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被遺忘的腳步

    Nina是我小學、國中,同班9年的同學。

    是那種很多小女生都有,下課會手牽手去上廁所,放學會一起在文具店裡流連忘返的同學。

    大學之後我們一個在北一個在南,之間的連繫漸漸糢糊,當我在台北重新建立起舒適圈,她回到我們長大的地方,悠悠地過著熟悉的日常。


    20年後再次站到她家門口,因為她說95歲,一向健康的阿嬤在幾個月前突然不會走路,連站都不肯站。

    阿嬤失智,衝著我笑咪咪,給她任何的指令,幾乎得不到回應,旁人七嘴八舌、比手畫腳好不激動,她還是只有笑咪咪。

    我說這是肌少之後的失用萎縮,Nina不可置信地說,阿嬤過年時還可以連續走上10分鐘,完全不會聯想到失用。


    肌肉的建立需要抵抗阻力收縮,一般日常活動或行走不需要太多的肌肉力量,隨著年紀增長,肌肉量持續流失,若沒有荷重的訓練,肌肉量低於臨界點之後,開始覺得上下樓梯很辛苦、站不太起來、走不太穩,然後就會越來越不願意活動,進入臥床的惡性循環。

    年紀越大,會有極高的風險,日常功能活動因為短短幾天的失用而失能。例如從坐到站,雙腳要先後收、身體前傾、重心往前、下肢負責挺直的肌群要出力、最後承重維持穩定平衡,這中間除了肌肉力量、肢體的本體感覺,還要肌肉關節肢體在適當的時候扮演適當的角色,當老年人臥床,不出幾天,老化的身體會對這段巧妙的運作失去控制,就像人們無法掌握流失的記憶。

    失智的阿嬤無法配合指令,為了再讓他想起關節站立承重的感覺,我支撐著她站起來,照片上看起來我力大無窮,其實是因為支撐在關鍵的位置,恰到好處地卡在她應該要挺直的肌群上。

    不同於之前鼓勵老人多起身走路,我建議他們將治療的目標放在阿嬤能配合重心向前移轉,還有床上抬臀及翻身。為了讓阿嬤可以稍微移動減壓,減少褥瘡,以及照顧者的壓力負擔。


    結束之後,我和Nina併肩走在一起聊了很久,回味小時候喜歡一起做過的事、一起拼湊的夢想,彷彿回到那年還不知天高地厚的童年。但車水馬龍的博愛路張狂地讓人不再熟悉,我們身邊的長輩也不再強大,需要家人的照顧及用心。

    小女孩們明白,人事終將面目全非,我們只能專心腳下,凝視眼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