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非暴力溝通 – 愛的語言 (全新增訂版)
作者: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 (Marshall B. Rosenberg Ph.D)
“是不是覺得自己原本沒這個意思,怎麽講著講著對方就翻臉了?“
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溝通一直是人生必修課之一,每天遇到的人形形色色,大家背景不同,思想當然也不同。
《非暴力溝通》一書點出了平常我們可能沒察覺到卻不經意傷害對方的用詞,用句,甚至可能造成聽者誤會原意,怒氣衝天,感覺受到强力批判而導致疏離。
“非暴力溝通”一詞對我們來説可能有點陌生,意為:使用善意的語言的一種溝通方法。這詞是引用甘地的口號,指的是當暴力從心中消除時,自然而然對他人懷抱善意的狀態。
從這四要素讓我們能夠與他人和自我連結,改變我們表達自己以及聆聽他人的方式,並”同理“對方。聆聽到的每一句話背後隱藏這什麽涵義,但不進行評論。
■觀察而不評論 - 乃人類最高的智慧
- 對溝通時的用詞加以留意,避免誇大事實而破壞原有的善意。
- 只要加入評論就會讓人覺得被批評,進而產生抗拒心理
- 陳述事實時要盡可能説出明確的時間背景
■表達自己内心的感受 - 利於各項關係發展並助於化解衝突
- 擴充表達感受的詞匯
- 盡可能避免使用"好" 或 "不好”,因爲每個人的感受程度不一樣
- 區分哪些字眼是 "我們實際的感受?”,“我們對自己的想法”“我們對別人行爲的想法”
■表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滿足
- 如果我們不重視自己的需求,別人也不會
- 辨識内心渴望,期待,需要並與自我感受做連結
- 為感受負責
■請求他人採取行動進而豐富生命
- 使用正向語言提出請求,清楚明確地,不含糊
- 只説感受無法讓人理解實際所需要的是什麽
- 講的越明白越清楚就越有成功機會 - 透過復述確認雙方互相理解,建立滿足彼此的關係
【同理心】:把自己的頭腦放空,全心全意地聆聽。
我們在跟他人談話的時候,如果沒有辦法將自己頭腦的念想完全摒棄,就沒有辦法做到百分百同理他人的情況,因爲一定會因爲自己的念想而有所偏倚。
■頭腦上的理解,會使人無法同理
如果我們一直想著要如何讓對方好過和解決他人的問題,那我們是用頭腦在思考解決與給予安慰,而不是同理。
我們很容易進入誤區以爲自己是在同理他人,但卻給了很多的建議,往往只會讓人感到更挫折。
■不管對方説什麽,先安靜地聼就對了
注意聆聽對方的内容及需要,而不是他們的想法,從中覺察:
- 觀察到什麽
- 有何感受
- 有何需要
- 有何請求
■不確定意思的時候,就複述一次
爲了確認彼此都有在同個頁面上, 複述別人的話語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讓彼此確認有理解和明白對方的意思。
■建立人與人的連結,讓彼此滿意而非妥協
- 化解衝突的目的不是要讓對方讓步或屈服。
- 妥協代表讓步,希望彼此各退一步,但這樣以來沒有一方是完全滿意。
- 讓彼此清楚對方的需求,找到一個大家都可以同意的方案,共同擬定策略,才能達到雙方滿意。
■面對自身不完美時也要用非暴力的方法來評論自己
- 非暴力溝通除了用在與人溝通,與事調節之外,也用在與自己溝通。
- 面對自己的時候,我們要避免告訴自己“應該“怎麽做,也要學習在”哀悼“懊悔後試著寬恕自己。
- 好好照顧自己,擁抱全部的自我,在忙著照顧別人需求的時候,也不忘了注意自己的内心需求。
■批判他人是助長暴力,將自己的怒氣是爲一種警鐘
- 表達怒氣時:安靜深呼吸,自己有什麽批判性想法,與自己的需要做連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未滿足的需求。
- 生氣責怪他人並無法真正表達怒氣。
- 我們越能傾聽他人,別人就越能聆聽我們的需求。
而前兩天朋友跟我抱怨她在職場上受氣的對話,似乎剛好是個【非暴力vs暴力性】的舉例。
====例====
A主管:客戶說兩個月前走海運的貨櫃還沒有到,你查一下原因,然後把這兩筆重新加回到追蹤的list之中,重新發給我就可以。
過沒多久,B主管聽聞此事,打給朋友:怎麽客戶說兩個月前走海運的貨櫃到現在都還沒有到,船怎麽可能走這麽久。你是不是沒有盯著工廠那邊? A說要把未到貨的加回去,記得做知道嗎?
=====例====
我聽完上述事件之後,發現A主管對貨櫃延遲的事,做出的是一個陳述,而不帶有評論,雙方針對事情如何解決爲上。 反觀B主管講出的話是帶著自己的評論,也難怪朋友會覺得很受氣,畢竟他覺得自己又無法控制船怎麽走,也已經把A交代的事完成,爲何B一開始就覺得好像是朋友沒有做好。
上述對話正如書中第三章節p.54中提到的:
陳述自己觀察到的事實時,如果加上自己的評論,人們很容易會認爲我們在批評他們。
並不是說講話一定要彆彆扭扭,但每個人都各有立場,在進行溝通時,要能不帶評論批判,同理對方,聆聽對方,理解需求而尋找彼此都滿意而非妥協的方法。
這本書,一開始是從Podcast上聽到推薦,後來某次在便利商店等小孩下課時,又剛好聽到旁邊的人提起,便引起我的好奇去搜尋了這本書。結果居然買不到!後來在網路二手書店:讀冊發現唯一的一本二手書便趕緊下單買了下來。
其實一開始對我來説是有些抽象的,甚至讀得有些犯睏,但後來愈讀愈與自身的生活連結。原來我也常常在與小孩談話時帶著評論的意味,怪不得小孩也常會跟我“哼哼哼“地轉頭離去不願多聽。堅持讀完之後,書中有好多金句,讓我每句話都想背下來時常提醒自己。真的是本不論是在職場,朋友,家庭親子一定都可以受用的好書。
#陳述事實 #不帶評論 #同理他人 #全心全意地聆聽
#非暴力溝通
#閲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