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 - 富不過三代之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論語》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的譯本: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當爸娘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煩惱。這裡楊先生把疾解讀成疾病

疾還有另一種意思,基於《孟子》和《左傳》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孟子》

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孟子》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

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 ... 王毀軍而納少師。 《左傳·桓公六年》戰於速杞,隨師敗績。隨侯逸,鬩丹取得其戎車,與其戎右少師。 ... 天去其疾矣,隨未可克也。 《桓公八年》

虢公敗戎於桑田。晉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陽不懼,而又有功,是天奪之鑑,而益其疾也!必易晉而不撫其民矣,不可以五稔。」 《僖公二年》

楚鬥椒救鄭 ... 趙盾曰:「彼宗競於楚,殆將斃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宣公二年》

晉範文子 ... 曰:「君驕侈而克敵,是天益其疾也。難將作矣!... 」 《成公十七年》


  從《孟子》和《左傳》可知,先秦時期,疾也可以用來表達好勇、好貨、好色、驕、侈、無德,這些人在行為、人品、品質、性格等方面的缺陷和毛病。


孟武伯的行為與性格

齊師自稷曲 ... 孟孺子洩(孟武伯)帥右師 ... 右師奔,齊人從之 ... 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顏羽,而賢於邴洩。子羽銳敏,我不欲戰而能默。洩曰:驅之。 《哀公十一年》

初,孟孺子洩將圉馬於成。 (成宰公孫宿)不受,曰:「孟孫為成之病,不圉馬焉。」孺子怒,襲成。從者不得入,乃反。成有司使,孺子鞭之。秋八月辛醜,孟懿子卒。成人奔喪,弗內。袒免哭於衢,聽共,弗許。懼,不歸。 《哀公十四年》十五年春,成叛於齊。武伯伐成,不克,遂城輸。 《哀公十五年》


  從《左傳》對孟武伯的記載,可以看出他在行為和性格上有以下缺陷和毛病,而春秋時代,依據《孟子》和《左傳》中疾字使用的實例,這些就可以被認為是疾:

  無勇。率右師與齊戰,卻率師而逃。

  好戰而無勇。驕、無理、隨性去攻打成邑,結果敗北。

  無德。鞭打成邑有司使來洩私憤。

  任性且驕。因之,成邑叛逃於齊國。


孟武伯的父母之憂 - 富不過三代

  孟武伯的父親是孟懿子,孟氏是魯桓公的後代,桓公薨(公元前694年)至孟懿子卒(前481 年),孟氏家族已經延續傳承了約213年。古人有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孟懿子要把孟氏家族傳給孟武伯,而孟武伯卻有好戰、無勇、任性、驕的危險行為(疾),孟懿子能無憂嗎?孟氏家族和富貴會斷送在孟武伯的手中嗎?因此,孟懿子表面上憂愁於孟武伯的無勇、好戰、任性、驕這些行為上的缺陷和毛病,而更深層次必然會憂愁於孟武伯之疾可能給孟氏家族帶來的傷害,導致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家族傳承和祭祀到此終斷。


《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要改掉它們,使父母心安,這就是你的孝。)

  當今,父母可能會擔憂子女好玩電子遊戲,沉迷於瀏覽社交網站,以至於耽誤學業和前程;擔憂他們喜歡吃垃圾食品、經常熬夜、少運動,影響身體健康。改掉這些不良行為和習慣,使自己變得更好,也使父母心安,這就是我們時代的孝吧。

(於新加坡)

探尋春秋仁字本義 退休工程師(新加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親、老人家常常會沒來由地,有很多「生理」或「心理」的苦惱。生理的,覺得他哪裡老痛:「我胃痛、我心老是很酸......」,不然就是關節老是痛。當然要適當地就醫保養,因為人老會退化。但是,有一些可以用佛法的功德消除,看醫生不容易好。我們都知道是「因果病」,很多的病跟鬼神有關係。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行者日記 - 忘恩負義】 2024-06-01 這些王家人除了老三,其他都是忘恩負義的人~!從小我先生就家暴兒子,他現在生病全靠兒子在照顧他,奶奶一聲令下要去台中、豐原找神明問事也是兒子開車載他們去...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認為我兒子做這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他們還在討論我小叔老二老三是不
Thumbnail
我們常常說,血濃於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等字句來形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彷彿由天註定的緣份,到底有沒有個起始點?我認為是有的,剛好兒子出生在即,那就讓我們來藉由我朋友小孟來講一對親子要成為親子,是有多麼不容易,也是為何老玄對於那些不夠充分的墮胎理由為何總是那麼生氣。 小孟,一位時常關心老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1 他的親身經歷誠屬令人同情。 2 他和家人的關係糾結難解,剪不斷、理還亂,他多次懷疑過家人們所謂「孝道」,僅是他們自私的手段。親情、家人之間的界線、愛的表現該怎麼訂定,他們心中的糾葛也映照在我的心房,帶來說不盡的酸楚。 同時,我也不斷思考,他(范曄)的心裡到底受了多少傷,才忍心寫出「家是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親、老人家常常會沒來由地,有很多「生理」或「心理」的苦惱。生理的,覺得他哪裡老痛:「我胃痛、我心老是很酸......」,不然就是關節老是痛。當然要適當地就醫保養,因為人老會退化。但是,有一些可以用佛法的功德消除,看醫生不容易好。我們都知道是「因果病」,很多的病跟鬼神有關係。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行者日記 - 忘恩負義】 2024-06-01 這些王家人除了老三,其他都是忘恩負義的人~!從小我先生就家暴兒子,他現在生病全靠兒子在照顧他,奶奶一聲令下要去台中、豐原找神明問事也是兒子開車載他們去...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認為我兒子做這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他們還在討論我小叔老二老三是不
Thumbnail
我們常常說,血濃於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等字句來形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彷彿由天註定的緣份,到底有沒有個起始點?我認為是有的,剛好兒子出生在即,那就讓我們來藉由我朋友小孟來講一對親子要成為親子,是有多麼不容易,也是為何老玄對於那些不夠充分的墮胎理由為何總是那麼生氣。 小孟,一位時常關心老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1 他的親身經歷誠屬令人同情。 2 他和家人的關係糾結難解,剪不斷、理還亂,他多次懷疑過家人們所謂「孝道」,僅是他們自私的手段。親情、家人之間的界線、愛的表現該怎麼訂定,他們心中的糾葛也映照在我的心房,帶來說不盡的酸楚。 同時,我也不斷思考,他(范曄)的心裡到底受了多少傷,才忍心寫出「家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