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葡萄牙 – 鄂圖曼 戰爭 - 1541年遠征蘇伊士 Expedição de Suez em 1541

儘管1538年鄂圖曼帝國沒能攻下第烏堡,他們依然掌握從紅海 (Mar Vermelho) 經亞丁灣 (Golfo de Adem) 到阿拉伯海 (Mar Árabe) 再到印度西北部的貿易航線。同時改採外交手段,努力拉攏印度西海岸各城邦,甚至遠達東印度的亞齊 (Achém),締結反葡萄牙聯盟。

葡萄牙和鄂圖曼在整個環印度洋周邊對峙

葡萄牙和鄂圖曼在整個環印度洋周邊對峙


葡萄牙繼1538年守住第烏堡 (Fortaleza de Diu),隔年也成功守住麻六甲(Malaca),依然維持對環印度洋的霸權優勢。鄂圖曼蘇丹蘇利曼一世 (Solimão I) 身為「哈里發」(Califa do Islã),把恢復伊斯蘭世界在印度洋的秩序視為己任;而葡萄牙國王若昂三世 (João III) 則根據1494年《托德西里亞斯條約》(Tratado de Tordesilhas),把印度洋視為葡萄牙的勢力範圍,而且葡萄牙人一直把航海開拓當成新時代神聖的「十字軍」使命。由於雙方領導人對印度洋都志在必得,且都上升到宗教信仰層面,使任何的外交妥協都難以達到。

根據1494年《托德西里亞斯條約》,印度洋為葡萄牙勢力範圍


1541年一月,此時已在印度洋逐漸改採守勢的葡萄牙,無視於總體環境已日漸不利與己的事實,依然在葡屬印度 (Estado da Índia) 總督埃斯特萬‧達伽馬 (Estêvão da Gama。為大名鼎鼎瓦斯科‧達伽馬之子) 的率領下,想要直搗鄂圖曼帝國在蘇伊士 (Suez) 的造船廠。這支擁有四十艘船、兩千三百人的葡萄牙艦隊,浩浩蕩蕩向紅海駛去。沿途受到補給問題影響,戰力一點一滴下滑;再加上印度那邊已經事先向鄂圖曼帝國通風報信,使葡萄牙已經失去先機。


進入紅海海域後,葡萄牙艦隊在馬薩瓦港 (Maçuá) 停泊。前篇提到此時正是衣索比亞被Adal蘇丹國壓著打的時刻,連年戰火造成飢荒,使葡萄牙艦隊完全無法在此獲得足夠的補給,於是不得不把一部份遠征軍留在陸地上協助衣索比亞。因此使原本遠征蘇伊士的艦隊力量更加縮減。

Adal蘇丹國此時正在東非締造全盛版圖


屋漏偏逢連夜雨,已經失去先機,又飽受補給不足、人數減半所苦的葡萄牙艦隊,由於自1517年起就只能止步於亞丁灣 (Golfo de Adem),對紅海採取封鎖做法,因此對紅海海域的海象一無所知,每日能夠航行的距離更加縮短,反過頭來使又渴又餓的葡萄牙艦隊雪上加霜。直到三月份跟著埃斯特萬‧達伽馬到達蘇伊士的艦隊,只剩下十六艘小船與兩百五十人,面對已經嚴陣以待的蘇伊士。


經過一番短暫交火,埃斯特萬‧達伽馬明白非撤退不可。接下來又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回到馬薩瓦港。和兩個月前相比,馬薩瓦港已經不在衣索比亞的控制下,因此不但完全無法獲得補給,原本留在此地的船與軍隊也損耗殆盡。

1542年Wayna Daga戰役方才扭轉衣索比亞的劣勢


這下埃斯特萬‧達伽馬只好硬撐著殘存的艦隊往印度果阿 (Goa) 撤退。沿途又遇到暴風雨而損失了一些人,最終葡萄牙的這場蘇伊士遠征以慘敗告終。這個失敗對整個印度洋局勢影響很大,許多原本觀望的印度西海岸城邦,重新倒回鄂圖曼帝國,伊斯蘭商人的貿易範圍重回東非海岸,葡萄牙不再像先前三十年那樣完全主宰環印度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