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喔喔,我的白豬腳

聊起在地美食,以醬油滷製的萬巒豬腳當屬下飯神配,單吃過癮的則推里港白豬腳,它與蒜泥白肉堪稱葷食派夏日經典簡易美食。

去年豬價飆漲,今年也不遑多讓。根據主計處113年5月CPI重要民生物資價格變動概況統計表顯示,112年豬肉年增率 9.1%,113年1~5月年增率已經5.3%,這讓我最近採買食材時會減少買豬肉的量和次數,然後改買雞蛋多一點。( 113年1~5月雞蛋年增率為 -12.3% )

前些時日到屏東農業科學園區洽公,回程刻意繞去里港買白豬腳,老店依舊,只不過換成年輕的老闆在張羅。我看著非假日用餐時段,來客仍為數不少的光景,雖然談不上需要轉型或與最夯的AI扯上關係,但這樣傳統的賺錢模式,在早期的鄉鎮鄰里要好過三代並沒甚麼大問題。作為一個喜歡吃白豬腳的消費者,又多年未至,當然一定內用加外帶,給他吃滿買滿不手軟。

豬腳富含膠原蛋白,原以為多吃豬腳比較不容易因為缺乏膠原蛋白,別讓逐漸老去的容顏凹陷。後來,我才聽說膠原蛋白進入體內後就會被酵素分解為胺基酸。所以吃了富含膠原蛋白的豬腳,並不能直接補充膠原蛋白。儘管造成多年飲食上美麗的誤解,但無妨,白豬腳仍是我的夏日饌選。

豬,這個物種大約存在8000~9000年左右。從考古學證據,最早是出現在土耳其和中國。

中國古時稱豬為彘。漢高祖寵愛戚夫人,呂后忌妒成怨,而在漢高祖死後,慘無人道對待戚夫人。呂后的兒子孝惠弟得知後,從此酗酒淫樂,不再上朝聽政。甄環也曾說這個事情去恐嚇富察貴人,誰教她在甄環落難時百般欺凌。後來富察貴人被嚇瘋了,甄環從此又少了一個對手。

《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死。…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古文《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 :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意思是說,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地坪,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以人生七十古來稀推估,孟子所處的年代,70歲的老人都能夠吃肉,而且吃得上肉,那是多麼富強的國家時期啊…莫非,吃得上肉就是富足的象徵 ? 那倒未必。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寫道:「豬,吃不擇食,臥不擇埠,目不觀天,行如病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醜陋,一切動物莫劣於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這使人們聯想到吃豬肉不但不健康還會染上豬的習性。李時珍討厭豬的邏輯,完全不科學。

《古蘭經》更是明文禁止穆斯林吃豬肉。《古蘭經》定義的「不潔之物」,不只豬肉,還包括血液(如鴨血湯)、長相凶猛動物(如蛇、鱷魚),以及有害身體的菸酒毒品等等。

現代人倡導養生,盡可能蔬食,好消化也跟著減碳環保。然而,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 ? 尤其文明病一般都有家族遺傳史,也不完全因飲食而病起。倒是罹病後的飲食管控就略顯相關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喜歡書寫日記、隨筆,也喜歡紙筆邏輯分析事情並習慣書寫釐清相關問題,於是文字和我對話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