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解讀《論語》人不知而不慍 - 「知」使孔子弟子當上家臣

  人不知而不慍的意思是:我已經學有君子的德才,但是貴族不知曉這件事,就不可能聘請我做家臣,俸祿無著落,我也不生氣。

   = 知曉後聘請,即貴族知曉某人有德才,然後聘請他做家臣或臣僚。

  不知 = 貴族不知曉某人有德才,就不可能聘請他當家臣。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說:「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 ...。」這句話清楚道明多數孔子弟子學成君子後的去向,就是成為家臣。

  下面從《論語》的其他章句,來領悟出這個「」在春秋時代的含義。

1. 因為「知」,閔子騫被聘請做費宰。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斷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魯人為長府,閔子騖...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 ...

  費是魯國最大的貴族季氏的采邑。孔子有弟子三千,那麼季氏如何選中閔子騫來當費邑的主管。 《論語》提供了一些線索,可以聯繫到貴族如何知曉閔子騫,和聘請他做費宰的。孔子聽聞到流傳在外關於閔子騫孝的行為,那麼同樣貴族也可能會聽聞到。孔子對閔子騫能力的讚揚,其他弟子聽到後,也可能傳揚到貴族們的耳裡。那麼貴族知曉閔子騫的孝和才能後,就請他去任職。閔子騫被聘請做費宰是從正面說明通過被貴族知曉,然後獲得工作的機會。這很像現今的社會,如果你是業界大家都知曉的德才兼備的人物,那麼就會有其他企業想以高薪挖走你。

2. 因為「知」,弟子暢談治國方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 ... 曰:「千乘之國,... 」

求 ... 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 ...」

赤 ... 曰:「... 宗廟之事,如會同 ...」

  這是一段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當孔子問:「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馬上開始暢談他會如何治理一個大國;接著冉求就說他會如何治理一個小國,等等。明顯弟子要實現這些治國理想,他們必須是大臣。那麼孔子這一問話的哪一部分,或哪個字能使弟子自認為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大臣?就是其中的「如或知爾」,同樣這裡「」的意思是「知曉後聘請」。孔子這一問話完整的意思就是,「你們平日說:『人家不知曉我的德才,就不來聘請我去做大臣!』現在假若有人知曉你們的德才而聘請你們去做大臣,那你們會如何治理國家呢?」

3. 因為「知」,當上家臣,辦理事務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這一章,孔子論述作為家臣或臣僚應該具備的德才和行為。其中的「之」,可理解成:家臣或臣僚。知及之就是:「(貴族)知道你有德才後聘請你當家臣」。

4. 別擔心「不知」,要擔心你沒真本領。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患不知者也。

子曰:...不患莫己,求為可也。

  這四章的大意就是「別擔心貴族不知曉、不認識你,要擔心你沒有學會辦好事情的真本領,而被人辭退」。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可理解成:君子只擔憂自己沒有能力,不擔憂貴族會不知道自己(即如果你有能力,貴族會知曉且聘請你的。)「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可理解成:不怕貴族不知道自己,去追求表現出能讓貴族知道你的德才的那些行為。

  論語用多達四章談孔子教誨開導那些擔憂不知的弟子,這也說明擔憂不知在當時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是眾多弟子很關心的事。在孔子時代,能使多數弟子都去關心的一件事,想必就是學成君子後如何被貴族聘請去當上家臣。可以理解,不知的結果就是雖然你學成君子,但是貴族不知道有這件事,就不可能請你去當家臣,沒有俸祿,這難道能不擔心嗎。相較於孔子弟子,當今我們求可知的途徑是:把所學專業、大學成績寫成履歷,投向雇主,等候面試。而這四章對我們的教育意義是:用功於學業,學得真本領,一定會有好的雇主聘請你

  以上4個例子說明,春秋時代,孔子弟子主要是」,被貴族知曉有德才,然後獲得聘請做家臣或臣僚。反過來人「不知」就無人聘請,沒有俸祿。弟子已學成君子,但是貴族還不知曉這事,就不聘請他,俸祿無著落,難免會「慍」,生悶氣。

(於新加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