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一定有疑問,到底該多早跟孩子談錢?
先說我的結論,「愈早愈好」。為什麼?
英國劍橋大學2位行為專家,在「兒童習慣形成與學習」研究顯示,大部分兒童在3歲時,對於周遭事物開始有認知形成,到了7歲就會開始思考,尤其在理財觀念上。
但在許多家庭中,金錢被視為一個「成人話題」,必須要等到小孩長大後再跟他們談。如果在小孩正處於學習黃金期時,家長若夠儘早與孩子談論金錢,不僅有助於他們未來的財務健康,還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決策的能力。
分享我跟5歲小朋友去逛夜市的故事:
有一次,帶著小孩到夜市打彈珠,我給他100元的預算,讓他選擇一家他想玩的彈珠攤位。因為不常玩,所以他特別珍惜這100元,想選到CP值最高的禮物。於是,他就拉著我比較每家攤位的禮物,從夜市頭走到夜市尾,整整花了40分鐘比較6家攤位,逛到我脾氣都快上來了。
過程中,我不斷提醒自己必須控制情緒,因為已經約定好讓他自己作決定。最終,在眾多商家中,卻沒有挑選到任何一家。原因是,他覺得沒有一個攤位的禮物值得讓他去玩,他也不想將就。
於是,討論完我們決定拿著這100元去夾娃娃。而在幸運女神的眷顧之下,他居然花了80元就夾到他最喜愛的玩偶,而剩下的20元,我問他要不要存下來,未來還可以買紅紅綠綠(股票),他說ok。
結果一踏出娃娃機,前往牽車的路上,他又看到另一間夾娃娃店,受不了誘惑的他,於是又拜託我將這20元拿去夾。我再次跟他確認,那就無法存下這20元了,他則回答沒關係他想要夾,因為機台有他很喜歡的小玩具。
結果20元在短短一分鐘內就沒了,沒有夾到玩具。
走出店門外後,他就非常地後悔,早就知道不該投入那20元,存下來多好。我提醒他,那下次你在做決定前,請回想今晚的心情,多花點時間思考,才不會讓自己懊悔。
而在那晚,他已經學到了3點金錢的概念,
1.金錢與價值的衡量 :
之所以他一直挑不到禮物,因為他認為那些玩具價值低於100元。100元就是他的定錨,唯有超過這價值的玩具才值得他去玩。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長大後,對於價值才有明確的界線,有利做出正確判斷。
2.儲蓄的概念:
當夾到玩偶後,目的已經達到了,剩下的20元對他來說是多出來的,若他願意將錢存下來,就已經將「延遲滿足」的想法植入他的潛意識裡。
3.經驗累積:
僅剩的20元,最後卻沒有如他所願夾到玩具,有了後悔的心態,表示他當時下的決定是錯誤的,但經由每次經驗的累積,只要適時加上父母的引導,相信對於未來的決定,他會更加謹慎。
讀者會想,那要怎麼跟小孩談理財?
我們平時的做法是:
1.定期給小孩零用錢:
固定每個禮拜給他100元零用錢,一開始他拿到100元就會直接去買他喜歡的東西。但在我們引導下,他開始了解,只要存下更多的錢,就可以買到更棒的玩具。於是他願意開始存錢並延遲滿足,以一個禮物為目標,開始執行計劃。
2.養成儲蓄的習慣:
他有一個存錢桶,只要存錢時,就會將錢投入其中。而將錢投入這個舉動,間接讓身體習慣這個動作,進而影響大腦意識,並強化認同儲蓄的習慣。在交互作用下,長期下來就能建立儲蓄的習慣。
3.塑造閱讀環境:
理財不只侷限在金錢,學習也是理財的延伸。我會經常在孩子面前閱讀,並塑造出閱讀的環境,進而觸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對於孩子未來學習之路有很好的開端。
以上這3點是目前我們正努力執行的理財行為,當然不見得小孩一開始會是開心的,這是需要長期經營,並依實際情況作微調。
因此,別再認為要等小孩大一點才跟他談理財,3歲就可以開始了。
唯有儘早建立正確價值觀,讓孩子了解金錢、喜愛金錢、進而願意擁抱金錢,未來擁有財富的機會就越大。一旦當他對錢充滿敵意,或者不好的想法時,那麼金錢只會離他愈來愈遠。
如同吸引力法則所提到的,如果一個人專注於正面的想法和感覺,他們會吸引到更多的正面事物,如成功、財富、健康和幸福。相反的,如果一個人不斷思考負面的事物或情緒,他們可能會吸引到更多的困難和失敗。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看見懸緝的創作
👉🏽個人網頁:懸緝思維
👉🏽FB粉絲團:廣告製片懸緝圖創正能量
👉🏽影片創作:YOUTUBE