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之前在書店有翻看鄭秋豫的《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一位語言學學者與她失智、失語的摯愛丈夫》,另外一半失智症,她提早退休全心照顧的心理轉折和歷程寫實讓人心驚,最深愛的人變成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了,因為故事實在太真實了,導致我沒辦法寫下心得。

而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這本書用比較輕鬆(不是感性的那種)的口吻描述作者現在進行式遇到的問題,有的時候她也會被蠻不講理的長輩給氣到一個不行。當然看別人輕鬆但其實處理起來很可怕(我也很佩服作者辦事效率),也只有照護者才知道照護的辛苦。
一號爸爸急性子,一想到事情就要呼喊她來立馬解決。有一次抱怨馬桶不會熱(但明明溫度就沒有異常),還毅然決然花十萬日圓換一個馬桶。讓面對花錢漫漫長路的作者頭痛不已。

二號媽媽蠻橫霸道簡直是情勒大王,最常講的就是「叫我女兒做,都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做完」(但其實事情都是女兒在做)、「這個吃閒飯的女兒哪有資格操心」(其實女兒在照顧的閒暇也都在工作)、「你這個沒良心的女兒,是沒看到我這麼難過嗎?」(媽媽經常無病呻吟的吵著要去看醫生),媽媽總是買過多的食材堆在家裡放到過期,然後訓斥女兒沒資格說什麼。根本是讓照護者崩潰的大魔王。

三號姨丈性格溫和,但陸續也出現尿失禁和妄想的問題無法照顧自己。

四號姨媽雖然可以自理生活,但是把家裡堆成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垃圾屋,問她所有生活事物全部都以「不知道」來回答。姨丈和姨爹對自己的保險、信用卡、金融卡、家裡有多少錢一無所知,導致必須要重新填寫24份文件的窘境,讓作者可以方便辦理。堅持不在超商買鮮奶的姨媽,只為了便宜10圓的鮮奶堅持要等姪女跑一趟很遠的超市。

在這種四重打擊之下,作者能活到現在我真的是非常佩服,每個月光陪伴這四個老人上醫院最少就要用到十天!!!!每三天上一次醫院,每一次花掉半天的時間,而這一切都看不到盡頭,狀況只會越來越糟糕。也不是沒有想要送安養院,安養院早已人滿為患排隊中,加上四個人的住院費就是四倍。照護已經讓人筋疲力盡,作者和同是照護者的朋友聊到「其實做過照護的人,在喪禮上哭不出來」真的完全把照護者心理壓力給宣洩出來。

呼應作者在序章寫的,進不了安養院的老人照護問題可能比幼稚園落榜還要嚴重。最近才聽年輕同事在講出生就要開始排隊幼兒園,我感嘆,沒想到之後要面對的問題可是比排進幼兒園更複雜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四十三歲歐巴桑裸辭後人生
20會員
51內容數
四十三歲的我在什麼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決定裸辭,展開歐巴桑的新冒險
2025/04/10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2025/04/10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2025/04/09
AI 與中美爭霸下,我從《一九八四》找 3 個想法。真相、真話、內心,真有自由意志嗎?你怎麼看?
2025/04/09
AI 與中美爭霸下,我從《一九八四》找 3 個想法。真相、真話、內心,真有自由意志嗎?你怎麼看?
2025/04/02
忙亂中,我從神去村學會認真看生活。樹動心靜,日子有味,這是我的答案!你敢認真試試嗎?
2025/04/02
忙亂中,我從神去村學會認真看生活。樹動心靜,日子有味,這是我的答案!你敢認真試試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