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既是悲劇也是喜劇。喜劇可以是一種處理嚴肅問題的方法。我想我想拍一部關於死亡的明亮風格電影,同時也談論生活。」在威尼斯影展的聚光燈底下,一位剛獲得威尼斯日單元最佳影片的導演亞希安路易塞茲,在 Variety採訪時發表了她的感言。《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是她的第一部長片處女作,沒想到其強而有力的視角,以及細膩的敘事才能,很快地得到評審團的認可。
.
從過去到現在,「吸血鬼」這個題材一直都深受青少年的歡迎,由於他們嗜血、食肉且畏懼陽光,迫使他們必須躲藏在暗處,進而發展出冷酷、孤傲、脾氣狂躁的個性,恰巧與青少年時常展露出來格格不入的特質相符。有些帥氣的吸血鬼角色會遊走在浪漫英雄和反英雄之間,具理想性但又擁有缺陷,可謂——性感的反叛者。這也是為什麼,當《暮光之城》的愛德華露出鋒利的尖牙時,有些女孩們感受到的不是恐懼,而是吸引力。
.
儘管吸血鬼相關的創作早已不勝枚舉,導演亞希安路易塞茲還是找到了巧妙的切入點,加以貼近時下年輕人時時觸碰到的抑鬱、心理健康、安樂死等相關議題,帶來不同於過往作品的視線。雖然這些都是連大人們都會害怕觸碰的議題,但是透過角色之間可愛和尷尬的互動、以及幽默詼諧的對話,讓觀眾得以輕鬆面對。
.
《人道主義吸血鬼》劇情圍繞在兩個與眾不同的青少年身上,莎夏是一位富有同理心的吸血鬼,保羅則是一位時常遭受霸凌的內向男孩,兩人都尚未具備獨立能力,也在各自的世界被群體孤立。因為擁有雷同的邊緣屬性,雙方在一個獨特的場合「自殺傾向人士互助會」遇見了彼此,並展開生和死的追逐。如此反常的浪漫情節不禁讓我聯想到了Neflix在2017年推出的黑色喜劇《去X的世界末日》,劇中一樣出現了兩個看似衝突實質上非常契合的靈魂,因為對社會產生了相同的排斥而相識,最後他們一起展開了一段奇異的逃家之旅。
.
《去X的世界末日》和《人道主義吸血鬼》雖然擁有極其相似的角色關係,但是分別站在兩個不一樣的極端。同樣身為邊緣份子,《去X的世界末日》讓人感受到的是憤怒和破壞,即使對他者感到灰心,劇中的角色也不會放棄生存的慾望,並以逃離小鎮這個舉動展現出他們的主動性;而另一邊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則讓人感受到消極和自我犧牲,富有同理心的他們,不願為了屈服於自己的慾望而傷害他人,習慣將負面情緒自我吸收,因為生活在真正的絕望裡,只能被動地去接受這些痛苦,唯有主動尋死才能結束這一切。一邊是心理變態和反社會份子,嚮往著生存;另一邊則是內向者和高敏感族群,嚮往著死亡。面對生命的困境,他們分別反映出了不一樣的態度,然而透過這些反常的行為,可以發現深藏在他們心中的,並不是什麼深仇大恨,而是需要被愛的受傷靈魂。
.
「死亡可以很有趣。」當保羅興奮地和莎夏提議自己可以作為莎夏的獵物進而達成自殺的目標時,這句話就像銳利的針紮進了我的心臟,究竟要對生命感到多麼絕望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更令我驚訝的是,因為電影前半段向觀眾展示了一連串保羅遭受的霸凌,加上保羅身上無法掩飾的怪異氣質,可以讓我感受到自殺並不是保羅自私的展現,而是他現在唯一可以帶來的積極改變。至今為止,又有多少人面臨過同等的掙扎?
.
沒想到到了最後,保羅和莎夏一起找到了可以和這個世界共存的方法,就是擁有彼此,這不是關於身體的慾望,而是對人類聯繫的渴望。導演跳脫了陳詞濫調,藉由精準的觀察、以及演員的精湛演出,讓觀眾可以進入抑鬱者和內向者腦中的世界,聽見他們內心的脆弱,而導演也強調:「我們能與他們產生共鳴,是因為他們擁抱自己的脆弱,那並不是壞事。」。
.
有些評論者認為,《人道主義吸血鬼》缺乏真正的黑暗,它是只能被定調成如《星期三》ㄧ般的青春YA片。然而,如導演在訪談中所述,這部電影的內核實質上是一齣悲劇,透過吸血鬼的奇幻設定,不但輕鬆的轉化了它,也為現在時下的青少年帶來「死亡之於生命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的反思。透過這些敏感細膩的台詞、還有兩位主角展現出來的衝突與掙扎,我們可以發現,它的思維和背後的動機都比我們想像中還要縝密,而我們將會察覺到,社會上常見的那些高敏感族群、emo慘綠青少年,有可能就是一群勇敢接納心理疾病的戰士,他們訴說人們不敢承認的缺陷,並將自己僅剩的溫柔留給這個世界。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