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4453
這是國共三大決戰徐蚌會戰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劉峙的戰時日記
(1)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國軍的黃百韜軍團因接應西撤友軍而成為共軍首先分割包圍對象,會如此是因為當時59軍與77軍叛變,使解放軍直驅運河,提前堵住黃部去路,搶得先機,而非外傳劉峙貪財而讓這支友軍四處斂財不走,而耽擱了黃兵團。
(2)黃兵團被殲滅後,共軍有兩大集團軍,分成兩個方向進攻,又圍住了從華中北上馳援國軍的黃維兵團(由共軍中野劉伯承將軍執行),指揮部因此決定放棄徐州,待另一股共軍陳毅部隊加入戰局,再來解決黃維之圍。劉峙也乘勢將大局交給比自己能力強的副總司令杜聿明,自己坐鎮蚌埠,應付兩向進攻的解放軍。
(3)黃維軍團被殲滅後,劉峙聽聞徐州方面國軍已經撤走,但已經有共軍尾隨的情報,劉峙因而提醒杜聿明要多注意,無奈杜聿明認為共軍沒那麼快圍困己方,結果又因此失算,第三包圍圈又成了。劉峙因此向蔣中正提出再給一生力軍,由他領軍直搗共軍主力,解黃維也救杜聿明,無奈又不被採納,等到援軍來時為時已晚,老蔣全盤皆輸,國軍五大王牌已經全被吃光,長江以北無大戰,中國已經注定是共黨天下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_nnFvH0xt8
這個軍事案例用在管理學是個很鮮明的教材。自古有云: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死力相救。到底徐蚌會戰(中共稱淮海戰役),最關鍵的失著在哪?杜聿明絕對不是個庸才,他曾率領中國遠征軍對抗日軍,遼瀋戰役善後撤退工作得當,也能一眼看穿共諜郭汝瑰刻意試圖引導國軍走向死亡的陷阱,為何終究慘敗,自己也被俘虜?
關鍵在於老蔣! 老蔣主持黃埔軍校,以校長自居,國共雙方都有很多名將都是其門生(比如林彪、張靈甫),劉峙也曾任職黃埔,深知黃埔校風是尊師重道,加上老蔣軍人性格,獨裁領導,所以杜聿明只好唯諾而無法全力施展,也無從盡其專業為老蔣效力。劉峙自認老蔣任命之恩,出力到底,最後也在書末直陳國民黨派系鬥爭,財閥橫行,軍事喪失革命初衷,如此不得民心的軍隊,怎能不敗?這在管理學上,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