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孩子不願意分享?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分享給朋友嗎?相信不是的。分享的定義在於,共同享受,本身覺得喜悅,與人"一起"快樂。

我想,我們更期待的樣子,是看到孩子們了解"一起玩,更好玩"。

在孩子學到玩具與人一起玩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孩子"分享"的前備技能:


1.察覺他人的意圖: 在心智理論中,孩子大概需要到3歲才能開始察覺、觀察到別人的意圖、需求,分享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換位思考去觀察別人想做什麼、他想拿哪個玩具、還是玩具會被搶走。

  • 如何練習>>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或是繪本中,引導孩子思考其他孩子靠近的原因。(如:欸哥哥,你看那個小妹妹一直站在那裡看,你覺得他想做什麼呢?)

2.物權概念: 了解這是自己的物品、辨別是誰的物品,在4歲左右,會發展出較成熟的物權概念,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東西自己有權利拒絕別人拿走,大家一起的東西大家都能使用。

  • 如何練習>>協助孩子辨識物品是誰的(如:這是你的玩具、這是媽媽的手機、這是大家一起用的腳踏車等),在孩子試圖拿取大人的物品時,大人也可以拒絕並告訴孩子"這是我的東西,請你還給我。";並在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珍惜共用的物品(如:這是姐姐的玩具,你可以看,但要等姊姊說可以才能一起玩/這是大家一起坐的小沙發,你搬走別人就不能坐了)

3.社交技巧: 一起共享玩具的過程中,難免會需要輪流等待、交換等互動技巧,孩子是否能理解輪流的過程玩具會暫時到其他人手中,但還是會回來;能否開口表示自己的需求"我現在想自己玩,等我一下"、"我們一起玩,但是不可以拿走,可以輪流"

  • 如何練習>>輪流等待、交換等技巧,可以在日常生活與孩子的互動中應用(如:洗澡時,與孩子輪流使用蓮蓬頭、交換洗澡玩具等)。等待時的孩子情緒通常容易感到焦急,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通常很模糊,有一個倒數計時的小時鐘、一起數到十就換人的小技巧可以使用在等待的時間中。

4.避免剝奪感: 在孩子感受到分享玩具一起玩這件事是有趣的事之前,務必避免讓孩子感受到為了滿足其他同伴而伴隨自己被剝奪的犧牲感,這需要家長協助孩子建立界線,並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權利拒絕他人、別人也有權利可以拒絕自己。

  • 如何協助>>當孩子被要求主動分享時,家長可以多說一句"如果你還想玩,可以說我還想玩再等我一下"、"這是你的玩具,如果你不想分給別人玩可以說不要"。增加孩子團體遊戲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許多人一起玩一個東西很有趣(如:一起踢球)。
  • 若做為被分享者>>引導孩子先在旁觀看,並提醒孩子這是別人的玩具,別人允許才可以碰。也給予對方拒絕的機會"如果你不要可以拒絕,這是你的玩具,沒有關係。"孩子在每一次的互動中,會逐漸學習到互相尊重。
過於急促的要求孩子分享,容易產生不安全感,也影響自信、自尊的建立
當孩子被好好的滿足後,更容易主動與人分享
分享是一個令人喜悅的社交行為,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