內朋友將其理解為非正式的婚禮。然而就在同一年,當瑞秋告訴盧她決定進行變性手術時,兩人發生了嚴重爭吵,他堅持表示自己愛她最原本的樣貌,希望瑞秋不要做出任何改變,就在彼此無法互相理解下結束了這段感情。盧在1978年發行的歌曲〈 Street Hassle 〉據說便是對於這段感情的緬懷:"把我的戒指取下來,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此後他假裝瑞秋從未存在過,並拒絕公開談論她。

據悉,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是在 1979 年初,當時瑞秋短暫參加了盧的一次樂團排練,並將一些私人物品歸還給他,之後,盧在1980 年與西薇亞·莫拉斯(Sylvia Morales)結婚,並大肆讚賞對方在自己的轉型時期有著關鍵影響力,而瑞秋就這樣被世人逐漸遺忘。



1988 年左右,愛滋病肆虐紐約,盧的前吉他手傑夫·羅斯(Jeff Ross)某一日與瑞秋偶遇:「我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轉過身來發現原來是瑞秋,她看起來和以往差不多,只是非常憔悴......她告訴我她當時流連西區高速公路下面,無家可歸,我們聊了一會兒,最後給了彼此一個擁抱,道別之後,我心裡非常難過…。」

瑞秋於 1990 年 1 月 30 日在曼哈頓地獄廚房區去世,享年 37 歲,儘管官方死因從未公開,但她離世時位於聖克萊爾醫院,這是一間在 80 年年代專門治療愛滋病患者的機構。瑞秋於 1990 年 2 月 16 日被安葬在布朗克斯海岸哈特島上的波特田野,與其他數千名在愛滋病流行期間過世的人們葬在一起。


盧當時不知道她離世的消息,但在〈 Halloween Parade 〉一曲中,似乎仍表達了對瑞秋的關心和擔憂:

「我心底害怕這可能是真的/
我心底害怕他們說的人就是妳。」

這首歌收錄在1989年的《 New York 》中,是盧的社會意識概念專輯,象徵了他所成長的城市,並概括了雷根經濟學和愛滋病疫情下的政治動蕩,〈 Halloween Parade 〉生動地描繪了格林威治村的日常,既是對LGBTQ+社群的慶祝,也是對許多已故者的悼念。

你或許再也看不到那些面孔了,但盧透過音樂紀念了他們,心中也永遠為瑞秋留下了一塊空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堅持購買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在此為各位介紹來自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訪談、系列專欄和時事分享!!邀稿聯絡信箱:visionsofcliff@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