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暈眩症之中醫治療,多種不同原因

    [暈眩症之中醫治療,多種不同原因] 講到頭暈眩,你會想到什麼?最常聽到的回答是貧血、梅尼爾氏症。但除了這兩種問題,還有更多複雜的因素,而且可能多種同時伴隨而來,造成暈眩這個“結果”。 例如:鼻塞慢性鼻炎、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姿態性低血壓、心臟疾病(瓣膜脫垂、心臟肥大)、頸源性頭暈(頸椎壓迫、頸動脈狹窄)、血液血質(高血脂、糖尿病)…,其實還有更多可以講也講不完,更別說如果是看西醫做檢查,要“分開”檢查多少科別與項目了…或者是從頭到尾檢查了一輪,花了金錢與時間卻還“查不出原因”。 幸好中醫的診斷不需要靠“儀器”,很多時候的“亞健康、灰色地帶”,儀器也偵測不出來。每一次的中醫處方是整體治療症狀的不同原因,才能達到效果。 再來就分享一個暈眩症案例:50多歲男患者,從苗栗來太壹看診,主訴他這一年來每一週發作3.4次都會突然暈眩而嘔吐,有時在開車過程中,有時只是睡覺躺著沒動就暈起來。此外,長年本來就有右側耳鳴,後續也自覺右耳聽力退化,去醫院聽力檢查已經退化了7成。

    原本就有長年的鼻子過敏,已經造成多年的慢性鼻塞和睡眠呼吸中止症,腦缺氧影響睡眠品質差,精神疲勞和神經衰弱。而且鼻塞與鼻竇區的慢性發炎又造成頭腦供血不良,尤其在鼻耳膜壓力改變的情況下,局部聽神經退化,也包括部份掌管平衡的內耳與淋巴循環。

    而且,他還有脂肪肝問題,血質黏度與慢性發炎,也會影響血液帶氧和營養供應。 針對以上的綜合因素,開給他兩週份的處方,同時兼顧鼻子、睡眠、消化、血質血管、細絡血循,服完藥再來複診,困擾的暈眩症沒有再發作了,精神疲勞嗜睡感也有改善。 台灣海島型氣候,濕熱、溫差大,還有霧霾害與空污,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過敏疾病,包含“過敏性鼻炎”,若是長期下來沒有治療,再伴隨其他感染(例如:感冒、鼻竇炎、新冠…)沒治好的後遺症,就會轉變成為慢性鼻炎。尤其越早開始治療越好(很多小朋友,1.2歲就已經在鼻塞打呼了!),以免在不同年齡層階段,進而衍生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症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身體莫名有症狀,不知該看什麼科?檢查都沒病正常,卻還是不舒服?用準確把脈與診斷,配合高品質藥材,製作高濃度方劑。傳統結合創新的中醫,提供患者們的各種疑難雜症,最好的療效。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