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說法1.1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訪談報告

時間:2024年7月15日(一)

地點:受訪者住處

受訪者:⬛⬛⬛(下稱「本體」)

記錄者:⬛⬛⬛(下稱「我」)

內容摘要

因緣際會下,聽說本體終於把他的想法(暫時)化作論文,所以我邀請他跟我分享從頭到尾的過程,以及從零到一的心路歷程。訪談預計進行三次(訪談大綱請見附件1),分別以研究動機、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等三面向進行。本次報告由訪談逐字稿關於研究動機的部分整理而成。

根據本體的說法,他一開始是要使用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檢視法官的裁判行為(他補充道,由於身邊的朋友律師居多,當時一度起心動念要打擾每個律師朋友,然後把研究設計改成以律師為研究對象),但如此想法很快就收到實證上的質疑。如何證明法官(乃至於律師)是自願採用判例及決議(現在是大法庭),成為困擾他好多年的疑問(附帶言之,關於何謂「文化霸權」,本體交給我一篇文章以代說明,請見附件2)。直到遇到社會網絡分析這套方法,他決定順應機運,改採這種研究方法。

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是社會科學常見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法學研究上還有發展的空間。社會網絡分析主要關注行動者間的社會關係、社會形式,而文獻檔案則是社會網絡分析常見的資料來源之一。法院裁判書作為文獻檔案的一種,對它的研究絕不僅僅只有針對法律理論或法理推論進行評價、衡量,還有其他的視角——例如裁判書的引用關係。

眾所皆知,法官裁判要依據法律,然而除了法律條文之外,法官還要引用權威解釋(主要就是憲法法庭判決以及最高法院的統一見解),作為裁判的依據。如果我們把每個裁判(案例)視作一個節點,那麼裁判對裁判的引用就可以想像成連結(進一步來說是有向連結),而這些案例與彼此間的引用關係就共同組成了本體所謂的「裁判引用網絡」。

透過測量裁判引用網絡的網絡分析指標,我們可以獲得這些網絡的相關資訊(例如案例的引用及被引用次數、案例的集中程度等)。這些資訊在傳統的法學理論當中難以取得(甚至可以說,所謂「法釋義學」並不以此為對象、目的而運作),但對於這些資訊的分析將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網絡。

關於社會網絡分析跟法學研究乃至於法實證研究的關係,他還提出許多看法,但因篇幅關係以及他本人的要求,在此省略不提。


附件1

訪問大綱

供7/15/2024訪談用

一、請問您寫作論文的動機為何?

二、請問您是如何運用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三、請問您的研究結果為何?能否以幾個大概方向進行說明?



附件2

葛蘭西霸權理論概述及其法律觀

葛蘭西的霸權理論,係自其對於意識型態(ideology)的分析。有別於傳統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型態(Ideology, Weltanschauung)理論將意識型態視為一種整體的、系統性的哲學觀點,葛蘭西的意識型態較不強調系統性或一致性,為一個個對於「常識」(common sense) 或大眾意識(popular consciousness)的實踐。它作為一種控制機制,使得人獲知對自身地位之意識、影響人之行動及進行鬥爭[1]

各式意識形態在一個統一平台(plane of the universal)上相互競爭,皆以達到「霸權意識」(hegemonic consciousness)階段為最終目標。所謂「霸權」(hegemony),它作為一種生產、再生產及動員的程序,製造大眾對主宰的基礎團體(葛蘭西稱之為歷史集團[historical bloc])之一般指示「自願的」同意[2]。意識型態如欲達到霸權意識程度,則須經過幾個階段:霸權若欲成為「整合霸權」(incorporative hegemony),則勢必要應對與吸納從屬團體之利益及價值(結果上常為從屬團體向歷史團體妥協),從「組織意識」(corporate consciousness)、「階級經濟階級意識」(class economic-corporate consciousness),直至「霸權意識」此一最終階段,成為「良識」(good sense)之一部分[3]

反霸權(counter hegemony)則為從屬團體挑戰支配霸權,並藉由表達另一霸權,尋求取而代之的程序。它與霸權作用於同一平台,並非單純獨立於支配霸權而被建構、表達;它開啟現存霸權論述中的「沈默」,補充或擴展現存論述,發展其要素於霸權論述置入之場域,其特質為「修正」、「再造」[4]

對於葛蘭西而言,法律及霸權於其社會地形學(social topography)之定位,交織於國家(state)與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之間。法律包含強制及說服二面向,為國家與市民社會間尋找平衡的一種程序。一方面,法律為國家提供立法權威,藉由實定法治理市民社會;另一方面,法律又以私法使市民社會得以自由進行交易,且藉以公法使市民社會得以達成公眾當責(public accountability)及監督之效果[5]。法律作為霸權團體鞏固其霸權意識的手段,使得受規範者潛移默化地接受該意識;而從屬團體得以藉由成為立法者,進入霸權發展的過程,藉以達成法律改革的成果[6]


[1] Alan Hunt, Rights and Social Movements: Counter-Hegemonic Strategies,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Vol. 17, No. 3 (Autumn, 1990), p.310, available at https://www.jstor.org/stable/1410156, latest visit 2019/10/30.

[2]  ANTONIO GRAMSCI, THE GRAMSCI READER: SELECTED WRITINGS 1916-1935, pp.306-307(1988).

[3] Hunt, op. cit., n.22, pp. 311-312.【編註:原文如此。】

[4] Hunt, op. cit., n.22, pp. 313-314.【編註:原文如此。】

[5] Id, pp. 316.

[6] Id, pp.316-317.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有關社會網絡分析怎麼與法實證研究產生交集的一段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體說法 的其他內容
關於我與本體談論的、一系列「說法」的開端。
關於我與本體談論的、一系列「說法」的開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關於我到底可以寫些什麼,好像也沒啥大主題可以寫。最近盤點了一下,覺得或許可以分享一下田野調查、質性研究的一些個人心得。
Thumbnail
結合自身與旁人經歷的半自傳小說《我能從感情中得到什麼?》上線囉!每周更新章節連結,歡迎大家點擊閱讀。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Thumbnail
先前,我發現自己在 Dcard 上分享內容時,有一個對自己的潛在規範 就是我認為,只有認為一個「全知者」或「過來人」的角色,才有資格發布文章、教導大家 但我現在想破除這個限制性信念,想跟大家分享我研究顯化的歷程 我現在依然還是有些迷茫、困惑,但想以「正在學習中」的角色分享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過年前和友人見面,他是一個不斷經歷生命難關的人,​約我出來講他最近經歷的低潮。我們聊到前世,上次見面我就感覺到他不斷經驗著這些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再提一次。 「你原本是很初階的靈魂,但是打算在最短的時間內修行到最高目標,我們之前提過的『合一』。」 他的靈魂記得當初做的決定,此刻流下辛苦的淚水。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關於我到底可以寫些什麼,好像也沒啥大主題可以寫。最近盤點了一下,覺得或許可以分享一下田野調查、質性研究的一些個人心得。
Thumbnail
結合自身與旁人經歷的半自傳小說《我能從感情中得到什麼?》上線囉!每周更新章節連結,歡迎大家點擊閱讀。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Thumbnail
先前,我發現自己在 Dcard 上分享內容時,有一個對自己的潛在規範 就是我認為,只有認為一個「全知者」或「過來人」的角色,才有資格發布文章、教導大家 但我現在想破除這個限制性信念,想跟大家分享我研究顯化的歷程 我現在依然還是有些迷茫、困惑,但想以「正在學習中」的角色分享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過年前和友人見面,他是一個不斷經歷生命難關的人,​約我出來講他最近經歷的低潮。我們聊到前世,上次見面我就感覺到他不斷經驗著這些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再提一次。 「你原本是很初階的靈魂,但是打算在最短的時間內修行到最高目標,我們之前提過的『合一』。」 他的靈魂記得當初做的決定,此刻流下辛苦的淚水。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思念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