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察到看好的投資標的,其營收增加,這當然可解讀為是一種進場訊號,但對於這種落後的指標,一些消息靈通人士,早在得到第一手消息時就做出反應了,哪輪得到慢吞吞的散戶呢?分成幾種情形來討論:
第一種情形是上個月月營收忽然增加,比起已經增加好幾個月的其他標的情況而言,看來是一個入場的好機會。
第二種是看不到營收好轉,但股價卻持續往上漲。這種情形從表面上看來,會有搞不清楚狀況的疑慮:明明公司沒有賺錢,股價卻一直上漲,這是什麼道理?
第三種情形是,月營收沒有增加,但按照股價的水位判斷來說,現在是相對低點。也就是因為相對便宜而想要買入。當然,入場價格夠低,縱然後來實際上沒有達到目標價,也一樣有相當的獲利空間。換句話說,跌得夠深就是最大的利多。
第四種情形是,月營收已經持續向上好幾個月了,但股價卻沒有什麼太大的上漲,是否能夠入場呢?現在看起來很好,以後還會持續下去嗎?這會是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營收好而股價卻沒有跟著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投信及外資會放棄這樣的獲利機會嗎?這是可以思考的問題。
營收變好是一個容易觀察的指標,如果去年的營收不錯,就有可能造成今年基期過高而無法持續創高的困難。不過,對於產業龍頭而言,既然已經取得領先優勢,在贏者全拿的前提下,其他第二線第三線的廠商要拿到訂單也沒那麼容易,因此應該還是要看好能夠繼續維持競爭優勢,這樣的可能性是大的。要想從跌深股找到好的標的,就得要有耐心才行。想要獲利,以價值投資者的角度看來,寧願進場時間和離場時間都偏早,一樣能有獲利空間。至於那些進場和離場時間晚的投資人,賺取的利潤更高,那就祝福他們吧!因為他們願意冒更大的風險來賺取較高額的利潤。
要問自己,現在是不是相對低點?目前還有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可以取代的?有時候會發現自己持有的標的,也需要等待時間來加碼。例如自己持有一檔A股,每一股價格從200元跌至150元,跌了兩成半,所以有在當下進場加碼一些。而那如果現在開始往上漲了,那漲到160元時還可以進場嗎?那170元的時候呢?如果真的看好這家企業,那就應該要考慮持續加碼才是,即使股價已上漲至比當初買入時還要昂貴些。還是要持有到佔總資產的一定比例,才是真正參與這一檔投資標的。固然,這其中會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會發生,但無論是買入後持續上漲或下跌,總是可以在買到一個量之後,有一個平均持有成本出現出現。
像以之前的A股而言,如果持有成本是170元,代表看好可能會突破前高200元,但到底何時會突破200元呢?這一點誰也說不準。又例如持有A股的平均成本是140元,離前高的距離更遠,看來安全邊際更大了。而此時要考量的是,這檔標的會不會一直往下跌,最終變成壁紙呢?因為產業變化的速度很快,如果競爭力減弱,連帶的會影響到營收,而導致逐月下滑的結果。所以重點還是要挑選優質的個股,這一點可以從各大ETF所納入的持股標的中去尋找。這樣的尋找方式,要比從那些外資投信買進賣出的上百檔中去挑選越好。ETF種類品項越多,帶給投資人的好處是,會有更多的挑選個股標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