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再見機器人》城市的寂寞之歌

raw-image


地鐵,車流,警鳴聲,重複的電玩音效,螢幕發散藍光,塌陷的沙發,身體半躺窩成流線形,餓了就從冰箱拿一盒微波食品,加熱,餐盒旋轉如獨舞,叮一聲,就是一餐。若在台灣,可能換成外送或泡麵,豐盛點就開個罐頭。省時又省力。幾分鐘後,又坐回螢幕前,轉一個無謂的節目,綜藝、劇集、廣告都行,只要畫面上有人,屋內有聲。只要,暫時不感覺自己是一個人。

這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調性,不獨屬單身。有家,有人,卻仍疏離,孤寂,在偌大的城市遍尋不得歸屬的心靈,何嘗是少數?

電影裡的狗狗於是為自己買了一個機器人,像現代人養一隻寵物,當朋友,當子女,當伴侶。寵物和機器人都有的好處,聽話,忠誠,貼你的心,進門的那一刻,就以主人為世界,為主體。同食,同睡,同往,喜歡你喜歡的歌,連舞步都絕無二致。

劇情裡的幾個設定很有意思,主角狗就叫做Dog,機器人就叫Robot,樓下住著Chicken and Cat,短暫相遇的鴨子就叫Duck。每一個角色,都只是物種原始的名稱,且近乎是一部默片,除了音效配樂,全然沒有對白。

和前幾年另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高口碑動畫片《動物方城市》(Zootopia),方向截然不同。在《動物方城市》裡,雖然也寫實的刻畫偏見,隔閡,刻板印象,強調的卻是每個人的獨一無二,人人都該有自己的一片天,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

《再見機器人》恰恰相反,裡頭無論哪個角色,都沒有自己的名字,沒有對白不僅代表沒有台詞,也意味著沒有自己的聲音。環境音佔據大部分的聽覺,城市的各種吵雜,最多的是車流和喇叭。想像自己站在路邊,或在捷運裡,不扯著嗓子就聽不著話。每個人的聲音在高速發展的社會是注定要被吞噬的。我們聽不見彼此,甚至也聽不見自己。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