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缺陷的孩子可能是逐漸壯大的暴風圈,將所有的人都捲入風暴之中,讓暴風減弱的神山是社會情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阿德勒認為"病苦孩子的心靈會被生命的敵意特性更刻刻地壓迫,使他們對環境也產生敵意且悲觀的看法。孩子因為自覺不足,要求更強大的自尊保障,變得自我中心,而且很容易失去與人的接觸。"

這讓我理解到何以器官缺陷是阿德勒最關注的三大高危險群,器官缺陷的危險在於孩子可能將心力都放在身體病痛,形成自我中心的態度,凡事都關注是否會讓自己涉入危險,慢慢的,也會以愈來愈大的力道要周遭的人以他為中心,這樣的孩子缺乏勇氣面對生活任務,只能守在原地或使盡全力的命令大家滿足他虛假的安全感。

器官缺陷不該是原罪,這只是阿德勒所謂的"危險暗礁”,暗礁是生命的一面鏡子,映射出社會情懷是否足以因應這個困境,我們需要檢視的是孩子是否有勇氣來面對不適,我們能否幫助他在安全感中感受到承接痛苦的力量,願意和身旁的大人合作,慢慢長出在團體中生存的能力呢?


《拓展兒童教養新視野》個體心理學論兒童教養

avatar-img
0會員
10內容數
助人需要有裝備,裝備是在學習中逐漸累積,透過閱讀和書寫,一天學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天學一點 的其他內容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文章25_2024/06/28 文/王文廷 自我執念的轉變一一脆弱,是最可怕的武器     人,從嬰兒誕生於人世的這段時期,就是以“自我為世界中心”的姿態生存,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照顧,根本無法獨自存活。身旁的每個人都會關注「我」,不分晝夜呵護逗弄、餵食,還為我清理排泄物。只要「我」笑,世界也跟著笑;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身體疾病: 兒童創傷 胃漲大的嚴重疾病 焦慮症、憂鬱症、重度憂鬱症 自律神經失調 庫欣氏症候群-腎上腺腫瘤(開刀) 人類乳突病毒(開刀) 子宮腫瘤(開刀) 甲狀腺癌-乳突癌一期(開刀) 情感上傷害: 國小被全班排擠孤立一年 大學老師性騷擾性侵 想找備胎,他婚後又想外遇的男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安全感低落的人會有明顯的社會不適感,人際交往中易感到不自在感及自卑感,情緒則易低落、緊張不安,並時常感到威脅等等。基本上,即是對自己的存在,沒有基本肯定、自信和認同,無法擁有個人的生命價值感。    很沒安全感的人,同時也會是一位生命基本價值感缺乏的人。
Thumbnail
前些年國外有一本探討當代兒童困境的書「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引用了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與專家學者的經驗,指出現今許多孩子的精神障礙,或許是來自於缺乏與大自然的互動,也就是太多太早的靜態活動取代了在野外跑跑跳跳的機會。    
從去年國中生割喉到2024年初的虐童社會悲劇,土星用一種嚴肅的方式,提醒著我們脆弱的力量,受害者或許不會為自己說話,但社會事件掀起的浪潮以及脆弱者用它的表現形式,正在展現脆弱者的力量,對這個這個太快速,充滿暴力速度的「文明」世界提出了種種警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文章25_2024/06/28 文/王文廷 自我執念的轉變一一脆弱,是最可怕的武器     人,從嬰兒誕生於人世的這段時期,就是以“自我為世界中心”的姿態生存,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照顧,根本無法獨自存活。身旁的每個人都會關注「我」,不分晝夜呵護逗弄、餵食,還為我清理排泄物。只要「我」笑,世界也跟著笑;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身體疾病: 兒童創傷 胃漲大的嚴重疾病 焦慮症、憂鬱症、重度憂鬱症 自律神經失調 庫欣氏症候群-腎上腺腫瘤(開刀) 人類乳突病毒(開刀) 子宮腫瘤(開刀) 甲狀腺癌-乳突癌一期(開刀) 情感上傷害: 國小被全班排擠孤立一年 大學老師性騷擾性侵 想找備胎,他婚後又想外遇的男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安全感低落的人會有明顯的社會不適感,人際交往中易感到不自在感及自卑感,情緒則易低落、緊張不安,並時常感到威脅等等。基本上,即是對自己的存在,沒有基本肯定、自信和認同,無法擁有個人的生命價值感。    很沒安全感的人,同時也會是一位生命基本價值感缺乏的人。
Thumbnail
前些年國外有一本探討當代兒童困境的書「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引用了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與專家學者的經驗,指出現今許多孩子的精神障礙,或許是來自於缺乏與大自然的互動,也就是太多太早的靜態活動取代了在野外跑跑跳跳的機會。    
從去年國中生割喉到2024年初的虐童社會悲劇,土星用一種嚴肅的方式,提醒著我們脆弱的力量,受害者或許不會為自己說話,但社會事件掀起的浪潮以及脆弱者用它的表現形式,正在展現脆弱者的力量,對這個這個太快速,充滿暴力速度的「文明」世界提出了種種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