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平埔族-拍瀑拉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拍瀑拉族,也稱巴布拉族,中部5個平埔族之一。


拍瀑拉族居住在今臺中市大肚區、大甲區、沙鹿區、龍井區、梧棲區和清水區,這一帶的海岸平原。


有4個社:牛罵社(清水)、沙轆社(沙鹿)、水裡社(龍井)、大肚社(分北、中、南三社)。


拍瀑拉族的重要大事,有下面幾件:


(1)成立大肚王國。


在大肚山上,建立了大肚王國,中心在南大肚社。

除了拍瀑拉族,大肚王國還有巴布薩族、巴宰族、阿立坤族、羅雅族,由多個中部平埔族組合而成。


大肚王國統治者,被稱為「米達赫王」,或「君主」,或「番仔王」。

大肚王姓氏是「甘仔轄氏」。


因為平埔族沒有文字,大肚王國留下的資料很少,主要是荷蘭人的一些記載。


(2)沙轆社之役.


這次戰役發生在1670年。

拍瀑拉族有5個社,沙轆社是其中之一。

沙轆社也屬於大肚王國.


西元1661年3月23日,鄭成功率領軍隊從金門料羅出發。

西元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到台灣5個月後,急病去世,享年39歲。

根據歷史記載,這5個月,鄭成功並沒有離開台南(當時叫承天府)。


西元1670年,發生沙轆社之役,是由鄭經親征。

這次戰役,鄭成功部將劉國軒殺戮了數百名沙轆社軍民,只剩6個人躲起來沒被殺。也就是幾乎整個沙轆社,都被劉國軒殺光了。

其他各社,四散逃亡。


根據學者研究,有部分拍瀑拉族,曾經逃到台中大里,居住一段時間,再逃去其他地方。

這些拍瀑拉族,在大里留下一個地名:大突寮,就在今天大里橋附近。


我以前住霧峰,每天通車到台中上學,都會經過大突寮,只是當時不知道大突寮的來歷。


最後,部分拍瀑拉族人(大肚社、猫霧拺社)遷移到埔里,少數拍瀑拉族人(水裡社)遷移到水里,還有少數拍瀑拉族人遷移到彰化。

我正好認識一位彰化的拍瀑拉族人,才知道有少數拍瀑拉族人遷移到彰化。


(3)猫霧拺社


猫霧拺,讀作「Babusaga」。

“猫”是指狸猫,亦稱“山猫”。

“拺”(讀策)。


要寫這個拍瀑拉社,拖了不少時間才寫,因為遇到一些問題。

我找了位拍瀑拉族後裔,問清楚了,沒問題了,才寫這節。


我原來以為是“貓霧拺社”,這位拍瀑拉族後裔說應該是”猫”,是山猫,不是家貓。


“拺”有些資料寫成“捒”(讀束)。她說,應該是“拺”。

也就是說“捒”是錯字。


猫霧拺社住在南屯,和南屯開發有關。這個社的歸屬有些爭議,下面略談一下猫霧拺社的歸屬問題。


猫霧拺社,主要居住在台中市南屯區番社腳一帶,也就是嶺東科技大學校址及附近。

以前一直將猫霧拺社歸類到巴布薩族。


2022年,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簡史朗花了9年研究,他發現猫霧拺社應該被列在拍瀑拉族。

猫霧拺社的族人,也認為自己是拍瀑拉族。


2022年7月,簡史朗完成博士論文:《猫霧拺社(Babusaga)的研究---貓霧拺社非貓霧拺族考》,並發表。

這種看法受到學者關注,是目前較權威的說法。


原來拍瀑拉族有4個社(前面已介紹),現在又多了一個猫霧拺社,成為5個社。


請參考下面報導(有視頻):

(4)相關論文


研究拍瀑拉族的學者較少,相關的論文也不多。

和拍瀑拉族相關的論文,在台灣大約只有13篇,其中5篇的作者是計文德。


計文德是台中弘光科技大學老師,出版過拍瀑拉族專書《平埔族拍瀑拉族群之研究》,是研究拍瀑拉族的主要學者。


至於中國大陸,不知道是否有研究拍瀑拉族的學者?


研究猫霧拺社的論文更少,在台灣只有4篇論文。




avatar-img
21會員
361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家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上次簡單談到台中南屯的開發,今天繼續談台中的開發。 台中南部、北部,是不同的人開發的。 南部,也就是南屯,是由張國、藍廷珍家族開發的。 台中北部,神岡、豐原、潭子這一帶,是張達京開發的。
我在台中住了很多年.但是.對台中的瞭解.還是不夠多.只暸解些表面. 前幾年.我突然有個想法.要深入瞭解台中.應該要知道台中歷史.尤其是台中的開發史. 於是.我找了些資料.看了一些書.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心得. 西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郁永河到北投開採硫磺時.先到台南.然後乘坐牛車.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某天黃昏時,和女兒去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 在市政北二路。 以前經過這家書店,沒進去。 今天第一次進去。 書店在二樓、三樓,有電梯。 二樓一半賣餐飲,一半賣些文具、雜物,價格很貴。 三樓都是書,還不算少。 有座位,讓顧客可以坐著看書。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上次簡單談到台中南屯的開發,今天繼續談台中的開發。 台中南部、北部,是不同的人開發的。 南部,也就是南屯,是由張國、藍廷珍家族開發的。 台中北部,神岡、豐原、潭子這一帶,是張達京開發的。
我在台中住了很多年.但是.對台中的瞭解.還是不夠多.只暸解些表面. 前幾年.我突然有個想法.要深入瞭解台中.應該要知道台中歷史.尤其是台中的開發史. 於是.我找了些資料.看了一些書.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心得. 西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郁永河到北投開採硫磺時.先到台南.然後乘坐牛車.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某天黃昏時,和女兒去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 在市政北二路。 以前經過這家書店,沒進去。 今天第一次進去。 書店在二樓、三樓,有電梯。 二樓一半賣餐飲,一半賣些文具、雜物,價格很貴。 三樓都是書,還不算少。 有座位,讓顧客可以坐著看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這次遊學我們要去到台中的大甲、清水、梧棲,進行四天三夜的學習,首先我們要對這三個地點有一些認識 首先是大甲區,舊地名是「大甲社」,前身「大甲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區域,大甲區主要的地形是一個扇狀平原,土壤為紅棕壤,內含紅土、礫石、沙及粉沙等成分,氣候是屬於亞熱帶季風。大甲區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芋頭
Thumbnail
大甲區 舊稱「大甲社」,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及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稻米等。民俗文化方面以大甲鎮瀾宮最為人熟知。 地理 大甲區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以及后里台地所構成。大甲扇狀平原為大甲溪與大安溪因堆積作用而形成之沖積扇平原。 歷史 大甲在漢
Thumbnail
地理介紹 大甲 大甲舊稱大甲社,特產包含芋頭和稻米,每年的大甲鎮瀾宮遶境是台灣為最受矚目的宗教活動之一。 清水 清水舊稱牛罵頭,特產為韭菜與韭黃,境內的高美濕地和梧棲漁港是全台著名的旅遊景點。 梧棲 梧棲舊稱五汊港,蓬萊米是當地最多的農作物,台中港便是在梧棲境內。 台鐵海線 台鐵海線
Thumbnail
台中 台中原本是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和泰雅族所住,明鄭時期陸續有漢人前來開發,1705年,張國發現南屯地區土地肥沃所以著手開墾。清治後期台中改名為台灣縣,日治時期,開始有台中這個名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後,台中被分成台中市和台中縣,2010年,台中市和台中縣合併,定名為台中市,也升級
Thumbnail
大甲歷史: 河洛話的大甲類似道卡斯(TAOKAS)的唸法,源於當時外來的漢人對以當地道卡斯族稱呼此地地名,所以之後部分學者認為大甲是道卡斯族的大本營。 但易經拆字學所帶來的說法不同,「大」- 「大字頭出天,兩腳八字開」;「甲」- 「甲字成田,帶有尾」等解釋。 清水歷史: 清水區,舊稱為「牛罵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珍珠社區稻草手工藝頗有名氣,可是這項傳統藝術是平埔族的傳統,還是漢人的創意?在這個地方,族群已經融合的嚴絲合縫,很難分出彼此。但是,用稻草編織的面具,倒是透露出一點平埔族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臉譜,不是漢族傳統的模樣,比較像是噶瑪蘭人對祖先的記憶。
這次遊學我們要去到台中的大甲、清水、梧棲,進行四天三夜的學習,首先我們要對這三個地點有一些認識 首先是大甲區,舊地名是「大甲社」,前身「大甲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區域,大甲區主要的地形是一個扇狀平原,土壤為紅棕壤,內含紅土、礫石、沙及粉沙等成分,氣候是屬於亞熱帶季風。大甲區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芋頭
Thumbnail
大甲區 舊稱「大甲社」,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及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稻米等。民俗文化方面以大甲鎮瀾宮最為人熟知。 地理 大甲區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以及后里台地所構成。大甲扇狀平原為大甲溪與大安溪因堆積作用而形成之沖積扇平原。 歷史 大甲在漢
Thumbnail
地理介紹 大甲 大甲舊稱大甲社,特產包含芋頭和稻米,每年的大甲鎮瀾宮遶境是台灣為最受矚目的宗教活動之一。 清水 清水舊稱牛罵頭,特產為韭菜與韭黃,境內的高美濕地和梧棲漁港是全台著名的旅遊景點。 梧棲 梧棲舊稱五汊港,蓬萊米是當地最多的農作物,台中港便是在梧棲境內。 台鐵海線 台鐵海線
Thumbnail
台中 台中原本是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和泰雅族所住,明鄭時期陸續有漢人前來開發,1705年,張國發現南屯地區土地肥沃所以著手開墾。清治後期台中改名為台灣縣,日治時期,開始有台中這個名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後,台中被分成台中市和台中縣,2010年,台中市和台中縣合併,定名為台中市,也升級
Thumbnail
大甲歷史: 河洛話的大甲類似道卡斯(TAOKAS)的唸法,源於當時外來的漢人對以當地道卡斯族稱呼此地地名,所以之後部分學者認為大甲是道卡斯族的大本營。 但易經拆字學所帶來的說法不同,「大」- 「大字頭出天,兩腳八字開」;「甲」- 「甲字成田,帶有尾」等解釋。 清水歷史: 清水區,舊稱為「牛罵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