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導向筆記術,讓筆記更有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過不少筆記課、參考各種模板和資料管理、專案管理的框架,但是每每用了一段時間就覺得「不夠好用」,然後又開始尋找下一個方法來記錄經驗或知識。

這次曼陀號領航計畫講座,邀請到電腦玩物站長 Esor,分享如何建立以「任務」為導向的筆記系統,並產出具體行動方案。透過這次活動,我才明白筆記系統不需要太多規則和框架,筆記應該簡單而實用,讓我們之後能輕鬆找到所需資料並且方便使用,真正讓筆記系統成為我們的第二大腦。


raw-image



你也需要 All in One 的第二大腦


同一件事的資訊可以是文件檔案,也可以是 mail 或 message,甚至是隨手記下的紙本筆記。資料散落在不同的工作管道,增加執行每件事的斷點,很有可能為了某個資訊要撈信箱,然後就讀了其他郵件而忘了自己要幹嘛。


當所有的資料、資訊都被記錄在同一個地方,這筆記才有可能被有效率地運用,成為我們的第二大腦。這裡說的 All in One,包括透過訊息而來的資訊。因為對未來的自己而言,重要的不是哪時候收到的訊息,或是哪時候開會討論的,而是「對整件事的掌握」,包括那些最最最細節的重要事情。


raw-image


以往做會議記錄都是按週次按日期去記錄,並沒有察覺到這樣會讓資訊流變得破碎。因為每個專案通常會被 break down 進行討論和進度追蹤,而被記錄在不同的筆記之中。當要查找特定討論結論時,就會需要花腦力思考事件哪時候發生的,花精力點開一個個的筆記文件。但是,如果會議記錄是以「任務」為核心記錄,這些資訊就會集中在同一個任務筆記裡面,不斷更新最新資訊,更好了解整體流程和進度。


Esor 在講座中帶大家思考:「你的一則筆記,持續更新多久?」他的答案是:至少 10 年。我才理解,這才是所謂的知識與經驗的累積,筆記才能真正成為第二大腦。放心地記完筆記,然後就放下、甚至忘記,完全不佔用自己的心智空間,但是需要的時候卻能透過第二大腦,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個任務,一則筆記,打造第二大腦


一個任務,一則筆記,但是 how to?怎麼記、怎麼用?Esor 說要夠簡單,應該用「搜尋」的方式找到任務筆記,而不是分類。因為搜尋是最快、最直覺查找資訊的方式。


raw-image


回想我在 Notion 中,超級少使用到搜尋功能,幾乎都是「用腦記住」筆記路徑。這樣的認知習慣,讓我一直在「定義資料層級」以及「整理筆記」,同時執著於那些資料層級弄得很複雜還能夠操作得出神入化的人和筆記。我很印象深刻 Esor 說:「不要額外花時間做不需要的整理。」這讓我思考更多的是記筆記的核心,其實不是漂漂亮亮的筆記,而是「好用的」筆記。


要好用,就要筆記得很「精準」,包括筆記標題和筆記內容:


  • 筆記標題:為了打造能夠用搜尋找到的任務筆記
    1. 明確關鍵字
      a. 任務名稱
      b. 利害關係人名稱
    2. 輔助描述
      a. 日期 → 通常需要去其他地方找時間日期,產生分散的工作流
      b. 用途 → 無法確認之後會使用當時寫的 term
      c. 內容重點 → 無法確認之後會使用當時寫的 term
  • 筆記內容:資料本身沒有意義,Google 或 ChatGPT 多的是資料,筆記內容更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的思考(尤其很多想法是稍縱即逝的),是能夠有行動



讓筆記更好用的方法 KPT 覆盤法

持續更新筆記不只能夠掌握事件的整體,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覆盤,讓這些任務和流程成為自己執行類似任務的模板,加速之後執行的效率,在類似任務上面迭代發展。


當然,Esor 提出的 KPT 覆盤法也是很簡單很好實踐,3 步驟:

  • Keep:保留可用流程
  • Problem:問題馬上寫進筆記
  • Try:記錄可以嘗試的新作法、新步驟


Keep 這個步驟是幾乎不需要花時間的,基於整體事件檢視,很快就可以知道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項該被保留。


在 Problem 和 Try 的步驟,就很看重覆盤記錄的即時性。愈接近事件發生的時候,愈能夠保留住當下發現的問題,也能基於這些發現,思考之後可能的作法和步驟。當這些都完成,需要用時,就可以直接複製筆記使用。


當天舉例的使用情境是辦活動。每次活動的框架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有經過 KPT 覆盤法記錄的活動筆記,就不用每次要辦活動就重頭開始,而可以是直接 copy 直接改,留意那些 Problem 和 Try 的內容,評估可以嘗試的新方法。這樣每次辦活動就能夠辦得愈來愈省力,也愈來愈好。


左邊視窗是辦活動的一般版本筆記模板,右邊則是經過完整記錄和 KPT 覆盤後的改進版。紅底標示記錄了下次活動可以嘗試的新方法。

左邊視窗是辦活動的一般版本筆記模板,右邊則是經過完整記錄和 KPT 覆盤後的改進版。紅底標示記錄了下次活動可以嘗試的新方法。



關於「筆記」的十萬個為什麼


聽講座的當下和回家路上,滿腦子想要請教的問題,還好有在 Slido 問到,其他的就待自己探索了。留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三個 QA:


  1. 忍不住想蒐集好文章,然後呢?

    Esor 說他自己也會這樣,所以他有一個「00 收集箱」,專門放這些「可能」有用的文章。不過有一個原則,如果 2 ~ 3 週這些文章沒有變成一個「任務」,那麼就直接刪掉,也不用再重新看過文章,就,直!接!刪!掉!
    因為如果你之後真的需要這些「好文章」,到時候也不一定會記得有一篇沒有經過消化的好文章在筆記裡,而且你一定還能在網路上找到,也一定會有新的資料,就可以直接閱讀思考,成為一個任務筆記,所以不用花時間先儲存,還要搜尋找出、閱讀確認是否合時宜。

  2. 如何整合筆記和時間的排程和提醒?

    有 2 種方式,一個是檢視行事曆,然後到筆記搜尋想要了解的任務筆記;另外則是利用筆記軟體的 task 提醒功能。這幾天試了 Notion 前陣子推出 Calendar,不只可以整合 Google 行事曆,更重要的是將 Notion 的 Database 資料庫變成一個「行事曆檢視」,在行事曆上需要看筆記或記錄時,也可以直接點擊開啟 Notion 筆記,使用起來是滿直覺的。

  3. Generative AI 的出現,如何影響記筆記?

    Esor 分享他現在使用最多的 2 個 AI 使用情境,包括規劃任務的架構和行動清單,節省開展新任務的時間;請 AI 幫忙摘要文章,同時帶入「問題與行動建議」的生成,透過情境與應用層面去探索和思考資訊的不同面向與加深對資訊的認識。



筆記的目的是支持我們更好地完成任務,而不是繁瑣的記錄本身。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擅長 SEO 內容行銷,因為工作關係而深入研究 B2B Marketing、對話式商務相關數位行銷應用,熱愛探索各種不同領域,所以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想,與你分享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drea YU Blog 的其他內容
PMM 產品行銷經理在軟體產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藉著 McKiney 對 PMM 職能的研究,分享 PMM 職責、與一般行銷的不同之處、需要與產品開發團隊協作等等內容。
《決戰同溫層》書中的「直效回應行銷」體現了現代行銷應有的業務思維,包括成功行銷三要素、務農精神行銷、建立系統實現獲利的規模化等等。這些都凸顯行銷不只是技巧,更是企業核心,需要貫徹業務思維。
PMM 產品行銷經理在軟體產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藉著 McKiney 對 PMM 職能的研究,分享 PMM 職責、與一般行銷的不同之處、需要與產品開發團隊協作等等內容。
《決戰同溫層》書中的「直效回應行銷」體現了現代行銷應有的業務思維,包括成功行銷三要素、務農精神行銷、建立系統實現獲利的規模化等等。這些都凸顯行銷不只是技巧,更是企業核心,需要貫徹業務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高效率人生管理筆記」,裡頭彙整了許多筆記方法、工具,就像在你面前出現一本本的武林秘笈. 這時,你應該做的,不是急著翻開這本書,或是開始針對書中內容做一張張精美圖卡或圖解筆記(我以前就是這樣,除非你今天的目的是販售這些知識產出,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還在煩惱如何整理零碎的筆記嗎?傳統的筆記本是不是經常找不到特定的內容?其實,現在有很多方便的線上筆記APP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讓你隨時隨地都能高效地管理你的筆記。想知道有哪些好用的筆記APP嗎?快來看看這篇文章,我們精選了10款值得推薦的線上筆記工具,幫助你輕鬆擺脫傳統筆記方式!
Thumbnail
跟上第六屆曼陀號計畫主題講座啦!!(激動)這個講座真的超!級!讚! 身為PM總會有許多總會有許多臨時任務,或是各種文件資料需要歸檔,有時候不小心這些碎片就遺失在茫茫筆記海之中,但經過電腦玩物站長Esor老師的分析與步驟拆解,並套用在各種工作生活情境,瞬間解開自己長久以來的盲點跟困擾
Thumbnail
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選譯筆記是每位熱愛閱讀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幫助你在浩瀚資訊中提取精華, 提升理解與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透過選譯筆記,你能以計劃性的方式累積專業知識。 ▋進階技巧1 - 精準紀錄觀點 選譯筆記不同於完整翻譯, 重點在於摘錄文章中引發你共鳴的觀點
Thumbnail
記錄實戰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典型問題:熱愛學習卻進步有限,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Thumbnail
筆記不僅僅是信息的簡單搬運,更應該成為我們思考和成長的工具。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我們記錄?答案是:有啟發性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做筆記和思考的方法,包括條列式書寫、回想老師的話、創造邏輯架構等。文章強調了寫筆記如何幫助思考,並提供了一些萬能筆記法的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記的內容和筆記技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作者強調了筆記的目的、定期整理和複習以及實踐輸出導向。讀者可以透過本文學習到如何寫出有意義的筆記以及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高效率人生管理筆記」,裡頭彙整了許多筆記方法、工具,就像在你面前出現一本本的武林秘笈. 這時,你應該做的,不是急著翻開這本書,或是開始針對書中內容做一張張精美圖卡或圖解筆記(我以前就是這樣,除非你今天的目的是販售這些知識產出,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還在煩惱如何整理零碎的筆記嗎?傳統的筆記本是不是經常找不到特定的內容?其實,現在有很多方便的線上筆記APP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讓你隨時隨地都能高效地管理你的筆記。想知道有哪些好用的筆記APP嗎?快來看看這篇文章,我們精選了10款值得推薦的線上筆記工具,幫助你輕鬆擺脫傳統筆記方式!
Thumbnail
跟上第六屆曼陀號計畫主題講座啦!!(激動)這個講座真的超!級!讚! 身為PM總會有許多總會有許多臨時任務,或是各種文件資料需要歸檔,有時候不小心這些碎片就遺失在茫茫筆記海之中,但經過電腦玩物站長Esor老師的分析與步驟拆解,並套用在各種工作生活情境,瞬間解開自己長久以來的盲點跟困擾
Thumbnail
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選譯筆記是每位熱愛閱讀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幫助你在浩瀚資訊中提取精華, 提升理解與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透過選譯筆記,你能以計劃性的方式累積專業知識。 ▋進階技巧1 - 精準紀錄觀點 選譯筆記不同於完整翻譯, 重點在於摘錄文章中引發你共鳴的觀點
Thumbnail
記錄實戰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典型問題:熱愛學習卻進步有限,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Thumbnail
筆記不僅僅是信息的簡單搬運,更應該成為我們思考和成長的工具。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我們記錄?答案是:有啟發性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做筆記和思考的方法,包括條列式書寫、回想老師的話、創造邏輯架構等。文章強調了寫筆記如何幫助思考,並提供了一些萬能筆記法的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記的內容和筆記技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作者強調了筆記的目的、定期整理和複習以及實踐輸出導向。讀者可以透過本文學習到如何寫出有意義的筆記以及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